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历五朝,官六卿,赵秉文这位金朝末期的“文士领袖”,学识渊博,前后主文坛达四十年之久。

自幼聪慧,敏而好学,他这个人不仅在诗文书画等领域具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其仕途也是一帆顺遂,政绩颇丰。

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5),26岁的赵秉文进士及第,累拜礼部尚书,深得皇帝的赏识和推崇。

但是,久居官场,虽位高权重,可于他而言,却是身心俱疲,他渴望真正的身无挂无碍,自由自在。

于是,就在金哀宗即位的元年(公元1224年),自号“闲闲老人”的赵秉文上书拜辞礼部尚书并乞求致仕,并写下这首《青杏儿·风雨替花愁》以抒发情怀。

闲倚孤松听碧水细研古墨写青山(闲闲老人晚年的一首惜春之作)(1)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金 赵秉文《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简译:每到风雨来临的时候,就为花儿感到担忧,因为风雨过后,它们也就零落了。

我劝您不要吝啬自己在花前醉饮,人生难得有这么痛快淋漓的时候。

今年花谢,明年花谢,一年又一年,人就是这样变白头的。

趁着兴致好,痛饮两三杯,然后选一处风光宜人的好地方,尽情地去游览一番。

只要身边有酒,心中无事,管它有花还是无花,也不必在意它是春天还是秋天,你只管痛痛快快地畅游就好了。

闲倚孤松听碧水细研古墨写青山(闲闲老人晚年的一首惜春之作)(2)

赏析

赵秉文的这首惜春词风格清新,语句浅显,明白如话,读来朗朗上口,上片写惜花,叹流年,抒发莫负春光的感慨之情。

首句:“风雨替花愁”直抒胸臆,一个“替”字写出了作者对花儿的关切之情,和惜春之意。

惜春长怕花开早。花开本就有期,更何况常遭疾风骤雨的欺凌,所以,当风歇雨住的时候,往往落红无数,枝头的花朵也所剩无几。

而更令人惆怅的当属“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这也是此词中的警句。

年年花相似,岁岁人不同。花开花谢,一年又一年,时光依然,我们却青春不再,年华渐老。

所以,作者劝朋友“劝君莫惜花前醉”,因为时不我待,春光短暂,花开有时,好时光总是过得太快。

闲倚孤松听碧水细研古墨写青山(闲闲老人晚年的一首惜春之作)(3)

如果说这首词的上片略带惆怅之意,那么下片则饱含着作者的乐观和豁达,笔锋转处,读者感受到的是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乘兴两三瓯”,由上片的“莫惜”深化到“乘兴”,这是多么欢快明亮的节奏,作者旨在提醒人们要积极开创美好的生活,不要幸负良辰美景,和大好年华。

所以,趁春光正好,要“拣溪山好处追游”,赏山花烂漫,看草长莺飞,听泉水叮咚,开心度日,莫寻烦恼。

所以,在词尾,作者作了一个深刻的总结,他说“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作者的这份旷达和乐观,与无门慧开禅师的“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是何其的接近。

只要有美酒相伴,无俗事缠身,又何必在意有花还是无花,又哪管它是春天还是秋天,只要心无挂碍,那么我们活着的每一天就都是好日子。

闲倚孤松听碧水细研古墨写青山(闲闲老人晚年的一首惜春之作)(4)

写在后面:

赵秉文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 元好问赞其曰“律诗壮丽,小诗精绝。”,而五言则“沉郁顿挫,似阮嗣宗,真淳古淡,似陶渊明”。

而这首《青杏儿·风雨替花愁》更是一首别具匠心之作,上下片对比鲜明,语言通俗易懂,词意浅显却不直白,给人以启示和警醒。

惜春而不伤春,是这首小词的又一大特色,虽然上片有些许春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怅然之意,但很快就被下片生机盎然的欢欣鼓舞所替代。

赵秉文作此词时已经是65岁的古稀老人,但在这首词中,我们却全然读不出老之将至的颓废之感,扑面而来的,是满眼的清新明亮和欢欣雀跃,这也充分体现了他极深的艺术修养和旷达的人生情怀。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流年似水,时光只解催人老,只愿尘世间的你我“莫惜花前醉”,拥有一份如赵秉文这般积极乐观的旷达心胸,不负韶华,珍惜光阳,用心地过好余生的每一天。

闲倚孤松听碧水细研古墨写青山(闲闲老人晚年的一首惜春之作)(5)

赵秉文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