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97年的7月15日。一个名叫圣克莱尔的5岁小男孩不幸失足坠崖身亡。父亲在悲痛之余将他埋葬在自家的土地里。后来男主人家道衰落出让这片土地。在与新主签约的转让土地的契约里有一个要求,即永远不要毁坏孩子的陵墓。百年间土地被转卖多次,这片土地不知辗转卖过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更换了多少个主人,但孩子的墓地却依据一个又一个的买卖契约,依次传给了下一位土地的新主人,被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孩子的陵墓依旧在那里。1897年这块土地被美国政府购得作为格兰特总统陵园,政府不仅没把小男孩的坟墓迁移走,而且还把孩子的墓地重新予以修建,让他和总统永远毗邻而居。这种执着的契约精神,让总统与孩童成为了邻居至今。美国前总统里根曾在一次拜谒格兰特总统墓地时说,“虽然小男孩只是一位平民的后代,但他也应享受和总统一样的待遇。因为,他的墓地属于他的私人领域,是永不可毁灭的,谁也没理由剥夺他安卧在自己领域的权利。”尊严和平等应是这个世界永恒的主题。从这个美国小孩子墓地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草根应该享受到的尊严以及私人领域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庄严和神圣。评:契约精神才能减少社会内耗,提升交易效率,也是文明社会的标志,并降低所有个人和社会的成本。

读这个故事,让我很感动。

2、资本游戏的残酷性就在于,他会击穿你的想象力,比你想的更低,比你想的更高,从而把你挑落马下。

3、"我犯的所有的大的错误,都是因为试图取悦我的观众或者猜测他们的口味。当我更加以自我为中心来创作的时候,它的品质总是会更强。"

—英国摇滚歌星 David Bowie

4、"永远记住你最初开始创作的原因,是内心深处感到如果能把某个东西发掘展现出来,你就会更好的理解自我或者和社会其他人更好的共处。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顺随他人的期待是非常危险的,通常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只会制造出自己最糟糕的作品。""我不觉得我需要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来评审我的创作。我就是这样的人。我为自己而创作。"

5、看到几年前极为高调嚣张的币圈老人,本来可以什么都不做,躺赢,却硬要不断从一个错误的赌博走向下一个错误的赌博,然后这个月一下子搞破产了,无法还债,不胜唏嘘。人需要花一半以上时间思考寻找那种默认的躺赢的姿势。

如果一件事还需要你高频率的维护调整,那显然不是理想的选择。

财富与认知长期看符合均值回归,流行说法是人无法赚到认知之外的钱,不承认自己是靠运气赚到的,最终靠实力输掉。老巴说过“当‘傻钱’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后,它就不再傻了”。

世人立志都想做曾国藩,最后却都成了洪秀全。

6、985:聪明且自律,性格中带有一种坚韧不拔的认真态度。

985:智力遗传(包括注意力,控制力这些)主要是随母亲,和父亲关系不大。另外线粒体遗传100%随母亲,这个决定了人将来的身体健康,寿命,精力等重要因素。

7、李娟名言三则:

自信这个东西,如果十岁之前没有,可能一生都不会有了。

软弱的人搞写作,就好像是良心尚存的家伙搞电信诈骗。

所有理想的爱情,无非就是和高攀不起的人在一起。

8、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一个至今都让大多数中国父母觉得荒诞的观点-----儿童是成人之父。《圆桌派》中周轶君说到:“我们看待孩子,不要以为他是你的孩子,你就有对他随意的支配权,而要记得,他其实是你的祖先。他就是你曾经的样子。他携带了好多人类的祖先的天然的东西在里面”。

你是我祖宗。

我看我儿子,就很有这种感觉。

9、看会儿姜文圆桌派,明星访谈真假虚实咱暂且不说,就记得姜文说过好几次“您说的太对了”,然后,再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么狂的人,交流中也没有杠别人或直接否定别人。

这是起码的礼貌和尊重,也可以让人很舒服的去表达不同见解 。

10、在窦文涛的圆桌派节目里,突然听到一个观点:人间即地狱。真的是让人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人间即地狱,也是修炼场。结局有的是功德圆满,有的苦于寻求解脱……无论是哪一种,但愿每个人都能不枉来人间一回,至少是合格毕业吧。

11、“其实没什么好后悔的,很多事就算时间能重来一遍,以当时的心智和阅历,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避免不了同样的结果,人本来就是在失败中学乖的,与其抱着过去后悔,不如擦擦眼泪向前走吧。”

12、一个普遍错误的认知就是… “年纪大了就会越来越好”“25岁不行,35岁一定行了”这

类。

其实并不会。100个人里面,最多只有3个会因为年龄增长而越来越好。

其它人,大多数是只徒增年龄,不增加其它。不用把人的潜力想得多么神乎其神,大多数人只能停留在自己23-26岁时的水平。

因为保持增长是很累的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选择了心甘情愿的倒退。欲望极其强烈的,也有能力实现欲望的,注定是少数人。

3月24日的学习笔记(分享学习笔记2022年7月7日)(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