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去我也不去(我不走了她说)(1)

友导读

艺术是照亮我们人生的光。然而在乡村,只有很少的孩子能有机会得到艺术之光的照拂;幸得有这样一群人,不遗余力地在乡村播撒艺术的种子。

2015年,友成“益教室”艺术教育项目启动,多年来致力于乡村中小学的艺术美育事业。“益教室”深知艺术教师才是让乡村学校艺术氛围活跃起来的关键,通过开发适合于乡村学校的艺术课程、教学方法,培训乡村教师成为艺术教育的主力,进而培养乡村孩子的审美感受及表达能力,帮助他们树立完整、自信的人格。

来自河北滦平巴克什营中心校的杨宇老师是“益教室”项目的优秀伙伴,学音乐的她以自己的专业、热情和对孩子们的爱,将学校的艺术教育搞得有声有色。在益教室的助力下,杨宇老师带着她的孩子们,还登上了中央芭蕾舞团和北京人艺的舞台。

今天,我们来听听她的故事。


我们让你接触诗歌、绘画、音乐,

是为了让你的心灵填满高尚的情趣。

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

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

——余光中《给未来的你》

2012年,当杨宇以特岗教师的身份来到巴克什营中心校这个远离县城的乡村小学,她并没有想在这长期任教,毕竟三年服务期满,回到县城才是多数人的选择。“我只想在这三年里能够尽自己所能把上课的任务完成好”。如今,9年过去了,她成了家、生了娃,每天开车40多分钟奔赴的,还是当初选择的那个乡村巴小。

一次集体的道歉

一间空置的音乐教室、一架鲜少弹奏的钢琴,是杨宇开展艺术教育的全部配置;全校1500多名学生,如何保证每周每个孩子都能上两节音乐课,杨宇是犯了愁。思考再三,杨宇决定让两个班级一起上课,开始了一段她可能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有些荒诞的上“大课”的经历。

“我的课总是‘爆满’,最多的时候有140多个孩子,三个孩子挤一张凳子,稍微动作大一些就有可能人仰马翻,孩子们又那么活泼……那段时间,我的嗓子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一天,几个调皮的孩子在课堂上说笑,打断了课堂的正常秩序,已经持续超负荷上课的杨宇倍感无力和挫败,趴在钢琴上委屈地哭起来。回家后家人劝她,“反正三年之后就可以走了,不要太纠结。”

“想开”之后的杨宇回到了学校。刚进教室,孩子们齐刷刷的站起来,向杨宇一鞠躬“杨老师,对不起”,前一天带头起哄的孩子还递上了夹杂着拼音的道歉信,上面认真地写着“我们喜欢上音乐课,也喜欢你”。杨宇楞住了,下一秒就感动得哭出来,“我当时特别感动,我感受到乡村孩子们的真诚、质朴和真性情。”后来,她也从其他老师那里了解到,孩子们在音乐课上喧闹,是因为上一位音乐老师离职后,他们已经很久没有上过音乐课了,有的孩子甚至都没有见过钢琴……“那件事让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不应该辜负任何一个孩子,我觉得我有我的职责。”杨宇说。

看到了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也理解了他们课堂上的过于“活泼”,杨宇心里的结解开了,也开始根据这些孩子的特质调整课程内容和上课方式:把音乐教室搬到户外、除了唱歌跳舞还让孩子们尝试模仿,她还在之后的课堂上特别增加了才艺展示环节。“一方面是想更好地认识孩子们,另一方面也是在激发孩子对艺术课程的感觉,有了这个基础,也就能够找到适合孩子们的方式来组织教学。乡村孩子平时接触艺术的机会和途径本来就少,我更要把我课堂的质量提高。”

杨宇发现,在调整之后的课堂上,不仅孩子们更活跃,连她自己也更有热情、更投入了。

她不去我也不去(我不走了她说)(2)

她不去我也不去(我不走了她说)(3)

她不去我也不去(我不走了她说)(4)

她不去我也不去(我不走了她说)(5)

图:课堂上的杨宇和孩子们

去留的抉择

特岗三年,转眼期满,去留的抉择也就自然摆在了眼前。

政策规定,特岗教师在服务期满后可以选择留任,也可以到城镇学校应聘。按照原来的计划,家在县城的杨宇是肯定要离开的,但真到了要抉择的时刻,她犹豫了。

“当我跟少先队的骨干学生交接工作的时候,他们可能听出来我要走,几个孩子一起把我抱住,哭着不让我走。当时我特别的难受,因为我也不想离开他们。”

一边是家人、是县城优越得多的生活和教学条件,一边是深爱着自己、自己也深爱着的巴小的孩子们,杨宇陷入了纠结,好几天都没有什么精神。

“后来我想通了,我是做艺术教育的,在县城学校我做的再好也只能算锦上添花,可对于乡村学校的孩子来说我就是雪中送炭。我放不下我的这些学生,也放不下三年来我在学校打下的艺术教育的基础,如果我离开,我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我要给我的孩子们、我的学校,最重要是我自己,一个圆满的交代。”

留下来,这个决定对杨宇来说看似很难,但也许,从她踏上乡村艺术教育之路、从她第一次因为孩子们而哭、第一次为孩子们诚心地鼓掌,答案早就不言自明。

“人这一辈子,会有很多生命的转折。对于孩子来说,遇到什么样的老师、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可能就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艺术的作用实际上可以说超出我们的想象,它是兴趣爱好,现实点说也有可能是谋生的手段,但它培养了孩子们发现和欣赏美的眼睛,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让孩子们快乐、不孤单……我希望我可以带给乡村孩子艺术的启蒙,而且是可以让他们终身受益的。”

她不去我也不去(我不走了她说)(6)

图:杨宇和孩子们在一起

绽放的天才

在杨宇的学生中,有一位“天生的演员”,他叫小景。小景不是学习成绩很突出的学生,性格稍有些孤僻,容易冲动,同学们有些怕他,但他在戏剧班的表现令杨宇惊讶。

“戏剧课上我让学生们模仿,其他同学模仿小猫、小狗,他很特别,他模仿猫头鹰,而且可以说是惟妙惟肖。猫头鹰的尖下巴、大眼睛、椭圆形的身子,还有叫声,特别特别像。”

小景带给杨宇的惊喜还不止于此。一次戏剧课上,杨宇引导孩子们聆听音乐感受生命过程,当行至耄耋时,小景开始倒着走。课后杨宇问小景为什么,他说:“因为我希望时光能倒流。”

“他真是一个表演的天才!”杨宇不禁惊叹。

独特的观察力、准确的肢体表现力、与众不同的思维,小景自然成了学校戏剧社的主力,演戏、讲戏、导戏,有模有样,还在赴北京人艺的戏剧演出中出演了主要角色。演出结束后,小景跟杨宇说,“杨老师,我从来没想过我能去这么厉害的地方表演。我长大后要当演员,我特别喜欢演别人的人生”。杨宇告诉他,“只要你努力,你的人生也可以很好”。

“在表演方面,小景或许是一个特例,他属于特别有表演天赋的,通过参与戏剧课,到之后人艺的演出,我觉得他的生命得到了绽放。现在我们学校80%的学生都加入了学校组织的艺术社团,他们从第一节课的腼腆羞涩,到后面争先在课堂上恐后的模仿和思考;从第一节课的只知道调皮和取笑别人,到相互认同、取长补短……每一个孩子都在变化中绽放自我。”杨宇说。

点击链接,观看视频:https://v.qq.com/x/page/d0905as1fh7.html

观看小景与同学们排练的话剧登上了北京人艺的舞台的视频

后记

近年来,由于上级教育部门、学校和社会对艺术教育的共同关注和重视,巴小的艺术教育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舞蹈、戏剧、古筝、电子琴、葫芦丝等十多个艺术社团陆陆续续开展了起来,孩子们也有了很多去承德市和其他地方参加比赛的机会。用杨宇的话说,“一进校园,你就能感受到,浓重的艺术教育芬芳无处不在,农村孩子在艺术教育的浸润中,获得了别样的成长——艺术教育让乡村孩子的童年充满色彩”。

小景在戏剧课上继续担任重要角色,在跟其他同学排戏、讲戏的过程中,他慢慢学习如何与人对话交流,也开始有了好朋友,班级里只要是语言类、表演类的节目也都由他全权负责。

杨宇还是会继续陪伴着巴小的孩子们,她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并将所学全都教给孩子们。“我不走,我要带着我的孩子们去到更大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