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何尝不知,在茫茫人海里,在这个不大不小的山城中,共有的天衍血缘,是先祖让后辈子孙得以代代相承融融交往的印证,你为表姐,我为表弟,理应融洽相亲。然而也许是外祖母家族某些基因的遗传,让人总感觉到不能走近你,从而让亲情渐渐蜕变,成了一段可望而不可即远景,以至姐弟多年形同陌路。前天下午,接到黄山学院我二哥电话,说是郑绍荣电话告诉他,你摔了一跤,而晚期糖尿病的并发症又接踵而至,情况不容乐观。二哥知道表姐夫绍荣的意思,但多年行走不便,也只能表示无法去亲身探望。绍荣接着又说还要通知我。因此昨天一天,我都在等电话。但一直没有。在通知了一个,而另一个又不通知的情况下,到底是不是主动前去探望,我还在等待。昨天下午,我家中那位“烧饭的”提点我,不要拘于有没有正式通知这个礼数了,(多年不联系的表姐家突然打电话来,说明这件事情,我也知情况非同一般,但还是因为这几年彼此关系淡然,并不是那么亲密无间,而且在通知二哥后又没有专门通知我,要不要主动前去……如此等等,说道底,还是人的性情中难免的不良基素在作祟,让人的心绪复杂起来,说不明也道不尽)还是要去看望一下,即便将来万一有什么,也不至于后悔终天。于是昨天下午电话表姐夫郑绍荣,问了你的所在,夜间携水果篮看望你。

我在苏北如皋出生成长。孩提时代就知道徽州老家外婆家“瑞金老板”这一脉,是一个极大的家族,传有有六房子孙。我们为长房。后辈称我母亲“三姑”。大舅家有一位表姐王仁娣,这给灵性开化得较早的我,带来无尽的遐想。念道那时的你,当是风姿绰约,也许有一束青丝挽辫。七二年我“调动工作”,归根歙县。那年第一次在屯溪老街见到在医药公司上班的你。当时你的同事的一句“王仁娣,有人找”清丽语音,萦绕脑海多年,犹如昨夜。那些年,母亲在我家老宅齐武,常常邀我小舅舅子安喝酒,送出村口时,子安舅舅偶尔说起青春时节的你,一袭红衣,击打腰鼓,灵动活泼,尤自赞不绝口。那一年你携年幼的女儿小阳,来过齐武,吃饭时家里邀我的两姨表哥作陪,后来他说了一句“仁娣的手像“麻”的一样。”(麻,歙县土话指小孩)后来生活中,也有不期而逢,也有些交往,但依然是两相稀疏。后来好久,听说你罹病癌症,再去你家探望。见到你时,那一刻,杞梓里王氏家族的血脉在回春返暖,让我们姐弟有一个礼节性的亲近相拥,我只觉得眼角有些湿润。再后来我还听说过,多年前,你知道我在徽州师专任职的二哥,在清华进修期间生病了,你来探望未见,流下亲情的泪。点点滴滴的若即若离的交往,让这些年,一个风华滋润的表姐的身影,常常存留在我的心海之中。但不知为何,也许是性情的差异,大家并不能融洽自然地相处,彼此交往,终究只是一段段只能远观,不能走近的海市蜃楼。

如今一切似乎越加缥缈,也许真有一天,这些亲情的碎片,会渐渐消融在碧海青天里,了然无痕……

但是今夜终于走近了你,这时的你已经不能说话,鼻饲,导尿管,呼吸机让你暂时未能渡越冥河,你还在人间。面对年逾八旬的你,我的心再也不知流泪。临别时我附在你的耳畔,轻轻说了三次:仁娣姐,我是志远,仁娣姐,我是志远,仁娣姐我是志远。

你还是闭着眼,不能回答。但我知道,一个飘荡在清寒无依虚空中的孤魂,一定能听到来自茫茫尘世中,亲友们的最后的遥远的呼唤。因为我清楚看到你的喉咙间在频繁的喘动。别了,我相逢而又不能相近的表姐。若有来生,同来世间,你我姐弟必不能在亿万人海中,隔河而视,这样长相遥望。而要重新来过。

志远梦静2021·4·27

后附:那年拜望你,在你家当场赋了一首古诗,回来后,借你小女阳阳为你们拍的照片,又作了一首长诗。诗云:

《秋山风韵》

曾经的春雨缤纷

我和你初次走近

你一袭红妆

青丝如瀑

泻流在我的

心底之门

为了拳拳情真

为了心心互印

我们诚挚相约

共同开启这一段

百年的登山旅程

用你的一生

用我的一生

春花迷离

处处流莺

初起的山岚

笼罩着谷底的幽静

我们共享这曼曼红尘

牵紧你的手

我们相携而行

……

……

牵紧你的手

我们相携而行

十里溪水

百步天梯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从秋但夏

从夏到春

我和你不觉

走进了秋山的心音

牵紧你的手

我们相携而行

红妆流转

青丝如雪

一步步的山阶

一步步的流痕

飘落的木叶

是我和你沧桑的见证

夕照西下

我和你依然

共度这一段

不了的旅程

牵紧你的手

我们相携而行

满目秋山

满目风韵

我和你还要更进

登向那山顶间的

无涯的底蕴

成就这一段

海誓山盟的情缘

直到永恒

永恒 永恒……

后记:今日午前,造访表姐王仁娣,其女小阳为我出示,近日重阳,表姐携姐夫出游的一系列照片,其中这张背影照,极有底蕴,不禁引动诗情,乃借表姐夫之口,作诗吟咏。照片左者为王仁娣,右者表姐夫郑绍荣,曾任市计量局局长。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蓬山此去无多路)(1)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蓬山此去无多路)(2)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蓬山此去无多路)(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