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地说,《疯狂动物城》的译名不怎么样。
不知道译者为什么要增加“疯狂”这个定语?给观众的第一印象似乎就是混乱与无序,但影片力图展现的动物城却是一座繁荣、喧闹又井井有条的“法治社会”。而“动物城”这个主语的翻译,则抹杀了“Zootopia”中重要的隐含信息。在英文名中,“zoo”是动物园的意思,“topia”是希腊文中“地方”的词根。这个希腊词根经常出现在一个英文词中:utopia,即“乌托邦”。电影更准确的译名似乎更应该是“动物乌托邦”。
在今日中国被有着贴标签恶习的知道分子主导的语境中,“乌托邦”是一个“坏词”,其包含的讽刺意味不言自明,但在西方,却并非如此。“乌托邦”带有“完美之城”的含义,理想与梦想兼备。
在影片中,动物城显然正是这样一座“完美之城”。兔子朱迪从兔窝镇出发,乘火车前往动物城寻梦的那一段镜头,简直可以说是“动物乌托邦”的宣传片——大小动物各得其所、各美其美、各行其道,热带、温带、寒带动物各有各的适宜家园,火车、电梯、住房和街道的设计考虑了各种体型与偏好的动物的不同需要,在火车站前广场上,甚至还有专门为长颈鹿设计的饮料机……
从兔子朱迪在火车观光车厢的玻璃罩后面看出去,动物城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山巅之城”——这正是美国精英对美利坚的自诩,也让他们长期有一种领导全世界的冲动。显然,这座“完美之城”指的正是美国,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纽约:动物城的地铁是纽约地铁风格,警徽也是纽约警察局的式样。在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兔子朱迪和狐狸尼克闯入了一座自然博物馆,其许多展柜的布展方式明显和位于纽约的美国自然史博物馆一致,印象当中,《博物馆奇妙夜》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疯狂动物城》故事梗概很像乔纳森·戴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拍摄的惊悚样式的电影《沉默的羔羊》,都是讲一个初入职的年轻女警察,通过各种惊险励志桥段后,破获大案,不仅驱散了城市上空的阴云,自己也在这一过程中成熟起来,成为城市之光。
耐人寻味的是,在《沉默的羔羊》中,凶手是一个心理变态,一心想当女人的男人;而在《疯狂动物城》中,主犯“绵羊副市长”犯罪动机则是源于不同族群——动物城中的食肉类动物和食草类动物——之间的冲突与不信任。这无疑是一种暗示:美国社会已经没有冉阿让式的阶级矛盾了,需要解决的仅仅是心理与文化问题。
美国的隐忧与“心病”
要理解《疯狂动物城》中的各种政治隐喻,就必须理解美国社会的隐忧。
北美大陆原来只有印第安人,“发现新大陆”后,盎格鲁-撒克逊新教白人对印第安人采取了赶尽杀绝的政策,然后从非洲贩进黑奴,从此种下种族冲突的种子。美国立国两百多年来,除了新教白人和黑人,还有犹太人、穆斯林、华人……等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族群,近几十年来,来自拉丁美洲,尤其是墨西哥的信仰天主教的拉丁裔又成为移民的主流,目前美国的拉丁裔人口已近6000万人。
美国虽然是移民国家,但多年来,正如美国的忧国之士亨廷顿所言,新教文化一直是构成“美国国家特性”或“美国人之为美国人”最基本的内核,美国所以号称“民族熔炉”、“文明熔炉”,概由于无论哪里来的移民,都要接受美国文化。
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出现的新趋势是,美国这座“熔炉”太小了,温度也不够了,熔化不了这么多文化了,文化多元主义也开始兴起,比如希拉里就认为,美国不必是文明熔炉,而应该成为文明马赛克——各种不同的文化拼在一起即可。更要命的是,与这一进程同时发生的是美国低收入低教育白人阶层的经济地位每况愈下,失业率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难以挤进中产阶层。
《疯狂动物城》是“反特朗普”吗?美国社会这样的变化不可能不影响美国的政治。“大嘴”特朗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脱颖而出的,他在共和党内预选中之所以大出风头,势不可挡,正是由于他敢于突破各种“政治正确”,说出许多处于美国社会下层的新教白人想说而不敢说的“真话”。
比如他在演说中称墨西哥人都是毒贩子、强奸犯,犯下各种罪行。而他要在美国墨西哥边境建一座超级长城,将墨西哥人阻隔在外。他还声称“有必要关闭美国的清真寺,并增强对穆斯林的监视”等等;在美国,这些原本都是惊世骇俗,大逆不道的言论。
《疯狂动物城》表面上看起来是一部“反特朗普”的电影,因为影片正是以绵羊副市长的阴谋被兔子朱迪揭露来证明各种“政治正确”是不能突破的。不过,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疯狂动物城》其实是一部“挺特朗普”电影。
影片中,大反派绵羊副市长是一个食草类动物,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阴谋家。是她,从一种名为“午夜嚎叫”的毒花中提炼出毒品,并暗中用麻醉枪注射给事先选好的食肉类动物,使他们“恢复野性”;是她,借成功破案的兔子朱迪之口将“恢复野性”归咎为食肉类动物的DNA,并借机在食草类动物中掀起反食肉类动物的歇斯底里,推翻了狮子市长,实现了统治动物城的梦想。
但是,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如果一定要做个比喻的话,哪个族群是食肉类动物呢?黑人、印第安人都不可能是,只能是新教白人,或者说是欧洲白人,其他族群则更像是食草类动物。如果说,特朗普是把穆斯林、墨西哥人等非新教白人的族群说成是“罪犯”,需要加以排斥与防范的话,那么《疯狂动物城》恰恰是在证明,特朗普的指控是有道理的——难道不是食草类动物在策划控制动物城的阴谋吗?在狮子市长下台的那段时间里,难道不是食草类动物在迫害食肉类动物吗?难道不是一头猪在冲着一只猎豹喊“滚回丛林去”吗?这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食肉类动物/新教白人才是纯洁无辜的。是食草类动物而不是食肉类动物犯下了种族歧视的罪行,难道美国不应该像特朗普所主张的那样对他们严加防范吗?
更重要的是,对新教白人犯下的灭绝印第安人、贩卖黑奴、实行种族隔离政策、排华翻案等历史原罪都是不能追究的,否则就会犯下和兔子朱迪把犯罪的根源归结为DNA完全相同的错误。不是吗?
好莱坞的意识形态“腹语术”好莱坞电影的过人之处还在于,常常会用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来传递重要的政治暗示,可谓一种高妙的“意识形态腹语术”,比如在《鬼镇》中,主角平克斯出了车祸,站在旁边的鬼魂弗兰克嘀咕了一句:“纽约交管局又罢工了,司机都疯了”,就不动声色地把车祸的责任转嫁给了罢工者。
《疯狂动物城》表面上没有触及到阶级问题,但邪恶的绵羊副市长却声称“我们代表了90%!”——听起来好生耳熟,嗯!想起来了,“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口号正是“我们是99%,他们是1%!”
即便受到压迫,也不能像绵羊副市长这样通过“制造阶级对立”来反抗,否则就是犯罪,结局一定是锒铛入狱;像兔子朱迪和狐狸尼克那样最终获得体制的认可,融入主流社会才是人间正道——谁说《疯狂动物城》里没有政治?
顺便说一句,动物城警察局的野牛局长也明显是个黑人形象,他其实也是好莱坞电影里黑人官员的刻板套路:官僚主义,闭目塞听,往往在下属进展顺利时无端干扰,需要支持和帮助时又无能为力,最后又总是在凶徒被制服后才抵达案发现场。
美国之忧有解还是无解?影片的最后,在平息了食草类动物的叛乱,再次确认了食肉类动物不可质疑之后,动物城举行了一场演唱会。超级巨星羚羊唱了一首“尝试一切”(Try Everything),这首歌的主题正是电影主题:每种动物都有缺陷,但这不应是物种间的鸿沟。想要跨越物种差异,唯一的办法是努力尝试,不放弃交流。伴随着音乐,不同动物在舞台下携手起舞,影片用迪斯尼标志性的欢乐嘉年华气氛把这种“政治正确”灌输给了每个观众。
唱的真好!随着狮子市长的复辟,动物城的问题解决了。但特朗普当选或者不当选,美国的问题能解决吗?
我看很悬。
2016年3月14日星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