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油事件”之后,很多人又看走了眼,他们说,陈九霖这一次可能完蛋了。没想到我又重新回到了央企的怀抱。当时,同样有很多人说,陈九霖这一次可能就在这里退休了,不会有什么发展了。但是,2012年我选择离开央企,转型成为投资人,再次走出了一片天地。
《支点》记者 何辉
陈九霖
褚时健、孙宏斌、史玉柱、陈九霖,如果把这四位企业家排在一起,他们之间有什么共通点?
答案是“都曾落过难,又都东山再起”。有网友将他们称为“东山再起四英雄”。
上月,“四英雄”之一的陈九霖,在参加北京大学湖北校友会咸宁行的活动间隙,接受了《支点》记者专访。
现年56岁的陈九霖,原名陈久霖,湖北浠水人,他的人生可谓大起大落。
陈久霖最传奇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那时,他接手处于持续亏损状态的中航油,迅速帮助公司摆脱困局,公司净资产增长了852倍,并在新加坡成功上市。陈久霖也被誉为“航油大王”,其税后年薪高达2350万元。
转折发生在2004年。当年,中航油在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中出现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陈久霖本人遭到新加坡警方拘捕。两年后,新加坡初等法院作出判决,判处陈久霖入狱服刑四年零三个月,原因是股东售股拯救公司和公司没有向交易所呈报亏损。
陈久霖在新加坡服刑1035天后,于2009年1月20日刑满出狱,从此改名陈九霖。次年,“地狱归来”的陈九霖再次出现在大众面前时,已是葛洲坝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从央企到另一家央企,陈九霖用一种“曲线回归”的方式,再次展示了他的神奇。
2012年,陈九霖离开葛洲坝集团,创立了北京约瑟投资有限公司。从“打工皇帝”转型投资人后,他的神奇故事依然在继续:所投的第一个项目,不到5年退出时已实现20倍的回报。
与陈九霖的对话,便是从投资开始的。
不要误解巴菲特Q:您之前做实业很成功,现在转行做投资依然很成功,秘诀是什么?
陈九霖:不管是做实业,还是做投资,我最崇拜的偶像就是巴菲特。很多人对巴菲特有误解,认为他只是“股神”,就是个炒股的。其实,我更愿意把他看作是投资人和企业家,更愿意从他由创业到发达的过程中取到真经。为此,我曾两次前往美国参加巴菲特股东大会,与巴菲特零距离面对面,还参观了他的公司总部及其投资的数家公司。巴菲特有很多经典理念,但对我个人影响最深的有两个,一是滚雪球,一是内部计分卡。
Q:滚雪球,是说不要总想着赚快钱,要积少成多吗?
陈九霖:是的。中国人常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 无论多么伟大的企业,都是一步一个脚印,从小做大的。可是,当下不少人,心浮气躁,只是盯住眼前利益,且大多只看到三五年量的变化,却忽视了十年及以上质的变化,甚至有些人指望今天结婚,明天就生个胖娃娃。我更推崇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注重企业内在价值长期持有,不管是做企业,还是做投资,都不能急功近利,而要厚积薄发。
Q:滚雪球相对比较好理解,您为什么要强调内部计分卡呢?
陈九霖:内部计分卡是巴菲特的说法,我的理解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有自己的主心骨,要有主见,要在自己的计分卡上不断加分,而不是过多关注外人的评价。
拿我自己来说,当年在农村时,家里一贫如洗,且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我说要去考大学,很多人就说:“你看他那个样,他能考上大学吗?” 但是,我不仅考上了北京大学,最后又拿到了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中航油事件”之后,很多人又看走了眼,他们说,陈九霖这一次可能完蛋了。没想到我又重新回到了央企的怀抱。当时,同样有很多人说,陈九霖这一次可能就在这里退休了,不会有什么发展了。但是,2012年我选择离开央企,转型成为投资人,再次走出了一片天地。纵观一路的经历,正是因为我有主见,有属于自己的“内部计分卡”,我才可以走到现在。
Q:但是,有时坚持自己的主见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陈九霖:建立内部计分卡,当然不只是要有好的心态,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眼光——看项目的眼光,这也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首先,我们需要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例如,巴菲特在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之后还要到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在师从著名投资学家格雷厄姆之后,又在格雷厄姆旗下工作了几年,学习了充足的知识,打下了坚实基础。其次,理论要变成实践,不断实践才会有丰富的经历,而经历是另一种财富。到第三个阶段,就形成了个人的直觉。有了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再看项目时,一眼就会看出这是不是个好项目。最后,到第四个阶段,因为个人直觉有时会犯错,所以我们要将个人直觉进化到法人直觉。法人直觉,就是说一个团队对一个项目的判断形成了共识。经过这样的训练,相信离成功就越来越近了。
看好六大投资领域Q:这也就是说,如果您要投一个初创项目,更看重的其实是创业团队而非项目本身。
陈九霖:我也投过几个初创项目,比如投了一家以色列的数字货币公司。我的原则是投“人”。因为事情总是由人来做的,只有德才兼备的创业者,才有可能把一项事业做成功。具体来说,我投“人”主要看有没有诚信、有没有事业心、有没有恒心,这三点其实也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创业这条路不好走,是把自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一种信念,需要有开拓进取、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也是商业的基础和逻辑。
Q:除了投“人”,在未来您更看好哪些行业?
陈九霖:我主要关注六个领域,其实是两大类,一类是我熟悉的领域,能源、节能环保和稀有矿业;另一类是新兴产业,互联网、大健康和教育文化传媒。
Q:为什么是这六个领域?
陈九霖:第一类三个领域其实是我最熟悉的行业,我在能源领域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对产业发展相当了解。当然,我会更青睐朝阳产业、代表未来趋势的产业,比如清洁能源领域;另三个新兴产业,是因为我看好它们在未来二三十年的发展前景,它们都是朝阳产业。以互联网行业为例,尽管互联网已诞生了几十年,有人说它已经不算“新”产业了,但我认为未来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结合,特别是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新发明、新技术,依然很有前景。
Q:近几年,国内投资界一直流行找“风口”,而几乎所有的“风口”又与互联网相关,您是不是也在找“风口”?
陈九霖:是不是“风口”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适应市场需求,要看市场占有率的大小,如果市场占用率太小,很容易被挤出市场。有些项目看似站在“风口”上,实际上风险也很大。比如当前非常火爆的共享单车,火得连颜色都不够用了。但我预测未来该行业会进入春秋战国时代,五彩缤纷将成为过去,最终可能只会剩下一两种颜色,就如同互联网叫车一样。看事情要看到事物发展的逻辑,在互联网行业,一般要做到市场前三名,否则发展空间不大。
商业的八条逻辑Q:您一直在强调逻辑,在商业或企业发展过程,您认为什么才是正确的逻辑?
陈九霖:对于我这样一个“走过天堂、跨过地狱”的人来说,如果要用一个词总结这一生,那就是“逻辑”这两个字。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只要遵循了逻辑,往往就会事半功倍,易于成功。以我近30年来在国企和民企的经历,我总结了8条商业的逻辑,分别为:成功的企业家必须是高尚的人;创业艰难靠韧性;要善用资本;企业管理和商业政策不能是空中楼阁;在模仿基础上的改进也是创新;开放的年代应有国际眼光;做企业必须专注,企业家至少要精通一个领域;企业家必须博采众长,企业家的人生应该五彩缤纷。
Q:这8条逻辑中,前7条都与企业紧密相关,但第8条却谈到了企业家的人生,这跟商业成功有关吗?
陈九霖:我注意到,凡是成功的企业家,除了在商业上做到极致外,他们往往都还有精彩的人生,比如比尔·盖茨的公益事业。商业只是企业家这一生的一种工具,企业家还应有更高的追求。比如,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的微信名为“90后”,这一方面是与我的名字谐音,另一方面我也希望拥有“90后”一般的阳光心态。
当然,这八条逻辑虽不足以涵盖商业的方方面面,也不一定能对那些希望成为企业家或正在努力成为优秀企业家的创业者提供详细具体的指导,但这八条逻辑,却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商业的本质,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Q:更好地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陈九霖:就以国家大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例,它的逻辑是什么?我认为,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去产能,一是提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从目前来看,改革的重心是去产能,并且已取得了积极成效,我认为未来的重点将是提升产品及服务的质量。实话说,中国在产品及服务的质量上面,的确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以我个人经历为例,我经常在各地出差,一次某地政府邀请我去当地投资,他们的服务很热情,安排了当地最好的酒店,但晚上我发现房间的隔壁就是空调机房,很吵,后来协调换了另一间房。我说这个例子并不是对地方政府有意见,而是说当前中国的很多服务还需继续提升。
Q:但是,对有些企业特别对初创企业来讲,他们并不是特别清楚,是否提升了产品质量就一定会有市场?
陈九霖:这其实说的是闭门造车的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还要注意看到未来的趋势,并做好“需求侧的引导”。有一个故事很经典,说两个人去非洲看到很多人没穿鞋,一人说这是很大的商机,可以把鞋运到非洲来卖,另一人摇头说,他们已习惯了不穿鞋,不会有商机。但是,很多商机就是从培养习惯开始的,比如现在非常火的移动支付,就是企业家硬生生地创造了需求,并引导消费者形成消费习惯。
Q:此次,您当选为北京大学湖北校友会副会长,有何感想?
陈九霖:能当选为副会长我非常高兴,因为我是湖北人,作为北大湖北校友会的一员,当然希望能为家乡的发展作更多贡献。但是,校友会该怎样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就需要有所创新。比如,此次北大湖北校友会与咸宁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宣传推介、科技创新、项目引进、人才交流等方面全面加强合作,既引才又引资还引智,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