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凯风
谁是下一个“副省级城市”?
据澎湃新闻报道,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黄河科技学院院长杨雪梅提出建议,研究支持将郑州市升格为副省级城市。
这种说法不是第一次出现。
近年来,来自河南、湖南、新疆、福建、甘肃等地的代表委员先后提出建议,将各自省会郑州、长沙、乌鲁木齐、福州、兰州升格为副省级市。
副省级城市,为何让这么多省会趋之若鹜?
01
中国城市层级,大致有“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四层架构。
在中国内地300多个城市里,只有4个省级直辖市、15个副省级城市。
北京、上海、重庆、天津4地为直辖市,相当于省一级。
四大直辖市虽然被视为城市,与广州、深圳、苏州、成都武汉、郑州等城市同等比较,事实上,无论其行政级别、管理权限,还是财政支配度,都远高于普通城市。
广州、杭州、南京、济南、沈阳、长春、哈尔滨、武汉、成都、西安等10个城市为副省级市。(参阅《谁是最强省会城市?》)
深圳、青岛、宁波、大连、厦门等5市为计划单列市,相当于副省级城市。
所谓的计划单列,主要指的是部分省级管理权限、财政单列,财政几乎不与所在省份分成,可支配度相对较高。
除了5个计划单列市,其他10个副省级城市均为省会,且多是传统的大区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东北三省省会均名列其中,这与副省级城市诞生时的经济社会程度发展息息相关。
02
哪些省会和经济强市不是副省级?
在内地27个省会中,还有17个省会未能晋级“副省级”:郑州、长沙、合肥、福州、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南昌、南宁、海口、贵阳、昆明、拉萨、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
这其中,郑州、长沙、合肥、福州均为万亿GDP城市城市,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作为副省级城市的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参阅《最新万亿GDP城市》)
在这些省会之外,还有部分经济强市仍旧只是普通地级市:苏州、佛山、无锡、东莞、南通、泉州。
这些城市虽然GDP遥遥领先,苏州已经突破2万亿,超过除广深之外的所有副省级城市,但其行政级别依然与普通地级市等同。
这种背景下,一些强省会和经济强市追逐副省级城市,也是可以理解的。
03
副省级城市,可以视为历史遗留产物,也是特定历史阶段城市地位的体现。
副省级城市,产生于1994年,其前身为计划单列市。从1954年到1993年,我国共设立了14个计划单列市,包括广州、武汉、沈阳、哈尔滨、南京等省会城市。
1994年,这14个计划单列市与杭州、济南一并被定位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仅保留深圳、重庆、宁波、青岛、大连、厦门6个。
随着1997年重庆升格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仅剩5席,而副省级省会定格为10席,15个副省级城市就此定型。
从1994年至今,27年过去,我国再没增加过一个副省级城市。
如今,全国经济发展可谓天翻地覆,区域经济格局早已不同于往日,一些普通省会、地级市脱颖而出,经济总量远超传统的副省级城市。
郑州、长沙等省会经济跨过万亿,经济总量早已超过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等副省级城市。
苏州、无锡、佛山、东莞,更被誉为四大地级市,经济总量超过多个副省级城市。(参阅《TOP30城市GDP》)
这正是各大省份不断呼吁新设副省级城市的由来。
04
副省级城市有什么好处?
最直观的好处,当属行政级别的提升。
一般而言,地级市多是厅级单位,而副省级城市则高出半级,主要领导均为副部级,下属各区、局等单位同样高出半级,而普通县级领导干部只是处级,而副省级城市的街道就已是处级。
能否成为副省级,不仅意味着相当的直接晋升的可能,还能带来更强的资源配置能力。无论是向上争取国家项目还是延揽更多产业,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利好。
此外,升格为副省级,意味着管理权限的提升。
副省级城市,一般都享有部分省级管理权限;如果能成为计划单列市,财政上还能获得相当的自由权限,广州深圳财政收入的巨大悬殊,背后就不无深圳财政单列的因素。
当然,近年来,一些省份开始向省会、经济强市下放省级管理权限。
2020年,河南正式向郑州、洛阳下放部分省级管理权限;江西甚至提出,除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不能下放或委托的事项外,省级审批权限原则上均下放到都市圈设区市政府。
可见,即便没有“副省级城市”的名头,省级管理权限也已在尽可能的下放。
相反,计划单列市,由于财政单列的原因,与所在省份其他地市的争议日益增多。
个别经济并不算强势的省会城市承担起巨大的财政重担,自然引来各种各样的非议,而计划单列市想要进行扩容,也面临各种各样的现实阻碍。
这两年,取消计划单列市的呼声不绝于耳,呼吁计划单列市承担更多财政责任的说法更是屡见不鲜。
所以,不难推断,短期内,国家层面应该不会再设立副省级城市,更不会再新增计划单列市。
对于经济强市来说,与其追求这一名头,不如做大城市能级,以经济实力展现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