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应该如何学习?高三最后三个月如何备考?2月18日是佛山一中开学典礼本次开学典礼上, 2015届广东高考文科前10名,佛山市文科总分第一、语文单科第一何颖桢回到母校,为师弟师妹们分享她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故事。

考清华北大的学生如何学习(我是怎样考上北大的)(1)

在高二分科初是在理科班,何颖桢一个月后决定转文科。怀着必须迅速补回并跟上文科节奏的信念,她用了一周的时间补回了一个月的作业。

即便到了高三,所有的知识点如同炒冷饭一样重复再现,她依然把一张张空白的卷子当作初生的婴儿,怀着虔敬而好奇的心态去探索这张卷子到底要考什么,光试题集、笔记本、整理本就堆满了整个书箱。

“在高三,尤其到后期,很容易出现疲态,唯有激情,才能真正投入,才能持续保持状态,才能充分地体会到事物本身的趣味。只有足够的输入才会有满意的输出,而积累本身就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何颖桢说。

如今,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何颖桢,已保研至该学院,并在大学每年均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称号,还曾获北京大学学术科研奖,被派往德国慕尼黑大学交流访学,曾获北大志愿公益奖。

以《讲好自己的故事》为题,何颖桢建议师弟师妹,在高中阶段要有意识地对自己负责,不仅学会应该如何解题如何学习如何安排生活,还要思考什么才是有价值的,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才能够更好地活出自我,更加地充满个性。

“学弟学妹们可能会羡慕我考上北大,然而我跟在座的你们一样,只是靠着一点一滴的积累和百折不回的决心去做好学习这一件事。”在何颖桢看来,作为一个年轻人,在最有冲劲最有热情的年纪满怀激情、心无旁骛地去做每一件事情并把它做好,是令人兴奋不已的事情。

“从懵懵懂懂到胸有成竹,探索求知的过程是富有成就感的。”

“理想的结果并非立竿见影,而是一个不断迎难而上的过程。”

“即使最后高考的结果并不理想,也不意味着就是loser,即使考上名牌大学,也同样挑战重重,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

“行动是治愈烦恼的良药,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带着激情行动起来,就是一种很爽、很酣畅的生命状态。”

“三年高中可以让一个人完成最重要的蜕变,某些经历带来的感悟,到最后所能给予你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个漂亮的高考分数,更是优秀的习惯、强大的内心。这足以延续到日后的大学生活,甚至奠定人生的基调。”

前几天,何颖桢穿回蓝白校服回母校自习。“当站在过去我最喜欢背书的地方,就是正对着汾江河的那个大走廊时,我又想起了高三时候天还没亮就起床,在食堂里捎上两个糯米糍就上7楼奋斗的日子。”她感慨道。

“经过三年的学习,到最后,也许,你们不一定都能考到名牌大学,也许,你们不是都能从事社会上认为的高薪工作,但是学会思考,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无论身在何处,都能真正反映出你们每个人的价值,一种不为外界所左右,而是忠于内心的强大和坚定。”何颖桢说。

考清华北大的学生如何学习(我是怎样考上北大的)(2)

以下是何颖桢开学典礼发言全文,正在读高中尤其是高三的你,都可以好好读一读!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回到离别几年的母校,我想动情地说一声,回家真好。我深知,我能走出今天的路,离不开母校优良的学风,也离不开老师们当年的悉心指导,在这里,我首先向母校,向各位老师表达我最真诚的感谢。谢谢!!

无论是在燕园还是在南国,正月的空气里都充盈着对新年的祝福和期许,生生不息。看着坐在台下的同学们,那么富有朝气和活力,我也不禁想起自己刚入学时的情景。毕业将近四年,今天我怀着“童子何知,躬逢圣饯”的庆幸与惶惑,希望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给大家讲一点有用的借鉴和启迪。

记得莫言曾发表过一篇演讲,名字叫“讲故事的人”,我又能给大家讲怎样的故事呢?我开始回望自己的大学及高中生活,就在前几日,我穿回蓝白校服回一中自习,当站在过去我最喜欢背书的地方,就是正对着汾江河的那个大走廊时,我又想起了高三时候天还没亮就起床,在食堂里捎上两个糯米糍就上7楼奋斗的日子。

是的,三年高中可以让一个人完成最重要的蜕变,某些经历带来的感悟,到最后所能给予你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个漂亮的高考分数,更是优秀的习惯、强大的内心,这足以延续到日后的大学生活,甚至奠定人生的基调。而三年高中生活教会我的是探索未知的激情、迎难而上的决心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从懵懵懂懂到胸有成竹,探索求知的过程是富有成就感的。初入高中,我一度为各种抽象的函数和复杂的运算感到头疼,也常常为不能成功解题而困扰,但当我终于做出了数学卷子最后一道大题时,我异常欣喜。能够弄懂一个个复杂的知识点,能够又快又准地解答每道题,让我在每次头脑风暴过后,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即便到了高三,所有的知识点如同炒冷饭一样重复再现,当一张张空白的卷子全新地展开在我面前时,我仍然愿意把它们当作初生的婴儿,怀着虔敬而好奇的心态去探索这张卷子到底要考我什么。在高三,尤其到后期,很容易出现疲态,唯有激情,才能真正投入,才能持续保持状态,才能充分地体会到事物本身的趣味。

相比于高中时期,解题只需寻求一个标准答案,到了大学之后,许多现实问题并没有一个固定答案,但这不妨碍我始终葆有探索的激情去体验每个领域。

我选择的是经济学专业,经济学研究尤其强调“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精神。从大一开始,我组织和参加了大大小小十余次的社会调查,小到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营养教育问题,大到四川省广安市经济转型发展的规划调研;作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部长,每逢寒暑假,我都会带队前往甘肃的小学开展支教活动,给当地小孩普及经济学常识;作为响应大学生创业的一员,我们团队针对校园里留学生和大陆学生缺乏沟通的现象,设计一款语伴类APP,为中国学生学习外语与留学生学习汉语搭建双向交流的平台。

通过一次次实践探索,一幅宏大的社会全景图正缓缓向我打开,我越来越坚信自己当初的专业选择是正确的,于是我义无反顾地选择在此专业继续保研深造,并开始在中国证监会实习来加深对资本市场的理解。

作为一个年轻人,在最有冲劲最有热情的年纪,能够满怀激情地,充满想象地,心无旁骛地去做每一件事情,满脑子都只想着怎么把那件事情做好,是多么令人兴奋不已的事情。心理学上说,行动是治愈烦恼的良药,也就是说,哪怕感到疲倦或者挫败,只要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带着激情行动起来,就是一种很爽、很酣畅的生命状态,也希望学弟学妹们日后在回顾自己的高中生活时,也能有这样的体验。

然而,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纵然享受这种酣畅的过程,也渴望有满意的结果。但事实上,理想的结果并非立竿见影,而是一个不断迎难而上的过程。

学弟学妹们可能会羡慕我考上北大,能在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学里就读,然而我跟在座的你们一样,我并没有过人的天资与才智,只是靠着一点一滴的积累和百折不回的决心去做好学习这一件事。

我在高二分科初是在理科班,一个月后我转文科了,由于欠下一个多月的课程,我必须要迅速补回并跟上文科的节奏,我没有时间去想那么多了,我脑海里就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补锅”。

一次全级组织去看电影,我为了补作业没有去,坐在高二(3)班的课室里,我能看到对面高三楼灯火通明,高三的同学们在奋笔疾书,此刻我跟打了鸡血一般斗志昂扬,就用了一周的时间补回了一个月的作业。

自那以后,每当成绩起起伏伏或是遇到挫折失意时,我常想起当初那种背水一战般的决心和勇气,阅读能力不强怎么办?多读。写作能力不强怎么办?多写。不会解题怎么办?多做。一步一步,迎难而上,结果也不会太难看。

大学之后,身边高手如林,我们的课程并不会因为你是文科生不懂高等数学就放你一马,没有办法,我就只能发挥磨到底的韧性,每天早起一点去图书馆解高数题,中午少睡一点去看多点文献,周末少玩一点多背几个托福单词,就这样日复一日,我渐渐适应了理论加实证的经济学思维训练,凭借着丰富的田野调查经历及数据搜集成果,我大三时加入了导师的课题组,并参与撰写论文。

为了让论文结果更具稳健性,我自学了各种统计软件,最初的结果并不显著,但哪怕通宵熬夜反反复复地更改代码,更换变量去试错检验我也乐在其中,最终定稿成文,我也得以作为优秀学术代表前往德国慕尼黑大学交流访问。所谓“关关难过关关过”,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有迎难而上的决心和勇气,也不枉负这张扬恣意的青春。

退一万步讲,即使最后高考的结果并不理想,也不意味着就是loser,即使考上名牌大学,也同样挑战重重,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

经历过高考后,光试题集、笔记本、整理本就堆满了我的书箱,我想大多数的同学应该都跟我一样,这点数量根本无足挂齿,但最起码让我明白只有足够的输入才会有满意的输出,而积累本身就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

在大学做研究时,我参观过系里平新乔教授的办公室,看到从地上摞起了一堆堆比人还高的书堆,仅仅留出一条过道让人通过;翻阅书本,书里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平教授说,他跟老师做研究时,得知在苏州档案馆保存着珍贵的数据资料,对研究极有价值,他便利用周末时间从北京前往苏州。到了那里,却得知这份资料不能拿出档案室,他就坐在档案室里,花了三天时间把这份资料誊抄了一遍。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有点浮躁,充斥着各种速成秘诀,但是,我想告诉大家,成功的最根本保证是踏踏实实地努力。学贯中西的学者尚且有如此钻之弥深的态度,更何况我们仅仅还只是入门者,又有什么理由叫苦叫累呢?

我的15届同班同学Toto,在中国传媒大学读社会学专业,但是他一直热爱生物,也为自己当初是文科生不能选生物专业而感到遗憾。在大学四年,他恶补生物学知识,还担任了自然科学社的社长,组织学生观星观鸟,绘制图谱,凭借着坚持和热爱,他成功跨专业保研到中大的生物系。这足以说明,只要心怀梦想,哪怕一时无法实现,如果将它拆分成每个阶段目标一步一步前进,坚持不懈地努力和付出,也会闯出自己的天地。

这样的例子不一而足,毕业后校友会相聚,也常聊起从一中毕业的师兄师姐们无一不在各自的领域中,做着自己热爱的事业并取得丰硕的成果,我想,他们、我自己和在座的你们,在书写自己人生故事的时候,也一定是先充满激情地开始一段新领域,再在其中不断耕耘,克服种种不利条件迎难而上,最后滴水穿石地有所建树。

而这与一中的培养体系不无关系,在一中,给学生自由选择和自主体验的机会很多,高一高二时有各种各样的社团和实践活动,也同样有竞赛和课程压力,我同级的同学们,有参加过辩论队的,有参加过模联的,有参加过各种物理化学竞赛的,他们从中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自己的优势长处。于是,离开高中后,当丰富多彩的世界向他们招手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坚持自己的初心,或是读法律舌战群儒,或是读国际关系纵横捭阖,或是读数理化探索未知。

因此在高中阶段,你们就要有意识地对自己负责,让自己学会思考,有所选择和规划,不仅学会应该如何解题如何学习如何安排生活,还要思考什么才是有价值的,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才能够更好地活出自我,更加地充满个性。

经过三年的学习,到最后,也许,你们不一定都能考到名牌大学,也许,你们不是都能从事社会上认为的高薪工作,但是学会思考,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无论身在何处,都能真正反映出你们每个人的价值,一种不为外界所左右,而是忠于内心的强大和坚定。

今天,作为故事的主人公,我向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这些年来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故事,我衷心期望学弟学妹们在这个即将或已经成人的阶段,尽情挥洒自己的才情,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也祝愿高三学弟学妹们坐在考场中合上笔盖的一刻,也有着战士收刀入鞘的骄傲。

我今天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记者】王雅铄

【通讯员】梁懿安

校方供图

【作者】 王雅铄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南方号~佛山市~佛山大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