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诗歌描写田园、山水的有很多,很多词句如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虽然寥寥数字,但勾勒出的景色却让人感同身受,心潮起伏。

曲径通幽处类似古诗(成语曲径通幽的出处)(1)

唐代诗人常建的诗歌《题破山寺后禅院》,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曲径通幽处类似古诗(成语曲径通幽的出处)(2)

这首五言律诗据说是诗人游览山中禅寺即兴所写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首》,历来被誉为唐代山水诗中独居一格的名篇,尤其曲径通幽一句,可谓妇孺皆知。作者用短短40个字叙述了自己一早到此登山游玩时所见景色,简洁明净,层次分明,感染力强。虽用笔极简,却能瞬间就把读者拉到了诗人所处的当时当景,观此诗如身临其境,思其境则禅心独具。

曲径通幽处类似古诗(成语曲径通幽的出处)(3)

破山寺即今江苏常熟虞山兴福寺,在虞山北麓破龙涧畔,据历代邑志载,始建于南朝齐,由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为寺,初名大悲寺,唐贞观年间,相传有黑白二龙相斗,冲迸成溪,遂成破涧,故又名“破山寺”;此寺依山而筑,破龙涧自寺前迂曲而过,寺内青嶂叠起,古木参天,飞泉石桥,气象雄古,颇擅林泉云壑之美。

曲径通幽处类似古诗(成语曲径通幽的出处)(4)

得益于现代交通工具的便捷发达,人们的旅行足迹也得以无限放大,动辄跨越山河国界的远行已然和家常便饭一样随意,甚至在古人看来遥不可及的月亮星空也逐渐成为可能。但是在我看来,喧嚣浮躁的世界里,人们最需要的,可能还是古人所描绘的这样一方禅意盎然、静谧悠远的空间。

曲径通幽处类似古诗(成语曲径通幽的出处)(5)

古寺、高林、曲径、花木、山光、潭影、于幽静处突然而起的钟磬声,把光与声的美表现到了极致,重合交织成的一副山水画卷让人徜徉其中,欲罢不能。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很多地方去过了,只记得风景很美,身体很累,心却没有真正地闲下来、静下来,所谓的游玩放松更像是自欺欺人的饮鸩止渴。

曲径通幽处类似古诗(成语曲径通幽的出处)(6)

有一年夏天,我和朋友相约去一个地方游玩,那里景区很多,山水风光很美,按照通常的行程安排,应该是两天三个景区,时间紧凑,走马观花。在逛完第一个水库景区的时候,我临时做了一个决定,改变行程去掉了后面的一个景点,就近找了一家民宿住了下来。彼时天色还早,收拾停顿离晚饭还早,我们不仅在附近的石塘里悠闲地钓了一会鱼,还有时间在周围山林里转了一圈,山路上绿树掩映,鸟语虫鸣,不远处湖光山色、晚霞孤鹜,在远离城市和人群的静谧山道上,我听见心底一个声音在说,这才是最美丽的风景。

曲径通幽处类似古诗(成语曲径通幽的出处)(7)

美景固然常在,但懂得如何发现美,且在大自然的美景里愉悦放松自己的身心更为重要。所以我很感激诗人,不仅给我们留下了美丽如图画般的诗句,更让我们学会如何去发现美,如何使自己的身心与自然和谐的同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