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在经中称之为中品药物。以后各个朝代的药物著作都有麻黄的记载,因其味麻、色黄,故而古人把这种植物称为麻黄。

现在多为栽培。于每年8~10月间割取绿色细枝,或连根拔起,去净泥土及根部,放通风处晾干或晾至6成干时,再晒干,切段入药。以干燥、茎粗、淡绿色、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

麻黄味辛、微苦,药性温。辛以开通、微苦以泄,再加上药性为温,决定了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

这个作用是我们的先辈们,通过无数的临床验证,对患者的治疗和观察,不断总结,从而记录下来,并把它上升的理论的高度。通过当时的先进理论加以解释,使人们对麻黄加深了解,达到进行临床应用的目的。

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决定了麻黄治疗的疾病,就是需要通过发汗解表,或者宣肺平喘,或者利水消肿,来治疗的疾病。

麻黄治疗风热虚寒咳喘吗(麻黄治疗感冒咳喘)(1)

麻黄

麻黄常用于以下9种疾病的治疗。1、风寒感冒。麻黄辛温发散,轻可去实,为解肌发表第一要药,常用治风寒感冒。2、咳嗽痰喘。麻黄主入肺经,可宣发肺气、止咳平喘。

3、水肿脚气。麻黄上宣肺气,下利膀胱,可通调水道,利尿消肿,又可宣肺解表,发汗除湿治疗水肿尿少之证。

4、风湿痹证。麻黄辛散温通,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5、腰腹冷痛。麻黄性味辛温,可散寒通滞,治疗寒滞诸痛。

6、疟疾寒热。麻黄辛以发散解表邪,温以宣通郁结,可用治疟疾。7、疹出不畅。麻黄开胰理,透毛窍,解肌表之邪,可治疗风寒束表,疹出不畅之证。

8、黄疽尿少。麻黄利尿除湿,可用治黄疸、淋证、尿闭等证。9.阴疽痰核。麻黄辛温,散寒破结,活血消痈,用治阳虚寒结,气血凝滞于皮肤之阴疽或痰核诸证。

以上9种疾病,麻黄应用时总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依据中医辨证加入各种药物,临床应用时麻黄的用量,根据麻黄药材的质量,用量也不同。

一般医生每次进一批药物总是验货,尝一尝、看一看,在根据经验确定麻黄的用量,以前总以为药物的药量,医生不说,现在才明白,没法说,也说不明白。还有患者的具体情况,患者所在的地区,都是药物用量的考量。

麻黄一般采用煎服,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麻黄因为发散力强,为峻汗药,适合体质壮实的人用,要是患者有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虚喘者都应当慎用,最好不用。

麻黄的现代研究。现代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已经确定麻黄具有以下8个作用。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4.对平滑肌的作用。5.对骨骼肌的作用。6.解热作用。7.抗菌、抗病毒作用。8.抗炎作用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临床上有麻黄的提取物麻黄碱,临床应用于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和缓解轻度哮喘发作和各种慢性低血压症。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鼻黏膜充血、肿胀引起的鼻塞。效果不错,同样的患者有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虚喘者都应当慎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