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幼登基,斗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为大清朝开疆拓土。但是即便如此,这位盛世之君在晚年也遇到了困难,那就是“九子夺嫡”。在这场斗争中皇十七子允礼似乎并不引人注目,他一直以来低调做人做事的风格,甚至让许多人忽视了康熙还有这么一个精明能干的儿子。
说允礼你要是不知道的话,那么说起果郡王,估计你会恍然大悟,没错允礼就是果郡王的历史原型。
在雍正执政之后,这个之前默默无闻的十七弟允礼却一鸣惊人,不仅在雍正在位期间连获提拔,并成为了雍正末年所任用的四个顾命大臣之一,甚至于雍正皇帝在弥留之际还特地留下话吩咐众人,在自己死后要善待果亲王允礼。
那么,是什么让在“九子夺嫡”纷争中对自己兄弟们痛下狠手的雍正皇帝,却对于自己这个曾经不显山不露水的十七弟疼爱有加,甚至吩咐众人在自己死后也要对他好呢?4个原因揭示真相。
首先,这是雍正对于自己兄弟的爱护
众所周知,得益于父亲康熙皇帝强大的生育能力,雍正皇帝兄弟众多,但由于惨烈的皇位争夺战,没有几人能够善终。
以“九子夺嫡”中各集团的代表人物为例,大阿哥与太子在雍正即位前就惨遭康熙囚禁,而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则在雍正继位之后遭到圈禁,三阿哥与十四阿哥则被雍正派去守灵,都郁郁而终。
也就是说,雍正兄弟中的许多人都成了自己政治胜利的“牺牲品”,而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十三阿哥则早早离开了人世,十七爷允礼作为少有的未被卷入政治斗争中的兄弟,雍正皇帝自然希望自己的弟弟能够善终。
其次,是对于允果一直以来为朝廷尽心尽力的褒奖
虽然允礼在雍正皇帝夺位的过程中没有什么参与感,但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当时他才刚刚年过二十,无力参与朝廷的政治斗争。
但是在雍正即位以后,允礼表现出了不俗的政治能力。先是在雍正三年,允礼执掌理藩院,期间他公正无私、勤政廉洁,得到了朝廷的一致赞许。雍正六年,允礼负责管理户部三库,任职期间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懈怠。
后来允礼又参与了护送达赖七世的行动,从小就喜爱佛法的他与达赖七世相处的很愉快,为西藏的安康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可以说,雍正临死前对于果亲王允礼的安排,某种程度上是对于他十几年来对朝廷贡献的肯定。
三,均衡朝廷势力
在雍正皇帝安排的四位辅政大臣之中,其中鄂尔泰与张廷玉俩人一满一汉分别作为满臣和汉臣的代表,而庄亲王允禄与果亲王允礼则是其中皇室宗亲的代表。
让我们来看看这四位辅政大臣,其中张廷玉是两朝元老,深受康雍两朝皇帝的器重,几十年来已在朝中拥有了自己的势力,而鄂尔泰则是雍正手下最为器重的臣子,虽然资历不如张廷玉,但是凭借着雍正皇帝的盛宠其势力也不可小觑,俩人之间相互制约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在皇室宗亲这边,庄亲王允禄无论是年龄、资历还是身后的权势,都要远胜于允礼,因此雍正在临死之前扶了允礼一把,使之与允禄在一起时底气更足。另一方面,单凭允禄一人显然是无法制约鄂尔泰与张廷玉两位权臣的,帮一把允礼使之势力壮大,才能与允禄一道制约权臣。
四,帮助儿子乾隆培育自己的势力
在雍正逝世之时,乾隆皇帝才刚刚二十出头,羽翼未丰,执政经验也相当不足,急需一帮得力助手帮助乾隆皇帝迅速地成长起来。
而四位辅政大臣则是帮助乾隆皇帝快速成长的最好人选。对于这四位,用得好的话他们将为朝廷建立不世之功,但如果用得不好使其心态发生变化,那可能会使鳌拜事件再度重演。因此,需要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安抚与敲打。
因此雍正在临死之前对四位辅政大臣都做出了安排,其中对于果亲王允礼,雍正皇帝自然是打起了感情牌,在临死之际都没有忘记自己兄弟,吩咐手下好好对待允礼,这怎能不让允礼感激涕零,未来好好辅佐乾隆皇帝成就伟业呢?
以上就是雍正在临死之际对果亲王允礼做出一番安排的深刻用意,不得不说,雍正皇帝能够深得后世赞许,为康乾盛世打下牢固基础,其帝王之术可以说是运用得相当游刃有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