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孙燕 通讯员 李佳银 杨文婕 韩文婷

地下藏垃圾桶,地上是不锈钢的垃圾投放口,不仅清爽美观,最最最重要的是,还不臭。

今天(3月23日),全省首座景观智能地埋式垃圾投放点启用,就在杭州市下城区文晖街道流水西苑社区内。

小区垃圾点位投放规定(垃圾投放点设在谁家门口都不愿意)(1)

上午10点多,按钮一按,这座垃圾投放站动了起来,藏于地下的垃圾桶徐徐升起。流水西苑内路过的居民纷纷过来围观。

藏于地下的垃圾桶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垃圾站的差不多,红、蓝、绿、灰的一字排开,共六个,灰色的其他垃圾桶比较多,有三个,因为日常生活中,居民的其他垃圾会多一点。

升上来后,地埋式内部看得就比较清楚,在每个垃圾桶上方有一个红外线感应头,一旦垃圾桶垃圾达到85%,红外线感应到后就会自动报警通知到小区管家的手机上,达到95%,就会停止投放,管理员过来更换垃圾桶。

边上还有一个消防喷淋头,如果埋在下面,有未燃尽的烟蒂,达到一定温度后,能自动喷淋灭火。

除此,还有一个香薰系统,“垃圾在地下会比较臭,有这个系统,相对会好一点。”设计安装这座垃圾投放设备的杭州瑞赛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诸鹏斐介绍,“地下垃圾桶部分,通过定时喷洒除臭植物精油和运行负压除臭系统,消除绝大部分异味。而垃圾在存储过程中产生的污水,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垃圾水’,经过处理后排放进市政污水管道。”

“原来我们这个地方就是个垃圾站,居民会来这里丢垃圾,到了夏天很臭。”居民张阿姨说。

“有的居民垃圾没丢进垃圾桶,随手放在地上,这里人车进进出出,阻碍交通,也不美观。”流水西苑社区书记宣一凡介绍说。

垃圾投放点设在谁家门口,谁都不愿意,居民胡阿姨就说了句话:“我们小区垃圾搞不好,索性埋埋掉算了。”

说着无心,听着有意。社区街道觉得这是个办法啊。地埋式垃圾投放点真的就这样建起来了。

开工至今这三个月,流水西苑社区书记宣一凡几乎每天都来这里看一看。“如今看到这个地埋式垃圾投放点‘存在感很低’,完全没有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和休息,我就放心了。”

今天,胡阿姨抱着家里的娃来到了现场。她站到垃圾投放口前试了试,当人靠近垃圾投放口,不锈钢盖自动打开,垃圾丢进去、人离开后,盖子自动盖上。智能的设计,让居民感到科技感十足。

看着这座景观智能地埋式垃圾投放点,胡阿姨赞不绝口:“以前觉得我们小区不怎么样,通过改造后,觉得我们小区真好啊。”

结合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地埋式垃圾投放点还加入消杀系统,能在地下密闭空间对垃圾上的病菌进行覆盖渗透,持续高效消杀。

“向地下、向空中要空间要资源,是国内外大都市高质量发展的普遍规律与有效途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减量化、资源化外,更要生态化、数字化。地埋式、升降式垃圾箱采用地下封闭分类收存、全过程动态监控,有效杜绝了二次污染。以往的地埋建设大多应用于中转站和集置点,而作为居民生活垃圾投放的,目前全国仅上海、深圳等特大城市有案例。

“此次文晖街道建设的景观智能地埋式生活垃圾投放点,是打造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置2.0的有益探索。特别是因为人居环境得到了整体改善,老百姓的认同感、满意度有了明显提升,小区垃圾投放点有可能从‘邻避设施’变成‘邻喜设施’,希望能在更大范围总结推广这一做法和经验。”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毛燕武说。

这样的地埋式垃圾桶贵吗?是不是适合任何一个小区?

据介绍,一般有地下车库的地方是不行的,然后费用的话,像流水西苑这6个花费在50万元左右。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