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城墙出朝阳门向东走不远,便到了其藐不扬却有故事的康复路。

西安城墙下的平凡之路(那些年西安有个)(1)

路南接长乐西路,北通长缨西路,长980米,34米宽,南北走向,旧闻因路经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口腔医院其间穿过,求诊看病群众乞望痊愈恢复健康而起此名。

而现在,这条路经市政部门建设,变成了笔直通衡大道。

西安城墙下的平凡之路(那些年西安有个)(2)

谁曾想到,这条马路曾经是全国有名,享誉西北五省区的品质市场所在地?一个令人向往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西安城墙下的平凡之路(那些年西安有个)(3)

康复路有名气缘之于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新城区人民政府为整顿太华路立交桥下的交通秩序,将那儿摊贩引到了康复路来经营。开始是在马路南端。“一个方凳一张床,摆些东西就开张。”

西安城墙下的平凡之路(那些年西安有个)(4)

真正使康复路风水生起的是1986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后,来自江浙一带的南方做生意的南方人,将小饰品电子手表针头线脑之类的小玩意,拿来在这儿买卖。那阵子,我们西安还是计划经济,人们的思想思维不象现在这样开化,但接受新事物还是挺可以的。

西安城墙下的平凡之路(那些年西安有个)(5)

看到南方人做生意赚钱快,本地人“老猫吃浆子,小猫看样子”!以致于下海经商成为风靡,淘金弄潮跃跃欲试,南来之风吹拂,商贸激动市场,中国人又喜欢挤堆堆,动手早的赶上巧的脑子好的尝到了甜头,便又携带戚己友朋前来,这样不几年功夫,小小康复路便成了商贾云集商货聚散物流中转之热土。

西安城墙下的平凡之路(那些年西安有个)(6)

康复路市场前后经久三十年,能走进西安市民的心,主要是这儿的货便宜,货物全,最大的特点是在马路上交易不耽误功夫方便。“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句耳熟能详的拉人广告语就诞生在这里。

西安城墙下的平凡之路(那些年西安有个)(7)

我是2001年打工来到康复路的。目睹体感到了市场的热闹景象和辉煌:当时在市场南口门头上两个巨龙腾空,张华烈士82年救农民魏志德难的地方距门头不远,就在当时的一管区。每天清晨,这儿就开始热闹起来了,人们东来西往,口音南腔北调,进货的卖早点的喝声不绝于耳。

三轮车是这个市场的风景和特点,拉货载人,来回穿梭。再一个就是人稠,肯德基当年欲落户此地在市场用计算机统计,日客流量一般在30000人次左右,在礼拜天要飙到八万人次以上。

西安城墙下的平凡之路(那些年西安有个)(8)

19OO年到2000年,是康复路盛兴期。听早我先来的现任市管所所长张宏伟说,那阵子满街道都是人,从市场南口进来,转完市场,到北口没有个把小时,根本就过不去!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市容千户寸土寸金。”康复路这个仅有长980米宽34米的地盘,竞然能容纳2000多户商家,当时这儿一间有6一8个平方样子的铺面,一分为二,按AB形式要安置两户。

西安城墙下的平凡之路(那些年西安有个)(9)

商户时常会和农民抢争地界闹的脸红脖子粗,甚至动武。由新城区工商局接替管理的新城区市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在市场设立管理所,除了抓消防安全,收费外,主要精力还得放在调解商户之间这类纷争及治安秩序方面。

西安城墙下的平凡之路(那些年西安有个)(10)

是什么使康复路能走进全国十大市场之列?赢得了西安乃至整个西北老百姓的青睐和喜爱,我想,大概是业态上的小而全,还有方式上走批发路线的路径,还有交通便利,入市门槛低的这些有利条件,尤为能吸引人的应该还是有钱可赚的硬道理吧!

西安城墙下的平凡之路(那些年西安有个)(11)

2001年11月8日我随陈玉山所长从太华路建材所来到这个市场,当时结识的安康籍魏泽生,浙江东阳的虞志坚,陈爱民,河南籍的桂福中等一大群商户,他们一个个凭着勤劳聪慧,在这个“弹丸之地”摸爬滚打,改变了命运。

西安城墙下的平凡之路(那些年西安有个)(12)

现在他们一个个在西安买房,买车,有买卖,有了尊严体面的生活和家当,西安己成为他们的第二个故乡。

西安城墙下的平凡之路(那些年西安有个)(13)

如果说康复路市场是计划经济转轨市场经济体制“代表作”的话,那么道不如确切一点,她见证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起伏跌宕,是古城西安对外开放的名片。

论及西安康复路批发市场贡献,是这个地方,改变了数以万计人的生活和命运,成就了多少有为“弄潮儿”的梦想。

西安城墙下的平凡之路(那些年西安有个)(14)

更为看好的是康复路聚积的地域商脉文化,以及由此引来的西安城东一一长乐商圈,长缨商圏的形成和发展,功不可没,当名垂千史。

西安城墙下的平凡之路(那些年西安有个)(15)

让我们后人记住:西安曾经有个康复路!

西安城墙下的平凡之路(那些年西安有个)(16)

高五幸,笔名高五星,西安市灞桥区新筑街道新寺村人。自幼酷爱文学,曾经在新筑公社乡镇企业、灞桥区土地管理局工作过,现在新城区康复路市管所打工。20岁左右从写新闻报导开始,到现在笔耕不缀,练习写诗歌、小小说,剧夲等,在《西安晩报”发表“勇气”“鸡”“夜半夫妻悄悄话”等小小说,在省市主流媒体先后发表新闻稿件百余篇,曾经是中共灞桥区委中心通讯组成员,西安晚报通讯员,被西安晩报,中共灞桥区委评为优秀通讯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