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枯荷三首:弱柳千条露,衰荷一面风
晚秋时节,很多自然的湿地水泽,江河湖泊,河水锐减,水面上曾经田田的荷叶已经枯萎,留着不多干枯的茎叶,更显得水面清凉宽广。
很多时候,农民并不会把这种荷叶拔去,这是因为,荷叶在自然的萎谢过程中并不会像其它小落叶一样阻塞河道和水面,它们的阔大的叶子,不会随流飘荡,反而是慢慢焦黄枯萎后,折入水中,化作腐土和淤泥。
而随着秋冬的到来,不多的残留的荷叶柄,可以指示农民或者渔民,这里曾是一片荷花塘,而下面是在淤泥中孕育的藕根,方便人们摸找。
荷叶生死都干净,别看秋天的荷叶看起来破败,但是有荷花荷叶的池塘,秋冬的水特别干净,因为荷叶本身就有固住流沙,沉降淤泥,清洁水质的功能,哪怕是已经沉到水底的败荷。
晚秋时节,尚未完全丧失生机的荷叶,仍旧站立在水中。或者它们的生命力已经极其衰微,看起来在秋风蓝天下,已经是枯槁的黄色或者褐色,但是你要记住的是,但凡挺立在水中的荷叶,都还有微弱的生机,否则流水会很快腐蚀分解荷茎,让它们归入沉寂的水中。
那么在中国古代,荷叶和荷塘意味着家族的兴盛,人丁的繁荣,可以互相守望互助。
但是李商隐别有身世的悲伤。他10岁左右,父亲就在做官的任上死去,而那时他的父亲仕途刚起步,只做了小小一个县令。父亲英年早逝,留下的是妻子和至少四个孩子。就像一片荷塘忽然枯水,而李商隐全家的生活,就飘摇在没有活水的干涸的秋冬里。
对于才十来岁的李商隐过早承受了生活的悲苦艰辛,因为作为长子,他必须要让这个家庭生存下来,十来岁的他一方面给人做体力活,换取家庭微薄的生存,一方面刻苦读书。
那种恐慌与生命脆弱和生存艰辛的感觉,使他对于枯荷,别有深邃的感觉。
荷花,无水可以枯之,秋冷可以枯之,而荷花又是坚毅的,只要有水,它在春夏迅速铺满整个荷塘。水又代表财富和生机,李商隐的少年和青年,就像渴水的荷花,这缺失的不只是水,还有父爱。然而生活让他成长,他十几岁开始就在各种幕府低头做事,寒冷的冬天,家里连件棉袄都做不起。或者就算是有,寒苦的环境,他也留着弟弟妹妹们了吧。
用才华换取生存和希望,李商隐最知道生存的痛苦和滋味。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代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很多人都以为这首诗是李商隐中年的作品,因为里面有种苍凉笃定,但实际写这首诗时,李商隐只有22岁。他的表叔崔戎 时任华州刺史,但是李商隐过去不久,崔戎就病故了。在处理完崔家的丧事后,李商隐又必须重新谋取职业和职位,在晚秋告别了两位表弟。
从崔戎的年龄看,这位表叔已经七十,但从李商隐对两位崔家兄弟的称呼,这两个兄弟一没有官职,二可能是崔戎最年幼的两个孩子,他们和李商隐年龄相当,和李商隐相处亲密,又在此时失去了父亲,李商隐勾起了心中的沉痛和凄凉。
因为他知道,家庭里失去父亲,对于弱子,无疑是荷塘枯竭,将面临未知的人生风雨。而李商隐此时也前途茫茫,唯一依靠的就是自己内心那坚韧的责任感,像弱小的火苗面对苍茫的人世。
而崔家失去父亲的悲伤,也一直感染着他,让他对两位兄弟的处境,感同身受。
我在骆氏亭这处驿站投宿,这里山清水秀,竹屋无尘,这让我想起和你们一起相处的日子,大家也在竹林中谈诗相处,但现在,我已经远离你们,只有无限的思念,虽然隔着一座又一座的城池,却没有断绝。反而更想你们。
这里深秋,因为天上多阴,所以节气虽然是霜降,但是可能不会有霜。
正好,留着尚没有被霜冻冻死的枯荷,我在这里可以听萧萧雨打枯荷。这个夜晚,让我在萧萧秋雨里,思念你们。
这是一种直接可以打通心灵的情感美句,因为我是枯荷,你们也是,但是还有一线生机,那是生命的存在,我如枯荷在人生的路上,你们经历悲痛同样也是。
然而这就是人生,我所经历过的,你们也在经历,但是总有一种情感和友谊的相通联系我们。
让我们一起接受命运,经历人生风雨。一种悲哀中的嶙峋的底线和底色。
实际李商隐是以身作则,我没事,也希望你们没事。风霜荷叶,人生苦旅,大家是感同身受的兄弟,是人间微弱绵长却永恒的牵挂和情谊。
在22岁李商隐的诗里,已经呈现了李商隐特有的孤独悲凉却深情的底色。这是风霜命运高压给天才李商隐的礼物。
以至于后世很多人不能相信这样的沧桑与苍凉出自22岁的李商隐。贫困和敏感使人早熟。而这种早熟往往成为天才的特色。
“庙列前峰迥,楼开四望穷。
岭鼷岚色外,陂雁夕阳中。
弱柳千条露,衰荷一面风。
壶关有狂孽,速继老生功。”李商隐《登霍山驿楼》
李商隐一生低调隐忍,他从来没有说自己是高山,是青松。这是因为,从家庭命运来讲,他家的人,实在是不够长寿,祖父早亡,父亲也早亡,这种隐忧在李商隐的一生中都存在,所以他仿佛预感自己也可能步祖父和父亲的后尘,简直是在和时间拼命。
我算了他一生的行程,简直可以说是颠沛劳苦,我算了他看的诗,他是被公认为典故高手,无一句不有深厚的来源,这背后是他博闻强记,以至于后世形容李商隐,简直怀疑他有一座通天的书房,他像一只水獭一样去寻找书中的来源和典故。实际这只能证明李商隐将所有的时间都用上了。
所以他死的时候,有人哭悼,学海文澜一夜干。实际李商隐用一生证明了他就是高山和星辰,他的诗是晚唐诗作的高峰,至今也无人超越。
但在现实当中,李商隐一直低调隐忍,还在于,他在的那个时代,给他设置了无穷的人生障碍,让他一生几乎都困在贫寒和颠沛里。
30岁的李商隐早已经进士及第,但是他的官运和才华成反比,比如已经30岁的他本来有一次好的机会,遇到得力的领导,很可能会给他一个在现实中施展抱负的职位,结果这个当口,他的母亲病故。古代官员有一个丁忧制度,官员父母去世,要回家守孝三年,哪怕贵为丞相。很多人的机遇也就是在丁忧时间出现的转折。
李商隐因为丁忧,错过了一次施展才华的机会。
但是在丁忧的时段,他还是保持着对国家的强烈忧患的。时值晚唐,藩镇将领刘稹在叔叔节度使刘从谏死后,秘不发丧,统领大权,拥兵自重,并且上书皇帝揭发宦官仇士良之恶,这引起国家的不稳定。
李商隐在秋日登高的过程中,看见了浩瀚秋色,也感受到帝国下普通人民的那种时局不稳,产生的飘摇惶恐。
“弱柳千条露,衰荷一面风。”写的是景色,同时写的 是国事也是心境。
自安史之乱后,唐朝从繁华转向衰落,每一次大的动荡,都会如秋风一样叠加在普通人的身上,对于清苦忧患的李商隐,更是敏感于时代的氛围。
他也是柳树和荷叶中的一员吧。
但是他发出了雄心和呼吁,如此多难之秋,要出一个拯救国家的能人和干才啊!李商隐有没有这个才华呢?当然有,但是一生,他都困在,不在其位。一生都是急得干瞪眼。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游曲江》
说李商隐的晚年,实际是对于他不长的人生而言,46岁,李商隐就死了。这是李商隐晚年的作品。实际从真的人生来讲,40多岁是人生最美的金秋。
但是李商隐少年贫苦,努力上进,青年情感和仕途双重受挫,中年多病,家庭经济也无太大起色,而40岁太太又病故,各种叠加起来的身体和心情的伤害,他已经到了人生的暮年。
这是他在四川工作五年后,回到长安,少年丧父,青年痛别情人,中年丧母和妻子,从仕途来讲,其实已经有机会等着,然而他的身体已经不行了。
站在曲江边上,这是晚秋,秋之暮。
曲江边曾经夏天有最美丽最丰茂的荷花,此时只剩下不多的荷叶枯荷矗立在水中。斜阳落落,霞光一片。
我开头也谈到了荷叶那种特性,就是有一点生机就会站在水里,哪怕叶子枯萎了。而且荷叶还有一种特殊的美,它的叶子是尽量向上的,如非风霜折断了头颅。晚秋的荷叶,依然保持着面向江水斜阳那种依恋无声的守望美。
李商隐在枯荷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一生,或者他从来就知道,只是这个时候,用生命最后的深情和磅礴去写枯荷。
荷叶啊,从你从水面发芽的时候,你那向上盼望的姿态,就是一种对生命的感情,是憧憬是盼望,是渴望是舒展是柔情。
荷叶啊,当你渐渐枯萎时,这一生也过完了,然而这一生所有遗憾心酸执着嶙峋,都在你秋风中的头颅里,你在看什么,在想什么?
荷叶啊,你从来就知道,你这一生,就是为这人间最美的情怀而来,就算是到了现在,你依然抬着头,看着远方。这人世间多少遗憾,都在那不灭的盼望和守望中啊。
荷叶如是,我如是。
李商隐写的是荷叶,但是他什么都说了。一生的清苦,挣扎,长情,嶙峋,守望,盼望,都在这秋风中行将落下枯萎的荷叶里。
然而只要荷叶还有一点生命,它就以这样的姿态,站到生命的完结。
是一生冷到了骨子里,也是从骨子里生出的生命的动力和渴望,向着梦想和远方。
是凄凉是笃定,是荷叶的一生,是李商隐的,也是执着人的一生。
所以这首诗赢得了广泛的流传和共鸣,那是人生和情感的写照。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