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和他人接触,我们往往习惯给一个人标签化。而人性幽微且复杂,因此以偏概全的做法,最容易产生误会。

对于读书这件事亦是如此,一千个人读,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初读这本书,还是在情窦初开的年纪,也只是奔着宝黛钗的爱情故事。对贾宝玉的印象并不友好,恨他不能给林妹妹一个归宿,又怨他终是辜负了宝姑娘的一片痴心。

但是随着阅历的增长,意识到这样理解宝玉肯定是偏颇了。正如董梅教授在《董梅红楼梦讲义》这本书中所说,在贾府过得最不容易的就是贾宝玉了。

贾宝玉情感(另类的贾宝玉原来是个情种)(1)

董梅教授三十年潜心研读《红楼梦》,她秉着从文本出发的主旨,为我们条条梳理,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宝玉。

01“异类”宝玉

说起贾宝玉,他是贾母嘴里的“混世魔王”,丫鬟们喜欢的“宝二爷”,婆子们议论的“呆傻痴”。

“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

宝玉的行为,如今在我们看来,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把心事说给周边的花花草草而已。而在书里却被人们视为“怪胎”。

贾宝玉情感(另类的贾宝玉原来是个情种)(2)

这不禁让人感觉宝玉肯定是个孤独的人,诺大个贾府,上上下下几百口子人,看似身边莺莺燕燕一大帮,他却没有人能交心,也就只有和林妹妹心有灵犀。

犹记得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他就说这个妹妹我见过。宝玉的直抒胸臆,在外人看来不过是胡话,而在林妹妹这里,却增进了对他的好感。

宝玉的另类还表现在不愿读书,不愿踏入仕途。在他看来诸如打着儒学旗号却争名逐利的贾雨村,贪婪荒淫的贾赦,不过都是些“禄蠹”,也就是以仕途谋取私利的蛀虫。

在第三十三回中,宝玉挨打因为蒋玉菡一事被父亲毒打。当贾政得知宝玉可能由于一个戏子而得罪忠顺王府,表现地又惊又怒。他甚至恐惧地以为,再不管教,这个儿子恐怕是要弑君杀父。所以他命令下人把宝玉堵上嘴,着实打死。

可以说,在整个贾府,宝玉最怕父亲,但在他被打以后,黛玉劝他:你从此可都改了吧!

贾宝玉情感(另类的贾宝玉原来是个情种)(3)

这话也就只有林姑娘说了,他才能这样回答:即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只因为一个“懂”字,便不用多说一个字。

所以在史湘云劝宝玉,多去和贾雨村这样为官做宰的人会会。宝玉这样说,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脏了你的仕途经济学问。林姑娘就不会说这样的混帐话。此时林黛玉恰巧来到窗外于是感慨,果然我没有看错。

02“情种”宝玉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董梅教授认为,宝玉的价值观代表了作者的价值体系。宝玉是儒家精神的代表,在他身上体现了爱和深情。所谓“仁者爱人”,说的就是这么回事。

贾宝玉情感(另类的贾宝玉原来是个情种)(4)

在书中,作者借警幻仙子给宝玉的性格定义为——意淫。如果用今义来理解这个词,肯定带着不怀好意。而警幻仙子给出这样的解释,吾所爱汝者,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

世俗意义上淫,是“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世人看到的只有欲望,没有关爱。但是宝玉“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对女子,对朋友,对自然万物,皆有怜爱之心。

董梅教授还说,宝玉内心中充盈的这种情,不是男女之间小情小爱,而是人家大爱。他不但对有情之人有情,还对无情之物同样有情。

贾宝玉情感(另类的贾宝玉原来是个情种)(5)

综上所述,贾宝玉称得上真正的情种,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他会选择出家,正是因为他身上带着儒学的真精神。

经过董梅教授这样一番梳理,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贾宝玉,他的优点和不足,他人生的无奈和痛苦,和世间的你我无二。

可以说,董梅教授的这本关于《红楼梦》的讲义,犹如一张地图,带领读者去破解百年前曹雪芹留下的文化密码。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颜小同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