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学军

在济南市天桥区济泺路116号(原为98号),有一家“济南绿地超市”。从外面仔细观察可以看出,这座超市的建筑物房顶,依旧保留着棉纺企业里典型的锯齿状屋顶车间造型。它就是由原济南第二棉纺织厂的车间厂房改建而成的超市。济南第二棉纺织厂(以下简称济南国棉二厂)始建于1958年,1990年的时候,曾是济南市16个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国有大型二类企业之一。到了20世纪末期,随着济南市纺织行业整体改革、改组和压锭改造的实施,济南国棉二厂逐步失去棉纺织生产能力,主要厂房改换了门庭,变成了超市。不过,这也幸运地让济南国棉二厂保留下一些珍贵的工业遗产,避免了被拆迁的命运。除了变成超市的老车间厂房,济南国棉二厂还保留有以前的职工宿舍、职工食堂、职工医院等建筑遗存,是济南为数不多的一处基本完整保存下来的棉纺企业工业遗产。

济南国棉一二三四厂原址(工业遗产寻访济南国棉二厂)(1)

济南国棉一二三四厂原址(工业遗产寻访济南国棉二厂)(2)

济南国棉二厂创始于1958年。1958年初,根据山东省轻工业厅的1958年规划,提出兴建济南国棉二厂,并委托济南第一棉纺织厂代行筹建。同年4月5日,省人委以(58)鲁计甲字第1090号文批准济南国棉二厂设计任务书,并转呈国家计划委员会和纺织部。同年4月16日,纺织部(58)纺织基字456号文批准济南国棉二厂设计任务书,确定生产规模为纱锭56576枚,布机1920台。同年5月2日,省轻工厅(58)东轻基字第105号文转发山东省人民委员会(58)鲁计甲字第1757号文批准成立济南第二棉纺织厂筹备处,并随文颁发“济南第二棉纺织厂筹备处”印章一枚,于5月4日开始使用。从此,济南国棉二厂筹备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济南国棉一二三四厂原址(工业遗产寻访济南国棉二厂)(3)

济南国棉一二三四厂原址(工业遗产寻访济南国棉二厂)(4)

济南国棉一二三四厂原址(工业遗产寻访济南国棉二厂)(5)

济南国棉一二三四厂原址(工业遗产寻访济南国棉二厂)(6)

1964年,国家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省人委根据纺织工业部“关于‘二五’停建、缓建项目可以续建的建议”,报请国家计委审批关于潍坊、德州、济南国棉二厂3个棉纺织厂的恢复建设,8月13日,国家计委批复同意。11月,中央又指出,“山东是国防第一线,不再建厂”。不久,纺织工业部和山东省委领导认为厂子下马还需要花维修费,得不偿失,不如投资续建。后来省里与纺织工业部商量取得一致意见。省市要求各方面大力支援,坚决搞好济南国棉二厂续建。续建设计任务的进度,拟在1964年第四季度开始,部分工程动工,于1965年10月1日建成试车生产。

年产棉布可满足450万人一年的衣着

济南国棉二厂在建设过程中,产品和规模几经调整,起初确定为纱锭56576枚、布机1920台。1959年6月,调整为纱锭56576枚、中型帆布机252台、重型帆布机45台。1966年正式投产时,为纱锭56576枚、布机2050台。

济南国棉一二三四厂原址(工业遗产寻访济南国棉二厂)(7)

济南国棉一二三四厂原址(工业遗产寻访济南国棉二厂)(8)

济南国棉一二三四厂原址(工业遗产寻访济南国棉二厂)(9)

济南国棉一二三四厂原址(工业遗产寻访济南国棉二厂)(10)

济南国棉一二三四厂原址(工业遗产寻访济南国棉二厂)(11)

济南国棉一二三四厂原址(工业遗产寻访济南国棉二厂)(12)

1970年代,郝东明(左)作为工厂民兵到无影山靶场和同事一起练习打靶

“红火的时候,我们厂上缴的利税,曾在全市纺织行业名列前茅,厂里的幼儿园、学校、医院、食堂、澡堂等一应俱全,夏天还可以自制冰糕给职工吃,生活很是方便舒畅。” 郝东明老人说, 1998年为响应国家号召,济南国棉二厂压锭限产,看着自己熟悉的纺织机器运出厂门,大家当时都哭了。现在20多年过去了,尽管期间经历了诸多的酸甜苦辣,她还是很怀念在工厂上班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