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北魏迁都,是鲜卑族和汉族的一次文化大融合

北魏统治者孝文帝拓跋宏十分的喜爱中原文化并且有着一统天下的野心,最终在多个条件的影响下,公元493年孝文帝带领鲜卑族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迁都到哪里了(北魏执着于南迁)(1)

以往历史促使南迁

历史上的鲜卑族属于游牧民族,一直将“南迁”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北魏统治地区土地贫瘠,粮食匮乏,人民生活困难,为了稳定民生,只得不断南征,获得更多资源。在不断征战中南迁,促使自己发展。

公元369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到平成,之所以不直接迁都到洛阳,是因为当时的北魏军事力量弱小,还不能和南方最大的国家后燕抗衡。

越往南走汉族与鲜卑族的矛盾就越深,为了与汉族友好相处,北魏统治者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始终被汉人认为是入侵者不被接受,确立正统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洛阳成为迁都的最佳选择

平成时期是北魏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平城这几年北魏发展迅速,军事不断提高,国力日益强盛,但平成却越来越满足不了北魏的南征扩张。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迁都到哪里了(北魏执着于南迁)(2)

一是因为平成地理位置偏北方,寒冷多风沙,实在不适合农牧业的发展,这导致当地经常粮食短缺,人民吃不饱,又怎么会有多余的粮食支援前线。

二是因为平城没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这里立都称帝得不到汉族人民的认可。到孝文帝拓跋宏时期,迁都虽迫在眉睫,当时的热门选择:一是邺城,另一个就是洛阳

邺城当时十分的富庶,吸引很多人在这里定居生活;洛阳当时是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单从地势上讲,邺城是优于洛阳的,所以当时有很多北魏大臣希望迁都到邺城。

但也有很多大臣主张迁民不迁都,邺城虽富庶但只能解决一时饥荒,并不能承担一国之都的重任。

经过多方面的因素考虑,还是洛阳最符合迁都的条件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迁都到哪里了(北魏执着于南迁)(3)

舍弃邺城选择洛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洛阳位居南方较为中心的位置,四通八达交通十分的便利,方便各地的联系朝贡。

洛阳作为多个国家曾经的首都,有着很强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这里立首都更符合正统理念,容易获得汉族人民的支持。

这是孝文帝最看重的一点,因为孝文帝经常以正统君王的姿态到洛阳巡查,洛阳也一直是他心中的首都所选。

孝文帝心怀大志,一直将一统天下作为己任,但想要一统天下,光靠武力是不行的,武力能够打下江山,但文治才能帮孝文帝保住江山。

而南迁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北魏贵族的利益,所以遭到了反对,但孝文帝坚定南迁理念,永不南迁就继续南征来威胁大臣,大臣们害怕南迁,但更害怕南征,所以只能勉为其难的同意。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迁都到哪里了(北魏执着于南迁)(4)

迁都洛阳的军事意义

军事考虑也是迁都洛阳的重要因素。洛阳这一军事底蕴和地理位置刚好配合了北魏军事策略的改变。

孝文帝渴望对南征战,以此来达到统一,并且改变北魏腹背受敌的窘迫情况,所以迁都洛阳带有浓重的军事色彩。

南北长期处于对战中,这是一场持久战,拼的就是军事力量和粮食供应。

迁都到洛阳,能够及时捕捉最佳战机。孝文帝为了鼓舞士气经常御驾亲征,亲征途中还能体察民情获得尊敬,但亲征的前提是:自己的位置不能离军事地点过于遥远。

除此之外,还可以巩固对淮北和淮南的统治。

淮南淮北作为长江以北的重要屏障,是北魏一直十分重视的军事场所之一。

在这一地区经常出现农民起义,都城如果在洛阳将会更方便军事支援,更好的镇压农民起义维护北魏统治。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迁都到哪里了(北魏执着于南迁)(5)

此次迁都改变了北魏传统的作战方式。长期处于干燥地区的鲜卑族根本不能适应水上战斗,但南方地势平坦水沟河流众多,这就导致鲜卑族战斗力弱于南方。

为了减少劣势,鲜卑族不得不改变传统的作战习惯,不断习惯水上战争。

前车之鉴促使汉化改革

强大的汉帝国崩溃之后,北方出现了大量少数名族政权。

之前这些地方在汉朝的控制下,井井有条,但现在被少数名族搞得乌烟瘴气。有些少数名族政权与当地汉人冲突不断,最终导致统治被推翻。

在战乱中有个羯族人的政权,一次战斗中,羯族人将汉族将领的十二岁孩子收养,孩子很受皇帝喜爱,长大后成为了一名猛将,也就是冉闵。

但羯族人忘了十二岁的孩子已经懂事,他怎么可能忘记杀父之仇,所以冉闵毫无犹豫的选择起兵谋反,与城中的汉人联合,杀掉了羯族十几万人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迁都到哪里了(北魏执着于南迁)(6)

有了前车之鉴,许多的少数名族政权选择推行汉化,减少汉人和少数名族的摩擦,汉化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很多少数名族推行汉化并不彻底,搞得不伦不类,这导致内外矛盾变得更加激烈。

迁都洛阳后的重大改革

因此,成功迁都洛阳后,孝文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革。这次改革,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改革。

孝文帝改革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政治经济改革,一个则是汉化改革。一场十分浩大的汉化改革彻底改变了鲜卑族人民的生活,让鲜卑族与汉族能够和谐相处,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鲜卑族的统治。

其中的重立士族名籍,是为了让鲜卑族的旧贵族向着新的官僚模式转变,转变旧贵族的心态,让鲜卑人在政治改革后依然处于主体地位

另一个方面是为了吸引汉族人才愿意在北魏从政。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迁都到哪里了(北魏执着于南迁)(7)

汉化改革主要是改汉姓通汉婚,崇尚儒家思想兴办学校等笼络汉族人心的举措。

北方天气干燥而南方气候湿润,这就导致鲜卑族很多人不能适应南方生活,甚至牲畜也生活的十分艰辛。

气候、习俗的适应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迁都洛阳完全改变了北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作战方式。

谁能想到孝文帝最后也是死在南征的途中,他自己最终也并未能完全适应南方生活。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