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出身平凡的雅典公民,父亲是石匠,母亲是助产护士。到70岁时,他被控以“不敬神”的罪名,判处死刑。尽管他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苏格拉底自己本身没有著作留下,他的学生柏拉图,记录了他的对话内容和生活。

对我触动最深的是“山洞故事”,在黑暗的山洞里住着一群人,手脚被束缚,不能转头走动,只能向前看,当在后方的小洞里点燃蜡烛,在后壁上投的影子,是洞穴人的唯一可见的,因为只能看见眼前的,所以会把后面的声音当成影子在说话。

如果把其中一个人带到山洞外,让他认识阴影,了解星光、月光和太阳。他会庆幸自己被释放,宁愿忍受任何苦痛,也不愿再过囚徒生活,同时为仍以虚假的阴影为真的同伴,而感到遗憾。就像山洞里的人,必须认清自己的无知,才能开始寻找一切事物的根源。

苏格拉底生命是由一串“对话”构成的,包括工匠,艺术家,辩士甚至娼妓女。他的谈话,只用单纯的语言,就挑动人内心最深处的灵魂探索,比喻自己是牛蝇,唤醒,鞭策唤醒沉睡的人。面对死亡,坦然接受自己残酷和不义的命运,在平静安详中离世。

不受世俗情欲污染的纯粹精神,才能接近神明,回归真实,肯定自我,才能掌握生命的意义。

苏格拉底说我一无所知(苏格拉底)(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