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康冀楠

河南开封特点(开封与开封学)(1)

核心提示

围绕一座城市,也能发展出一门学问。

在古都开封第三届历史文化及其现代价值研讨会上,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开封市历史学会会长程民生首次正式提出“开封学”概念。“开封学”一经提出,就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

何为“开封学”?为何要提出这样一个概念?提出这个学说有何意义?这一学说提出以来,我市专家、学者纷纷响应,并积极开展行动。据了解,开封学的研究机构即将在开封大学成立。

河南开封特点(开封与开封学)(2)

弘扬中华文化需要开封学

在古都开封第三届历史文化及其现代价值研讨会上,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开封市历史学会会长程民生首次正式提出“开封学”概念,由此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

“学”字在近现代的用法大多来自英文的“─ology”。根据大字典的定义,“─ology”是指一个学科、一门科学或一种知识,所以说,一般虽较多用于指某一特定学科,如生物学 (Biology)、地质学(Geology)、社会学(Sociology)、人类学(Anthropology)或考古学(Archaeology)等,但也可以用在指专门研究某一地方或某一特定人物、事物的知识与学问。

在中文里,“学”的意义就更广了,除一般所指的学习外,可以指学科、学问、学说与学派等。因此,我们可以说,“学”最少可以有两种用法,较常用的一种是指一门学科,另一种则可以用作专门研究某一特定人物、事物或某一特定地方的学问,如孟子学、朱子学以及汉学、未来学等。

国内地方学由来已久,若以地方志来追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以地名冠学而称之为“某某学”乃是近百年之事。在清末民初,学术界曾出现以地域划分经学流派的观点如鲁学、齐学、晋学等。后来出现较为系统的敦煌学、徽学和藏学,这三者被誉为中国地方学的“三大显学”。

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结晶。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它的重要作用和巨大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伴随着文化热的兴起和区域社会研究的流行,国内学术界十分重视对地方城市学(简称“城市学”)的研究。截至2008年,已经有敦煌学、藏学、徽学、蒙古学、西夏学、北京学、上海学、岭南学、武汉学、南京学、杭州学、西安学、广州学、兰州学、青岛学、温州学、扬州学、泉州学、洛阳学、安阳学、三峡学、鄂尔多斯学、河西学、关东学、泰山学、故宫学、潮学、齐学、鲁学、稷下学、浙学、楚学、吴学、晋学、关学、巴蜀学等数十种地方学明确提出。在港澳台地区,也出现了香港学、澳门学、台北学等。

为了促进地方学的研究,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专门的地方学研究机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以“某某学”或纯粹以地名命名的比较活跃的地方学研究机构有30多个,如浙江省敦煌学研究会、浙江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山西师范大学晋学研究中心、上海大学上海学研究所、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院、泉州学研究所、温州学研究中心、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杭州研究院)杭州学研究室等。此外,还有大量地方文化研究机构在从事地方学研究工作,几乎各个地区都有当地文化研究学术团体或专门研究机构。

作为闻名中外的八朝古都,开封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地位、意义远不止于一个地方性城市。但是,与其他地方学或城市学相比,开封学的提出相对较晚,因而开封学的建设也就显得更加迫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开封学的提出正是基于对开封文化的充分自信,开封学的建构是文化开封的重要支撑,更是新时期弘扬华夏优秀传统文化和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体现。

河南开封特点(开封与开封学)(3)

开封学究竟研究什么

说起开封学的研究,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不仅描绘出北宋开封城之盛,而且开创了《如梦录》《都城纪胜》等古代城市社会学著述之先例。最近几十年,开封史研究方兴未艾,开封和中外学界的相关学者,围绕各个历史时期开封的考古遗迹、城市规划、空间布局及民众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诸多问题,从考古学、历史学、地理学、宗教学、建筑学等不同领域作了大量研究,出版了大量资料和论著。

笼统来说,开封学就是以开封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作为研究对象的“开封”,涵盖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社会、生态等多层面的内容。

在我市社会科学专家韩鹏看来,开封学是研究开封地域和城市历史事物的学问,是研究开封人文历史发源、发展、传承和规律的科学。它随着研究者主观认识变化和发展,不断进行完善。广义的开封学是指研究发生在开封范围内一切事物发源、发展和传承历史过程的学问。狭义的开封学仅指研究开封社会发源、发展和传承历史过程的学问。

这一科学领域的研究,已在不自觉的探索中逐步成为自觉的行动。正如一颗种子埋在土里,经受一定的水分、空气、温度,在适合的季节就破土而出一样,开封学的提出经过了相当一段时间的酝酿。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务办主任滕亚秋认为,开封学研究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开封地域的方方面面,但开封学并非方方面面研究的简单罗列,而是相关研究的有机整合。开封学研究开封的城市史。城市史是开封时空综合体的主线,从开封城市的起源到开封古都的历史,从省府的变迁到现代旅游城市的建设,开封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转折与细微变化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此外,还要梳理开封城市历史、城市结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而展示开封城市史的全貌。

开封学还要研究开封的文化元素。开封学要进一步挖掘开封文化元素,彰显开封文化的内涵,揭示开封文化的历史影响与当代价值。尤其是在以“文化 ”理念推进文化开封建设的背景下,要深入研究如何将开封文化融入开封的经济、城建、旅游等重点领域。

开封文化的发展演变与开封的地域生态密切相关,尤其是离不开黄河和周边水系的影响。开封学研究不仅要关注历史时期开封文化与生态的交织,更要关注新时期生态建设与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

此外,开封学还要进行文献的系统整理。在以往的研究中,虽然不同程度涉及开封文献的梳理,但是缺乏系统性的整理,因而有必要集中力量做好“摸清家底"的基础性工作,为开封学的深入持续开展奠定良好的资料基础。

河南开封特点(开封与开封学)(4)

开封学整合开封历史文化资源

开封,是一个有着4000多年古老历史文化的城市,也是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过去,在研究开封地域和城市的历史文化中,存在着研究方向比较集中、整体布局不足的现象。因而,开封历史文化研究工作难成体系、不易整合,无法把握开封历史文化的系统全貌,不利于进一步提升开封厚重的历史文化知名度、扩大在国内外的深远影响,因此有必要加以调整。

韩鹏告诉记者,建立开封学研究体系,有利于从根本上扭转这一被动状况。在开封学研究体系的功能方面,尤其应该赋予它以统筹和整合开封历史文化的重要作用。这是在新形势下加大开封优秀传统文化工程建设力度,全面发掘或系统利用开封历史文化研究成果,改变开封地域、城市历史文化研究散乱、单一化的有益尝试和有效办法。这样做,也是避免只重视宋代历史研究,导致开封历史文化研究“一花独放、百花凋零”局面的有效途径。

“开封作为八朝古都,建立都城年代超过百年以上的就有3个朝代。即夏都老丘、魏都大梁、宋都开封。其中开封老丘,是中国古都学会认可的、中国开封建都最早的夏杼等七世王都之地,建都216年,战国魏国国都大梁建都140年,北宋皇都东京建都168年。”韩鹏介绍说,这3个王朝在开封的建都时期,是中国和开封地域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史学经典著作,如魏国的天文学著作《石申星经》、地理著作《禹贡》、古史著作《竹书纪年》《穆天子传》、军事著作《魏公子兵书》等,都是中国史学研究的重要学说,是助推魏国在战国初期天文地理、政治军事、农商漕运、治国理念迅速发展,率先于诸侯国称王的文化自信和重要支撑。而《石申星经》出自魏国大梁,标志着战国时期的天象观测和历法制定,是以魏国大梁为地理中心形成的。开封古大梁,是古代中国“天地之中”的天文台,是观测日月运行规律、制定历法的中心地区,是魏襄王打算修建中天台的所在地。这也是开封鼓楼匾额敢书“声震天中”、而西安钟楼匾额只敢书“声闻于天”的文化自信和大气所在,但我们却研究得不够。

2018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文化高地建设;2019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深入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加快打造文化强省。河南省曾是中国历史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核心区,历史文化厚重,历史名城较多。但河南作为文化大省,地方城市学的研究明显滞后。

从全国的地方学发展势头来看,被誉为“显学”的敦煌学、徽学和藏学发展比较稳定,北京学和上海学发展更显强劲,其他地方学发展趋缓。从河南省内地方学发展势头来看,洛阳学已抢占发展先机,发展势头相对较好。

河南开封特点(开封与开封学)(5)

开封学的实践路径

开封学提出以来,我市专家、学者纷纷响应,并积极开展行动。4月26日,开封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魏跃进告诉记者,开封学的研究机构即将在开封大学成立。

作为开封古都学会副会长,魏跃进对开封学的研究非常关心。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以及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他均向大会提交了相关提案,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开封学,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

魏跃进建议,河南省要发挥主导作用,将省内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学研究纳入历史文化研究和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同时,发挥财政、文化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吸引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参与。通过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学研究,助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

历史上,开封长期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对全省的历史进程发挥着引领作用,影响巨大。省里应把开封学放在全省的角度加以规划督导及支持。利用河南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以城市学研究为抓手,出台相关政策,设立专项资金,以点带面,推进支持开封的城市学研究。以城市学研究为抓手,促进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我市要重视开封的文化高地建设,加快打造文化强市建设,要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作用,加强开封学研究。”魏跃进表示,要发挥财政、文化等部门和高校的职能作用,同时吸引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参与,通过开封学研究,推进郑汴一体化建设,助推开封的经济社会发展。要科学制定规划,出台一系列措施,从政策、财力、物力等方面指导、督促相关部门落实并推进此项工作。此外,要调动发挥学术团体、相关部门和高校的研究积极性,诸如河南大学、开封大学、开封古都学会、开封市历史学会等高校与研究机构,聚集众多有学术建树的专家、学者,认真发挥他们的作用,推进开封学的研究落到实处。

开封学作为一门学问或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学术共同体的支撑,而开封学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构建过程。对此,滕亚秋建议,在整合开封市历史学会、开封古都学会、开封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协会精英力量,依托河南大学、开封大学等高校科研力量成立开封学研究机构的同时,社会力量也要参与进来,共同搭建开封学研究平台,以科研项目、成果奖励等多种形式推进开封学研究。在相关学会或研究机构的组织下,可以定期开展开封学研讨会、开封学沙龙、开封学公益讲堂等学术活动。

滕亚秋认为,我市应编辑出版相应的开封学研究书系,并创办开封学研究刊物或专栏。比如,效仿《敦煌学辑刊》《蒙古学辑刊》《中国藏学》《徽学丛刊》《上海学辑刊》等地方学刊物的做法,建设开封学研究的刊物阵地。此外,开设开封学的课程也很有必要。建议依托我市高校的相关学科方向,开设开封学研究方向的课程,培养开封学研究人才。面向开封社会大众普及开封学,推进开封学讲座进社区,培养社会大众的地方文化感。此外,加大开封学的多媒体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网站建设、电视专题节目、纪录片、宣传片、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大多媒体宣传开封学的力度,扩大开封学的社会影响。

以上图片均为网络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