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民间通俗文学的发展相较于文人文学是相对滞后的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国古代的时候,能够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大多是世家子弟,而他们都把学习视为进入仕途的条件,因此其与普通百姓的生活距离相对较远,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哪个时代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哪个时代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哪个时代的

在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民间通俗文学的发展相较于文人文学是相对滞后的。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国古代的时候,能够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大多是世家子弟,而他们都把学习视为进入仕途的条件,因此其与普通百姓的生活距离相对较远。

不过这样的形势在两宋时期发生了转变,由于宋朝政府对于文化的发展十分看重,对于学子的待遇也十分优厚,再加上宋代发达的经济让更多人有了脱产的条件,这让教育在两宋,尤其是南宋时期得到了普及。不给政治资源终归是有限的,部分学子在仕途失意之后,便开始投身于民俗文学的创作,这才让我国古代民间通俗文学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不过在南宋灭亡之后,元朝统治者对于文化的发展并不看重,学子的地位一路走低,再加上相对严峻的经济形势,让元代的文化发展出现了跌落。在这样的情况下,民间文学也不复南宋时期的盛景,元代诞生的话本类小说质量参差不齐,其已经被杂剧盖过了风头。可以说如果不是元末罗贯中等人的努力,小说很有可能就此萧条,那么其又究竟做出了什么改良呢?

罗贯中塑像

元代话本质量参差不齐

在南宋时期,曾经流行于世的变文已经衍生出了话本这一的艺术形式。而大量文人的加入也让话本的创作达到了巅峰,无论是描写民间故事的短篇故事,还是描摹史实的《五代史平话》等作品,都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文学成就,这也为之后长短篇白话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宋时期的文人集会

不过在元代的时候,由于学子的地位一再低落,这让文人的数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而且文化交流氛围也和南宋时期相去甚远。从事话本创作的作家从南宋时期的文人逐渐转向普通百姓,他们虽然有一定的文学基础,但是其在遣词造句等方面都无法与南宋作家相提并论。现在流传于世的《三国志话本》等作品虽然在故事的构思上还算精巧,但是白字俗语极多,和南宋的作品差距较大。

元代话本小说的尴尬地位

另一个不利于话本艺术发展的问题是元代戏曲发展的兴盛,话本本就脱身于变文,是百姓用于日常消遣娱乐的读物,随着元杂剧的不断发展,百姓有了更丰富的娱乐形式,而且相较于表演形式单一的说书,杂剧的表演更加生动,因此更受喜爱。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多的文人和民间创作者都将精力投入到了元杂剧的创作中,这让话本艺术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三国志平话》书影

而且此时的话本还有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其中迷信思想极重,比如元代流传甚广的《三国志平话》,就将汉末三分的局势附会为韩信,英布,彭越三人对于汉高祖的报复,而司马氏能够统一天下,则是因为秀才司马仲相"判断公明",这让其很难得到文人的认可,因此话本和小说只能在普通百姓中流传,这让其地位受到了打击。

罗贯中对于小说的改良

在元代小说遭遇困境的时候,罗贯中成为了逆转这一局面的关键人物。其流传于世的记载十分有限,不过他在年轻的时候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以及有着出色的文笔应该是毫无疑问的。其在元末的乱世中,发现其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便投身于话本长篇小说的创作之中。

现传罗贯中的著作共有多种,不过有明确出处的当为《三国演义》,《平妖传》,以及其参与创作修订的《水浒传》。在这些独立创作的作品中,以《三国演义》影响力最大,现以其为例分析罗贯中的创新之举。

罗贯中画像

首先罗贯中以文人政治的眼光否定了《三国志平话》中因为宿世恩怨引发乱世的原因,而是客观陈述了东汉以及三国政权的兴衰,这让其突破了迷信的桎梏,能够得到文人阶级的认可。而且对于原著中一些不现实的细节,罗贯中也进行了合理的改编。比如在《三国志平话》中,张飞一声怒喝,喝断了当阳桥,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于是罗贯中将其改写为夏侯杰吓破苦胆而死,令其可读性得到了增强。

被张飞吓死的夏侯杰

另一方面,罗贯中还在《三国演义》中加入了大量史籍上记载的奏章和对话等内容,使得其兼具文学性与历史价值,而且这些内容的加入,让《三国演义》变得雅俗共赏,能够打破元代话本小说流于世俗的刻板印象。

最后则是罗贯中对于部分内容的细节化描写,使得那段历史得以以更加鲜活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比如三顾茅庐时,对于草庐环境的描写的诗歌便堪称妙笔,这让其艺术价值获得了显著提升了:

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湲飞石髓。

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

罗贯中对于《三国演义》的成功改造,让话本小说的地位得到了提升,而且其精湛的文笔也为后世小说的发展奠定了模板,堪称继绝存亡的关键人物。

刘备三顾茅庐

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的发展一直是和市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在南宋时期,随着商业贸易的兴盛,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市民们的娱乐需求也日益增加,这为话本类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让中国白话小说的发展达到了第一个巅峰。

不过之后元代文化氛围的低落让通俗文学的发展止步不前,再加上元杂剧的冲击使得话本艺术愈发萎靡不振。创作者水平的下降让元代的历史平话质量参差不齐,且迷信内容极多,逐渐为文人阶层所不喜。

元末罗贯中的出现则很好地挽救了这一颓势,其创作的《三国演义》无论从立意还是文笔上都远远超出了元代的作品,其继承了前人的故事框架,却对其进行了合理的改良改变,使其在娱乐价值之外又有了历史价值以及文学价值,这让话本类小说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并吸引了部分文人投身到创作之中,这位明代小说的兴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三国演义》

【2】《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