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山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目前,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其中,就运城市下辖的闻喜县,历史非常悠久,名字是汉武帝刘彻亲赐。

山西古代成就(山西省的一个千年古县)(1)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闻喜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东与绛县、垣曲相接,北与侯马、新绛相连,西与稷山、万荣、盐湖区接壤,南与夏县相邻。闻喜县古称桐乡,历史非常悠久,自改左邑桐乡为闻喜至今,已有2100余年历史,名人辈出,古迹颇多。具体来说,早在春秋时期,今闻喜县地区属于晋国的疆域,晋国被一分为三后,该地区属于魏国的版图。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剪灭齐楚燕魏赵韩六国,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秦始皇在该地区置左邑,属河东郡。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刘彻北征匈奴至此,闻南越大捷,始改县名为闻喜,距今已有2100年的历史了。值得注意的是,和闻喜县比较类似的是,今河南省新乡市的获嘉县,也是汉武帝获得喜讯后赐名的县。到了北魏时期,闻喜县属于正平郡。北周武帝时正平郡及闻喜县徙治今新绛县境。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闻喜地区名人辈出,比如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裴秀,为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光禄大夫裴潜之子,是魏晋时期著名地图学家。

山西古代成就(山西省的一个千年古县)(2)

而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裴松之,为南朝宋著名史学家,为《三国志》作注。与儿子裴骃、曾孙裴子野被称为史学三裴。在此基础上,今闻喜县下辖的裴柏村,素有“中华宰相村”之称,是裴氏宗祠所在地,出自这里的声名显赫、威震华夏,以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著称于世的裴氏家族,自周秦绵延两千余年。到了公元590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闻喜县治徙今城关东北14千米东镇,属绛郡。杨广即位后,曾将闻喜县改桐乡县。

山西古代成就(山西省的一个千年古县)(3)

最后,公元618年,唐朝将该地区复名闻喜,属绛州。公元815年,也即唐朝后期时,闻喜县治徙今城关西南4千米,属河中府。五代到宋朝时期,闻喜县属解州。清朝建立后,闻喜县改属平阳府。公元1729年,也即雍正皇帝在位时,闻喜县属绛州。清朝灭亡后,闻喜县直属山西省。2000年,闻喜县属地级运城市。至2014年,闻喜县辖7个镇、6个乡,面积达到1164平方公里,人口约为42万人。

文/情怀历史

情怀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