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头条搞创作#都说中国的山脉北雄南秀,出了巍巍太行,我们想去看看南方的秀丽群山坐上火车,一路向南越过黄河,越过长江,又走过热闹的江南水乡平原,终于看见远处的连绵青山在层层云雾之中若隐若现这里的山一出场就与北方的不同,没有刀劈斧凿的气势,没有随处可见的断崖绝壁,漫山的植被,用柔和到极致的线条温婉的勾勒出山的轮廓,原来山也可以如此温柔,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安徽皖北包括哪些地方?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安徽皖北包括哪些地方(安徽南部特殊在哪里)

安徽皖北包括哪些地方

#我在头条搞创作#

都说中国的山脉北雄南秀,出了巍巍太行,我们想去看看南方的秀丽群山。坐上火车,一路向南。越过黄河,越过长江,又走过热闹的江南水乡平原,终于看见远处的连绵青山在层层云雾之中若隐若现。这里的山一出场就与北方的不同,没有刀劈斧凿的气势,没有随处可见的断崖绝壁,漫山的植被,用柔和到极致的线条温婉的勾勒出山的轮廓,原来山也可以如此温柔。

忽然眼前一黑,我们进了山洞,几分钟之后出了山洞,恍惚间觉得换了一个时空。只见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围绕着一座青绿色小山。河边有人洗衣服,那娴熟的姿态,仿佛洗了百年千年。思索间,眼前一黑,又进了山洞。接下来的行程不停地重复着进山洞与出山洞。或者眼前一黑,耳边轰响着火车穿越山洞时雷鸣般的声音;或者眼前一亮,一幅山环水绕的画面静静的矗立在眼前。偶尔见到几个村子,一片农田,依然是静静地站在那里。村庄、田野、青山、绿水聚在一起静静地看着远处飞驰而过的火车,就像一位慈祥的老祖母,看着儿孙在奔跑,脸上只有温柔。不知道穿过多少山洞,开始我们还数着,后来实在太多,也记不清,干脆不数了。只知道越走越贴近大山深处,越走离外面的喧嚣繁华越远。心也随之静了下来,深深地融入这一片绿水青山。

火车终于在一个车站停了下来,歙县到了。这里有着“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徽剧之乡”、“中国牌坊之乡”等等很多名字。原来莽莽群山,阻隔的是一个极庞大的文化系统——徽州文化。徽州文化范围大致包括今天的安徽南部和江西、浙江部分地区。与古老而宏大的徽州相联系,眼前仿佛存在了百年千年的静美风景和精美人文,也变得理所当然。

火车还在山洞内穿梭,再次停站,绩溪到了。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这里有最艳丽的油菜花,最纯净的云海雪景,最迷人的障山大峡谷,这里还有如十里画廊的皖浙天路和传承千年的古村落龙川。不仅无限风光,这里还走出了胡雪岩和胡适。胡雪岩,大清首富。他支持洋务运动,协助左宗棠开办福州船政局,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新式造船厂,成功下水中国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比日本同时期的千代号排水量大十倍。他提供军费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被朝廷授予红色顶戴,赢得红顶商人的声誉。但是,为了发展民族工业,他在上海开办蚕丝厂,和英法意等外商竞争丝茧贸易,受到联合抵制,在中外商战中一败涂地,倾家荡产,贫病交加中郁郁而终。胡适,26岁成为北京大学教授、获得美国三十多个博士学位。他学贯中西、融通古今,是中国近代第一学者。但是,他毕生致力于推广白话文,被同时代的人认为是数典忘祖,割裂传统,成了黄皮肤的美国人,却使得文化突破上层知识分子,走向普通民众、对于文化的大众化,教育平民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胡雪岩家的祠堂和胡适家的故居如今完好的保存在绩溪,今后要专程拜访。

这次我们的目的地是屯溪,现在是黄山市,也是徽文化最核心的地方。通常去屯溪都会选择潜口民宅。这是一个徽派古建筑博物馆,汇聚了从徽州各地抢救来的明、清古建筑。不过,我个人更倾向于参观徽州人曾经世代居住的古村落,那里更容易找到一些徽文化代代传承的根脉。我们直接去了唐模和呈坎。

唐模是一个被水充分滋养的地方。  

唐模村,建于唐代,经历宋元,盛于明清,一直保留至今。散布在各处的徽州古村落,每一个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进村,便看见水口。水口是风水学中的要素。徽州人受风水理论的影响,认为水是财富的象征,为了防止外流就修建水口,将水留住。此处的水口,像一个小型瀑布,水流顺着地势急速而下,我们沿着小路逆着水的方向朝村中走去。淙淙水声如动人的和弦洗去了旅途的疲惫。一路上,因为水的浸润,满目青翠,郁郁葱葱,每一片树叶、每一株小草都闪闪发光。天上又下起了小雨,屋顶、路面也鲜活了起来,与周围的青砖白墙相互映衬。石坊、牌坊、古桥、祠堂……每一个徽州古村落都有的建筑,在这里一一呈现。然而,与别处不同的是唐模村还有一个被称为小西湖的园林。相传,这是清朝初年,一位许氏富商,为满足母亲游览杭州西湖的心愿建造。园内遍植檀花,有小溪缓缓绕流,取名“檀干园”。因是模仿西湖,被称为“小西湖”,也因孝道建湖,又有“孝子湖”之称。设计者独具匠心,将石板道外的檀干溪对应杭州钱塘江,湖堤对应苏堤,镜亭对应湖心亭,通往镜亭的小桥和河堤象征玉带桥和白堤,园内的忠烈庙对应杭州西湖的岳飞庙。于是“檀干园”成了绝妙的微缩版杭州西湖。徜徉在园内可以欣赏到“断桥残雪”、“平湖秋月”、“三谭印月”、“苏堤春晓”等西湖美景。

  从檀干园出去就是水街。檀干溪将唐模村一分为二,河两岸的街道被称为水街。溪上有10座石桥,每一座桥各有风貌,主桥是高阳桥。站在高阳桥上望去,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穿街而过,村人依岸而居,两岸近百幢徽派民居,白墙青瓦,倒映水中。水街河岸用红岩石砌成,设有避雨长廊,街上杂货店、百货店、油坊一应俱全,廊下溪边有“美人靠”座椅,可观景小憩。既古韵悠悠,又充满人间烟火气。

  我们去过红旗渠,那里的人们为了解决基本生产生活用水,苦战10年。行走在唐模,不得不感叹造物主对古老徽州的钟爱。因为水源充足,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田里种着各种庄稼,大山深处可见各类山珍,随意间就可以满足村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没有强烈的生存危机,一切就变得宁静从容。可以从容的静对山水,静悟人生。与其他地区相比,徽州人更愿意感悟先哲圣言,探索生命的终极意义。徽州人特别重视教育,几乎每个稍大的村子,都有私塾,每个适龄的孩子都有学习机会。“十户之村,不废诵”是基本教育信条,他们是儒家学说的忠实传承者。读书做官,立功立德立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乎是每一位读书人的精神信仰。后人往往单纯地认为徽州人爱做官,我个人认为有些片面。如同孔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目的是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创建仁德有礼的政治秩序。如果只为高官厚禄,孔子几乎可以在任何一个诸侯国停下来。对于绝大多数的徽州读书人,做官只是他们施展才华,实现家国情怀和人生理想的途径,并非目的。一旦官场严重腐败,政治生态环境极度恶劣,他们会积极辞官归隐,专心教育和学术研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中国末代翰林之一的许承尧。他于1924年辞去一切职务,绝迹仕途,专心治学,兴办教育。先后创办新安中学堂、紫阳师范学堂,还参与创建端则女校,开创安徽女子入学读书的先河。贾为厚利,儒为名高。遍布全国的徽商挣钱之后一定会大量投资家乡的教育。重文重教在呈坎表现的尤为明显。

呈坎原名龙溪,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呈坎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至今完整保留着宋、元、明等朝代的古建筑群,汇集了徽派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在这里,读书人的价值追求和人生信仰体现在了每个角落。徽州的民居都建有高高的马头墙,主要为了防火。呈坎的“马头墙”,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出主人对“读书作官”的理想追求。因为兴文重教,呈坎学堂林立,读书之风盛行,“三世不读书,归于小人”成为广大村民的基本共识。这里将徽州古建筑精湛的工艺及石雕、砖雕、木雕的古、大、美、雅等艺术特色体现的淋漓尽致。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雕刻的内容多半围绕教育、读书、金榜题名等等主题展开。艺术家们于手起刀落间将心中的价值伦理、精神诉求熔炼于手中的作品,没有语言,又胜似语言。在这种文化熏陶下,这里人文荟萃、名人辈出,不仅有很多进士举人,还有大家常常提起的有宋代吏部尚书罗汝楫、安徽省第一部地方志《新安志》作者罗愿、元代国子监祭酒罗绮、明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罗应鹤、制墨大家罗龙文、地理学家罗洪先等等。

改革开放以后,徽州的经济发展较缓,总有人说,徽州衰落了,还列举了各种原因,其中包括文化封闭,保守落后等等。我认为经济发展速度慢只是徽州人的一种短暂不适应。世人寻找桃源,徽州人却是早已身在桃源。桃源中人,对外界的关注程度、适应程度、转变程度自然会稍慢一些。但是他们自身的文化优势决定未来的发展潜力。那里有徽商的基因。2021年黄山市GDP增幅9.1%,大大高于全国平均,足以说明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