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超过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市占率高达40%;成为全球首个停售燃油车的企业;9315.7亿元的市值成为全球第三的公司;登上《财富》世界五百强…… 如今的比亚迪正在锋芒毕露。
在27年前谁也不会想到一家“注册名都是随便起的”公司能在如今成为中国自主品牌的先锋。
但这一切都有迹可循,比亚迪这艘大船背后少不了王传福这位“船夫”的掌舵。2003年,他无视高管私下的劝说以及投资者的威胁,毅然决然从电池行业转向汽车,并对外宣布要做国内最大的电动汽车企业;2007年他更是宣称“2015成为中国第一的汽车生产企业,2025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生产企业。”;三元锂电盛行时他力挺磷酸铁锂电池并自造电池;芯片短缺危机前他便开始自研芯片。
“股神”巴菲特的幕后军师查理·芒格曾对比亚迪大为赞赏:“这家伙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合体——既能像爱迪生那样解决技术难题,又能像韦尔奇那样把要做的事情一一搞定。我就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人!”
“善谋者胜,远谋者兴”可以用来形容王传福的深谋远虑。正如王自言“找准方向,定位好战略,然后就不顾一切地沿着这个方向去克服困难。”
从无到有,打造技术护城河
日前,比亚迪公布7月销量数据,比亚迪单月销售16.25万辆,同比增长183.1%。1-7月累销突破80万辆,同比增长292%。
据《中国汽车画报》记者统计发现,7月比亚迪秦、比亚迪汉、比亚迪宋、比亚迪唐分别登上新能源紧凑型轿车、中大型轿车、紧凑型SUV、中型SUV排行榜榜首。
横向来看,特斯拉7月销量却出现腰斩。数据显示,7月特斯拉累销2.8万台,无论是Model 3还是Model Y 7月均跌出细分市场前十。
事实上,自进入2022年来,比亚迪的发展便突飞猛进。今年3月比亚迪宣布将停售燃油车,成为全球首个彻底停产燃油车的传统汽车品牌;停售燃油车后销量只增不减,3月比亚迪销量首次突破10万大关,7月销量超16万辆,并首次跻身《财富》500强;6月比亚迪市值超过大众越居全球市值排行榜第三。
仔细看,这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成绩,在新能源赛道上,比亚迪已经深耕多年,正如坊间称其是“技术养成型”。
一位汽车分析师曾对记者表示,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早就布局,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比亚迪的技术在民族企业中可以排上名的。
“新能源车就是一条‘大鱼’。10年前,没人相信电动车时,我们就开始‘养’,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股东说你‘烧’了这么多钱,分红少了,有争议。这就是困难,但我们坚持、不放弃,因为我们认为中国有石油安全、空气清洁、气候变暖这三大问题必须直面。”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经表示。
在专利上,王传福选择先站在巨人肩上再进行自我创新。“我们确实参照了一些国外公司的优秀品牌,我们使用它的非专利技术,把专利技术剔除掉。我们大量使用非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的组合集成就是我们的创新。”
根据2021年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专利20强企业榜单》显示,比亚迪分别位居新能源汽车专利20强企业;发明专利20强企业;实用新型准里20强企业榜单第一。数据显示,比亚迪共有9426件专利数,超排名第二的长安、排名第三的北汽专利数之和。
比亚迪2021年年报显示,目前比亚迪已有超4万的研发人员,接近蔚小理三家新造车势力之和。
专利和人才构成了比亚迪的技术鱼池。“比亚迪有技术‘鱼池’,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技术,芯片、电动车、轨道交通等都是“鱼池”里的“大鱼”。市场需要时,我们就捞一条出来。”王传福表示。
最显眼的三条“大鱼”莫过于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纯电动e平台3.0、DM-i超级混动。
自2018年始比亚迪开始拆分电池业务,其自研的刀片电池成为新能源行业安全与续航的一次革新。2022年1月比亚迪宣布将推出基于磷酸铁锂技术独家研发的刀片电池,并搭载中大型新能源轿车比亚迪汉上。
8月15日,比亚迪宣布将在宜春投资285亿新建电池厂,并且其磷酸锂电池已经上线特斯拉柏林工厂的Model Y生产线。数据显示,7月比亚迪装机量仅次于宁德时代。
而纯电动e平台3.0和DM-i超级混动技术则是比亚迪敢于停售燃油车的技术支撑,前者于2021年4月上海车展亮相,被官方称为“下一代电动车摇篮”的整车平台,后者则能做到比丰田THS混动更低油耗、使用场景更优、性价比更高,同时在纯电续航、亏电油耗、价格之间做了最恰当的权衡。
不过前述技术仅仅是比亚迪“技术鱼池”的缩影。据悉,目前比亚迪是中国唯一一家拥有完整产业链的车企,掌握了电池、IGBT、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
从零到一,王传福创造奇迹
当然比亚迪创造的奇迹自然离不开王传福。我国的很多传奇人物中,很多都是从白手起家到资产万亿,王传福便是其中一个。
说起王传福便不得不提李书福,二者被称为汽车界的“狂人”。而值得注意的是,当李书福折腾了小半辈子成为国内第一批造车人的时候,王传福才刚刚下海。而从目前比亚迪和吉利的发展来看,比李晚踏入汽车界的王确实有创业者的潜质。
家境贫寒、父母双亡、哥嫂养大、努力学习、名校毕业、进入体制、下海经商……几个字的白描勾勒出王传福的“轮廓”,但王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
年仅28岁的王传福放弃了其心念的铁饭碗,辞职下海。
1994年11月18日,王传福拿着东拼西凑来的几百万在深圳布吉的冶金大院成立了一个小作坊,这便是“比亚迪”的前身。
彼时无资金引入自动化生产线的王传福充分利用廉价的人力资源,建立了一条日产4000个镍镉电池的生产线。
1997年,仅成立三年的比亚迪便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四大电池生产商;2000年手机初兴时代,王传福研发出了锂电池及其生产线,顺利成为摩托罗拉、诺基亚和TCL的手机电池供应商,凭借“低成本高质量”,比亚迪成全球第二大手机电池生产商,仅次于日本三洋;2002年7月,成立7年余的比亚迪在香港上市。
王传福是一个决定好一件事便立即去做的人,造车亦是如此。2003年,王传福不顾高管的劝说以及资本市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以2.7亿元收购了陕西秦川汽车77%的股份。果不其然,消息一出,比亚迪股价两天蒸发27亿港元。
造车并不如王传福所想的那样简单,第一年比亚迪便同期亏损七千多万。不过王对于销量并未看重,而是将重心放到自主研发上。
其自主研发开始得很简单,先从逆向开发开始。其参考当时畅销车型丰田花冠研发出F3,凭借着比丰田花冠更低的成本,F3上市不到一年销量便超10万辆;随后比亚迪又陆续推出了F3R、F6,两者分别是模仿的通用凯越、雅阁和凯美瑞。
但是王传福最大的野心还是做新能源汽车。事实上,当时的王传福做新能源汽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希望将自己的电池用上。
2004年,他就把纯电动出租车EF3、电动概念车ET、混合动力轿车Hybrid-S推上了广州车展。这一年马斯克刚通过投资入主特斯拉,4年后才发布的首款车型Roadster,彼时的比亚迪已经被“股神”巴菲特看中。
比亚迪从0到1,再从1到100,王传福是主力。
从内到外,加速出海
对内,王传福建立起了一个由技术、人才、市场组成的比亚迪王国;而对外,比亚迪正试图成为世界汽车圈的“国货之光”。
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高速发展,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开始加速出海速度,比亚迪也不例外。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20.2万辆,占汽车出口总量的16.6%,同比增长1.3倍。
根据7月比亚迪披露的数据,当月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4026辆。比亚迪的出海计划在2021年5月便拉开序幕,事实上,这并不算是出海较早的车企,长城汽车早在1988年便出海到中东地区,目前已经出口到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1年5月正值比亚迪第100万新能源乘用车下线活动,比亚迪正式对外公布将挪威作为进入欧洲乘用车市场的首站,在此之后,比亚迪陆续宣布进入哥伦比亚、乌拉圭、巴哈马、多米尼加、哥斯达黎加和巴西等拉丁美地区,以及澳大利亚市场,目前比亚迪已经出海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7月,比亚迪宣布正式进军日本乘用车市场。这意味着比亚迪将与丰田、本田、日产等本土企业正面竞争,而正因为日本本土车企的强悍,日本也成为国内车企出口的“禁地”,由此可见比亚迪出海的决心和勇气。
在东京召开的发布会上,比亚迪亮相了元PLUS、海豚和海豹三款电动车型。其中,元PLUS预计于2023年1月发售,海豚和海豹预计分别于2023年年中和下半年发售。
8月1日,比亚迪又表示将与欧洲汽车经销商集团Hedin Mobility合作,为瑞典和欧洲汽车产业腹地德国提供新能源汽车产品,预计今年四季度交付首批车辆;8月2日,宣布将与以色列Shlomo汽车公司合作,在当地销售新能源汽车。
一位汽车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尽管众多自主品牌开始出海,比亚迪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在销售模式上,比亚迪采用了与当地经销商合作的方式大大减少经销商覆盖的成本;另外,在新能源领域本就具有技术基础的比亚迪更容易走出去。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的纯电动大巴事业早在2013年就已经进入北美市场。2013年,比亚迪在兰卡斯特建成电动大巴工厂和电池工厂,这座工厂目前是北美最大的纯电动大巴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