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搞养殖的地方,都不会太安静,闹腾是常态。最近我们造访了一家养殖场,那里寂静无声不说,养的东西还找也找不到。养殖户李师傅说他养的小东西要到晚上或者下雨才出来。

河南一农民捡到近50斤巨兔,它的身上藏宝贝(1)

原来这个小东西既怕热又怕晒,记者侦查现场,看这养殖架势,猜测这是在养青蛙!李师傅听到这个答案时,头摇的像拨浪鼓,他表示:“自己从来都不愿走寻常路,别人养的我就不养,别人没养过的我才要抢占先机。”

原来他养的是青蛙的老乡——癞蛤蟆

河南一农民捡到近50斤巨兔,它的身上藏宝贝(2)

癞蛤蟆又叫蟾蜍,体积偏大,皮肤上有瘤状突起物,是我国常见的一种两栖动物。蟾衣和蟾酥都是珍贵药材,具有抗癌、抗心脑血管的功效。

前几年,李师傅在浙江打工,接触到当地有养癞蛤蟆的。他心思一动,觉得这个偏小众的养殖项目,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当他了解到癞蛤蟆身上还有几味名贵的中药材之后,想养殖的念头就越发强烈了。今年,李师傅终于大张旗鼓地开始了“养癞蛤蟆”之旅。他模拟野生的生存环境,按照一比三水面和陆地面积比例,还种了植物给它栖息,还设置有引蚊灯、遮阳棚。

河南一农民捡到近50斤巨兔,它的身上藏宝贝(3)

虽说李师傅在事前做足了功课,还专门花钱到浙江拜师学艺,但理论和实践还是有出入,养殖初期李师傅就遇到了第一个拦路虎,他进回来的第一批癞蛤蟆死了一半。李师傅为这挠破了脑袋,终于找出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原来不光养殖的水面要消毒,连进出的地面通道也得彻底消毒。从此以后,李师傅再也不敢马虎,消毒要做就要做得彻底!可尽管他小心翼翼,结果还是又出了状况。因为他买回来的成品蛙需要吃活食,他准备的活食没吃完死了,产生了细菌又传染,癞蛤蟆又死了。李师傅就这样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养癞蛤蟆这条道路上收获也越来越多。

河南一农民捡到近50斤巨兔,它的身上藏宝贝(4)

现在,他已经攻克了癞蛤蟆脱衣的技术难题,它皮肤变黑就表示要脱衣了。一般癞蛤蟆脱衣后会自己吃掉来补充营养,李师傅自己设计了一个装置可以不让它吃。因为涉及到商业机密,李师傅宣称此技术密不外宣。

河南一农民捡到近50斤巨兔,它的身上藏宝贝(5)

荆州市江陵县资市镇先进村养殖户 李虎:一只癞蛤蟆一年脱六次衣,17亩水面可以养2万只,可以收集30公斤蟾衣,一公斤就卖2万5千块。

虽说李师傅办了特种养殖许可证,事业才刚刚起步,但他对癞蛤蟆的养殖前景相当看好。他说正因为自己一直秉承人无我有的观点,所以养的东西也是市场上的紧俏货,供不应求。眼下李师傅早已把市场行情摸得很清楚,他掌握到目前市场供应量只有10%,所以丝毫不担心销路。

养殖场地选择很重要

河南一农民捡到近50斤巨兔,它的身上藏宝贝(6)

说到养殖癞蛤蟆,虽然它跟青蛙一样同为两栖动物,但两者的生活习性却大相径庭。青蛙一般都是呆在水里,而癞蛤蟆大部分时间在陆地上,所以两者的饲养技术也略有差别。专家建议,养殖前一定要注意养殖场地的选择。

养殖技术要领:

因蟾蜍喜欢在草丛中,石穴中生长,所以尽量选在近水、有草、有坡的地方养殖;尽量在周围装上护栏网,以免逃跑;水温18-28度;虫害防治要注意鼠害、蛇害。

养殖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希望乡亲们在选择养殖项目时,一定要多方考察市场,保证技术,找好销路。祝愿乡亲们不光养得好,更要卖得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