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的专项练习(小学语文阅读训练题)(1)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题(四)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12分)

( )( )乐道 ( )然大( )

( )如指( ) 完( )归( )

夜( )( )日 ( )山( )海

( )( )有礼 花团( )( )

( )紫( )红 冲( )( )阵

含情( )( ) 目不( )( )

三、用"推"组词并填空。(8分)

1.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 )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2.根据太阳、地球、月球运行的规律,可以( )日食和月食发生的时间。

3.经过老师的 ( ),王玲的作文获奖了。

4.老师总是要求我们写作文时要对字词反复( )。

四、按要求写句子。(4分)

1.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改为陈述句)

2.我思考答案。(扩句)

六、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12分)

(一)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二)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节选自《穷人》)

1.解释词语。(2分)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2.通过第一段文字中桑娜的 和 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

。(4分)

3.第二段文字细致描写了渔夫的 、 和 。(3分)

4.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渔夫和桑娜是怎样的人?(3分)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

晚上,我们全家在门前场地上乘凉。忽然,爸爸笑着对我说:"小玲,我考你几个问题,回答得即要准确,又要讯速,好吗?""好!"我爽快地答应。心想:自己是高年级的学生了,能不会回答吗?

爸爸问:"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眼皮一翻,高声答道:"铁重!""哈哈……"一旁的妈妈、哥哥都笑了起来。我一愣,正在忧豫,爸爸又提醒道:"注意,我问的是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连忙改口说:"一样重!"妈妈说:"对了,要听清问话。"

爸爸又考了:"那么,一立方米的棉花和一立方米的铁哪个重?"这回我特别听清了"一立方米"几个字,马上说:"一样重。"

"哈哈……"大家又笑了。我抓了抓头,想了想,恍然大悟道:"哦,这回是铁重。"

接着,哥哥也来考我:"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体积大?"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盘算了一会儿说:"棉花体积大!""为什么?"爸爸追着问。"因为一斤铁的体积只有一小块,一斤棉花的体积比它大多了!"大家听了,满意地笑了。

这时,爸爸语气平静地说:"

,否则会闹出笑话。"我点了点头,笑了。

1.请给这篇短文拟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恍然大悟:

盘算:

3.前两个自然段有三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过来。(3分)

4. "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中的"两次教训"是指什么?(4分)

5.本文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请在文末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话。(3分)

5.先补全成语,再把合适的成语填在后面的句子中。(6分)

小心( )( ) ( )( )有味

翻( )覆( ) 焕然( )( )

(1)林林正在( )地扶一位盲人叔叔过马路。

(2)经过改革开放,现在中国的面貌已经( )。

6.句子集中营。(9分)

(1)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这句话中的"不敢肯定""至少""在当时"这些词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2)在人生的旅途上,最好的身份证就是微笑。

"身份证"代表了 ,这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意思是 。(3分)

(3)血液中大约有90%的水,肌肉中水占70%左右,即使是骨骼也有20%以上的水。

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2分)

(4)地球 美丽 脆弱 保护

请你用上面的四个词语写一句话。(2分)

二、拓展知识。(10分)

1.人体各部分的名称,如手足、心肝等,除本身所表示的意思外,用在文章中还常常有另一种意思。选用合适的填空。(4分)

(1)我和你朝夕相处,情同( )

(2)宝宝摔倒了,妈妈连忙走了过去,心疼地说:"别哭,别哭,我的( )!"

(3)我们的( )要开阔,不能斤斤计较。

(4)最近调查的事情已经有些( )了。

2.星期天,你和表妹在玩儿游戏。表妹不小心跌倒了,她号啕大哭起来。爷爷听到哭声赶来了,一看,还以为是你欺负了她,便责备起你来。这时,你怎样向爷爷解释清楚?(6分)

四、阅读乐园。(13分)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然而,我们是怎样对待这条母亲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随着她儿女的渐渐增多,她周围的森林面积却一天比一天减少,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水土流失,终于使她由清变黄了。由于河底的泥沙越来越多,河面逐渐上升,有些地方,比如河南省开封市,河面比房顶还高,成了流在人们头顶上的"悬河"!大概是母亲生我们的气吧,河水一次又一次地跑出来教训我们,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新|课 |标 |第 | 一|

那么,目前的情况又怎样呢?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黄河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据专家们统计,黄河污水排放量高达21.2亿吨,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农药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别为3.75万吨和600万吨。以宁夏为例,黄河流经宁夏13个市县,全长397千米。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和生活污水大约有80%排放进黄河。据检验,黄河水中的有害物质的含量近年来显著增加。由于污染严重,河水不进行处理就不符合饮用标准。然而现在,宁夏南部山区许多农民就直接饮用黄河水。即使是那些不直接饮用黄河水的人,也不是不受危害的。因为被污染的黄河水影响到了地下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饮用这样的地下水,怎能保证身体健康呢?

1.给文章拟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2.根据第1自然段,请你概括说出使黄河成为"悬河"的原因。

(4分)

答: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

3.文中画横线句子中"旧的问题"是指 ;"新的问题"是指 。(4分)

4.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物质有哪些?(3分)

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的专项练习(小学语文阅读训练题)(2)

语文阅读训练题(四)答案

二、津津 庞 物 了 掌 璧 赵 以继 排 倒 彬彬 锦簇 姹 嫣 锋陷 脉脉 暇接

三、1.推测 2.推算 3.推荐 4.推敲

四、1.我们吃的穿的,每一样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

2.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

五、1.不知去与我俱东 2.已是悬崖百丈冰 3.化作春泥更护花 4.何人不起故园情 5.传到长城内外 传到大江南北 6.乌蒙磅礴走泥丸 7.每于寒尽觉春生

六、1.心里不安,七上八下,不能安定下来。 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担不好的后果。 2.心理活动 神态 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以及桑娜乐于助人,敢于承担责任的品质 3.动作 语言 神态 4.渔夫和桑娜都是乐于助人、善良、淳朴的人。他们虽然是穷人,但他们有着富人没有的精神上的财富。

七、1.要三思而后言 2.形容"我"一下子明白了。 指"我"在认真思考。3.即—既 讯—迅 忧—犹 4. ①"我"认为一斤棉花和一斤铁相比,铁重。②"我"认为一立方米的棉花和一立方米的铁一样重。 5.事情发展 凡事要三思而后言

八、提示:可以是家庭的活动,可以是学校组织的活动,也可以是其他的社会活动。

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的专项练习(小学语文阅读训练题)(3)

期末检测卷参考答案

一、1.D 2.(1)绩 项 牌 (2)郁郁葱葱 翠

3.宁 拧 拧断 失 秩 秩序 扁 骗 骗子 虫 烛 烛光 4.氵 8 诚实朴素 5.翼翼 津津 来 去 一新 (1)小心翼翼 (2)焕然一新 6.(1)使句子的表达更准确,更严密。 (2)一个人的身份 比喻 微笑可以代表这个人对他人的尊重、理解和信任 (3)列数字 水在人的身体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 (4)地球是那么美丽,又是那么脆弱,我们应该保护它。

二、1.(1)手足 (2)心肝 (3)心胸 (4)眉目 2.提示:首先不要发脾气,然后向爷爷说明情况,最后可以让爷爷问一下表妹。

三、1.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1)"幸福"是指为生活在战友的阶级友爱中而感到幸福 "骄傲"是指为有在困难的时候关心别人的战友而感到骄傲 (2)在生活或学习中,我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后不知悔改,一错再错。

3.(1)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2)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 (3)要根据事情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不能墨守成规。

四、1.保护黄河或保护母亲河

2.河底的泥沙越来越多(河面逐渐上升) 森林面积逐年减少(造成水土流失) 3.泥沙增多,河底增高(或成为悬河,河水泛滥) 河水受到污染 4.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农药和化肥。

五、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