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

每天,从常州钟楼区蓝天花园小区通往花园菜场的路上,一位老人牵着另一位老人的场景,成了不少人记忆中最温馨的画面。

两人相识,缘于14年前许琪英老人的那次搬家,让她和年龄相仿的张杏娣老人成为了邻居。

时间一长,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这些年,妹妹对姐姐送上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家住蓝天花园23幢的许琪英,今年83岁了,是小区有名的热心肠。她帮助隔壁的张杏娣老人,一帮就是十几年,两人因此成为该社区非常有名的好姐妹。这一段姐妹情,要从14年前的相遇说起。

老年公寓送温暖报道(十四年的无微不至)(1)

许琪英(图右)现在腿脚不便,只能带着老姐姐张杏娣在家门口走走。

2008年,许琪英和老伴因为膝下无儿无女,作为低保户搬到目前居住的廉租房内。搬来后,他们便与住在隔壁的邻居张杏娣结识。因为年龄相仿,脾气相投,一来二去,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在相处的过程中,许琪英了解到,张杏娣早年丧偶,独自一人带着智力残疾的儿子生活,老人也不记得自己多少岁了。更令人心酸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张杏娣的视力和听力下降得非常厉害,出行成了最大的难题,更不要说出门买菜购物了。于是,许琪英决定对邻居伸出援手,这一帮就是十多年。

这些年里,张杏娣每次外出,许琪英都会陪在旁边,为她引路。每天上午8点左右,许琪英和张杏娣都会准时出现在小区楼下,一起去菜场买菜。每天,从蓝天花园小区通往花园菜场的路上,人们都会看到一位老人牵着另一位老人,她们就是许琪英和张杏娣。这一场景温暖了很多邻居,也成了大家记忆中最温馨的画面。

张杏娣因为视力问题,走得比较慢,两个人买个菜来回得要两个多小时。时间久了,张杏娣心里有些过意不去,许琪英就安慰她:“阿姐,不要担心,你是我老姐姐,我就是你的眼睛!”

据许琪英介绍,这些年下来,两个人已经在那条买菜路上来来回回走了4000多趟,算下来有上万公里了。

两人从菜场回来后,一起摘菜、洗菜,许琪英还经常帮张杏娣烧饭,带她去剪头发,帮她剪指甲、补衣服、干家务活。在其他邻居的印象里,两个人的关系亲如姐妹,张杏娣像一个失去生活能力的姐姐,依靠妹妹许琪英的照料。

有一次张杏娣背上长了肉疮,这可急坏了许琪英,她立刻带着张杏娣去医院看病,回家后,每天帮她疮口敷药、包扎。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去年11月的一天,张杏娣因生病想吃豆腐羹,为了满足老姐姐的这个心愿,许琪英独自一人前往菜场购买食材,没想到,途中发生意外,被一辆电瓶车撞伤,右腿至膝盖部位骨折。

老年公寓送温暖报道(十四年的无微不至)(2)

手术后,许琪英只能长期卧床,在家休养,这段时间里,张杏娣每天都到家里来陪她聊天。

意外发生后,许琪英最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老姐姐的生活由谁照料。得知此事后,蓝天花园社区党员义工队站了出来,接力为张杏娣买菜送菜。

许琪英的老伴孙关根也成了爱心接班人,每天自家烧了什么菜,一定要拿一半去隔壁给老姐姐。此前,孙关根从来没有烧过豆腐羹。许琪英千叮万嘱,教老伴料要怎么放,佐料要下多少,这么耐心地指导,只因为老姐姐爱喝豆腐羹。

“邻居好,赛金宝”,许多人说,有这么一位好邻居,真的是张杏娣的福气。有人问许琪英,是什么让她能够坚持十几年不计回报地去帮助别人,她觉得那是很自然的事情:“别人有困难总归要帮助一下的,再说那又不是什么大事。社会和政府也一直帮助我的。”

许琪英和老伴是低保户,她本人来自农村,没有退休金。老伴早年做甜白酒沿街叫卖,收入也不多。而且,两人都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需长期服药。“这些年,社区和不少好心人经常帮助我们,慰问我们,我们很感激。我们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其他人,觉得很高兴。”许琪英说,她希望自己尽快好起来,可以尽快地帮助老姐姐。

“多少年了,我就想要个微波炉,等天气凉了,为老姐姐热饭时会更方便一些!”许琪英说。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