合肥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民国35年,合肥天主教会创办私立崇经小学,校址即现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所在地。校舍简陋,学额不足。解放后改名为崇今小学。1953年2月转为公办,改名为合肥市德胜街小学,并定为合肥师范学校学生实习的特约学校。1954年更名为金寨路小学。1955年迁至桐城路23号现校址,改名为合肥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1958年3月定名为合肥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61年在省文化局、省供销合作总社、省人民委员会宿舍3处增设3个分部,全校有教学班24个,在校学生1400余名。“文化大革命”期间,合肥师范学校下迁农村后,附小曾先后改为桐城路小学、第四十七中学。1981年恢复为合肥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1985年有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余名,教职工60人。学校占地15亩,有教学楼2幢,办公楼1幢,田径、足球场1处,篮球场2处,操场1处。有幻灯机、录音机、放映机、电教柜、微型计算机等电化教学用具,教学设备较为齐全。

60年代初期,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教育质量迅速提高,被评为省市先进学校。“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遭受严重破坏。粉碎“四人帮”后,经过全面的拨乱反正,教学秩序逐渐恢复。1984年,开始进行教学改革的试验,设有5个教改试验班,试验的项目有“注音识字、提前读写”、“马芯兰数学教学法”和“大小课堂结合、两个渠道并开”;有的是单项试验,有的是多项试验同时进行。同年,普遍地开展了电化教学。教改试验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工作,提高了教育质量。1984年4月,五年级学生陈军在华东六省一市数学竞赛中获一等奖;1985年7月,五年级学生陶然在全国小学生微机操作竞赛中获一等奖;1985年6月,学校少先队在省少先队代表会上被评为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1964~1985年,学校乒乓球队,在省、市竞赛中,男队得冠军20余次,女队得冠军10余次。1981年,魏兆海被评为全国优秀体育教师。1984年和1985年,学校都被评为省、市体育运动传统项目先进单位。

合肥师范附属小学肥东分校(合肥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

合肥师范附属小学肥东分校(合肥师范学校附属小学)(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