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的发展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角色扮演的灵活性和沟通的重要性)(1)

文/娜子

01 本色”家长和“角色”父母

前两天观看了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的课程,加之近来和同行们的碰撞中,对“角色”扮演这个话题深有感触。

《“本色”家长教育模式对孩子人格的影响》这节课由三宽家长教育模式的创始人萧斌臣老师主讲。

何为“本色”父母,何为“角色”家长,其实所谓“父母”就是我们的生理概念,因我们给予了孩子生命。而“家长”却是一个需要后天习得的角色。

我们可以用一段话简单地说明,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你就为人父母了。但很多为人父母者,为其一生,都还没有学会如何去做一位合格的“家长”。

而我们身边大多数家长都是在“本色”出演,何为“本色”出演?它的底层逻辑就是:无觉察、无觉知、无改变。可以说大多家长都是处在“三无”上岗的状态中而不自知。

通俗易懂的话来解释,就是你的人格特征本来是怎样就怎样扮演“家长”角色。我们身边一定充斥着各种各样类型的家长,支配型、干涉型、专横型的,当然也有民主型的。

角色扮演的发展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角色扮演的灵活性和沟通的重要性)(2)

02 毁掉孩子的“本色”出演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了,我公众号个案(插入上一篇公众号文章超链接),我们了解到,我的来访者小Y是一个在父母眼中,不学无术、无所作为、不思进取的孩子,而他的母亲就是一位典型的支配型和专横型的家长。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很多家长都会抱怨,且会将责任全部转嫁到孩子身上,孩子太懒了,不思进取了,不自律、不上进了,彻底完了,没救了等等。

懂得反思的家长有很多,但只会抱怨的家长也不计其数。

如果作为家长只懂得支配不懂得理解,那么必然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孩子会出现暂时的服从,和潜藏起来早晚会爆发的反抗情绪。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位母亲她总是将自己的情绪挂在脸上,而且孩子的一切时间上的安排必须听她的,孩子没有一点的自主性。

这位母亲从未关心孩子是否睡醒了,或者能否有一天的例外让孩子多休息一会儿,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安排孩子的时间,醒来之后十五分钟洗漱完必须要坐在书桌旁学习,你只需要眼睛盯着课本看,或者背单词、背课文都可以,从来不会问,孩子是否睡好了,是否需要缓冲一下再进入学习的状态。

这一切看似风平浪静地在这位母亲的掌控之中,孩子是出现了暂时的服从,但在这背后一定种下了“反抗”的种子。

于是又是一天的早晨,母亲依旧强迫、命令式地将孩子从被窝里拽了起来,孩子实在是困到无法动弹,因为前一晚写作业到十一多才休息。最后孩子实在忍无可忍,咆哮着和母亲争吵了起来。

可是这样的争吵和反抗的力量无疑是无法与母亲的强势抗衡的,孩子反抗几次无果之后,就选择了沉默,选择了去吸烟和饮酒,去和不学无术的社会青年鬼混。

这位母亲不停地抱怨着,她觉得自己已经很用心地去管教了,每天按时叫孩子起床学习、吃饭、上学,把他的一切都安排得好了,怎么这孩子如此的不争气呢?

这就是一位干涉型、支配型家长教育模式下,对孩子人格、甚至人生的影响。

这个孩子的未来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影响吗?这谁又能知道呢?但错误的家庭教育必然会给社会带来负累,同时埋下自杀的种子,和走向犯罪的定时炸弹。

角色扮演的发展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角色扮演的灵活性和沟通的重要性)(3)

03 “角色”概念的延伸

我们的一生何其只是要扮演“家长”这一种“角色”呢?“角色”这个概念伴随我们的一生。

我将其分为了三类:

第一是“常设角色”,就是我们可能一生都需要扮演的角色,在整个外在家庭系统中,你需要扮演起初的“儿女”,后来的“爱人”,再到“父母”。这几个角色都是为期一生的职业,可以统称为“常设角色”。

第二是“阶段性角色”,除了家庭系统之外,我们还需要扮演阶段性的“角色”,如上学时你需要扮演好“学生”的角色,参加工作后,你又需要扮演好“员工”或者“老板”的角色。

第三是“临时角色”,我将整个工作、生活中,我们需要临时客串的角色,统称为“临时角色”。

很多人都会觉得“常设角色”和“阶段性角色”最重要,所谓的“临时角色”可忽略不计。但事实上,恰恰相反,往往我们认为不重要的,才是真正让我们产生“质变”时的重要因素。

“临时角色”的灵活性,直接影响到“常设角色”和“阶段性角色”的进阶。

角色扮演的发展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角色扮演的灵活性和沟通的重要性)(4)

04 尴尬的“临时角色”出演

上周,我和学习催眠的一位老师约好了,晚上做客他的直播间,时间约好了,唯独在内容上没有做进一步的沟通。

在直播期间,我总感觉自己准备说的内容,和老师引荐的内容不太符,但还是硬着头皮讲了,最后难免会觉得所说非所答,貌似驴头不对马嘴。

用“直播翻车”这个词来形容有点过,但于我来说,总归是一次不成功的“角色扮演”。

事后,我为自己笨拙的“角色”扮演感到悔恨,后悔当时为什么没有提前做一个详细的沟通,后悔当时为什么没有做一个万全的准备。当这样的情绪出现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整个人都处在消极的边缘,当你内心有“如果……”这个声音出现的时候,一定是你滋生了对所发生事件不满,想要重新回到事件当中改变结局的念头。

可是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果”的存在,道理你比谁都明白,但你就是会无意识地将思绪拉回到过去的事件当中。

那一刻,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是气愤自己,同时会无意识地将这种情绪传播出去,以至于“临时角色”的打击,会直接影响到了你“常设角色”的不稳定。

我有意识地察觉到了自己细微的变化,在和家人沟通,在将这种情绪带来的打击传播出去之前,我尽量有意识的去克制自己说话时的语音、语调和语气。

其实,在我们的一生中,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很多时候你的打击,就是来自于你的角色定位不清晰、不明确,场场剧目“本色”出演,最后,难免会有场景混乱,角色混淆,被打击的时候。

“临时角色”打击的累积,犹如滴水穿石的效果。

最后,你终会恍然大悟,原来压死骆驼的不是一座山,而是一根草!

05 “本色”到“角色”必经之路

从“本色”到“角色”,我们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转变?

改变必然有其底层逻辑,我将觉察、沟通、试错,设定为学习“角色”出演的三条必经之路。

不论今天你在扮演什么“角色”,有意识地觉察永远是在改变之前发生的,唯有觉察才会指引你去学习和改变。

沟通也是需要技巧的,沟通本就是一门艺术,在之后的文章中,我会给大家详细地讲,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沟通。

(通过上周直播现场类似所问非所答的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想要扮演好“角色”,沟通的重要性。)

试错,是最后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到了这一步意味着我们已经走过了前两步。走过这一步之后,最终是选择勇往直前,还是从此一蹶不振,不再尝试“角色”出演。

试错为何如此不可或缺,又举足轻重,我会在之后的文章中为大家揭晓“试错”行为背后的情绪波动和认知重建,及深藏在潜意识中,我们不知道的秘密。

我们下次再会!

作者介绍

吕娜

UDH超深度催眠治疗师(高级)

UDH超深度催眠授权讲师

笔迹分析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