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现】安阳方言出处及渊源三例

安阳方言有哪些(安阳方言出处及渊源三例)(1)

安阳方言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上先后有夏朝、商朝、春秋卫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和北齐定都于此,安阳被称为"七朝古都",是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而又实查有十三个政权在安阳定都,故安阳又称"十三朝古都"。 安阳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属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更有"中华第一古都"之称。

人们往来当时的安阳大都邑,大都用当时安阳话交流,那时的安阳话,就是当时的普通话,因此在那些朝代日益普及和大众化,安阳话于是在祖国的文字史上留下浓彩重墨的一笔。

近日又发现三组安阳方言的出处及渊源,特刊发以飨读者!

一、《安阳方言“起火”一词的出处及渊源》

资讯来源:陈博(留美博士)

安阳方言有哪些(安阳方言出处及渊源三例)(2)

安阳方言:有一种焰火叫“起火”

安阳方言有哪些(安阳方言出处及渊源三例)(3)

安阳方言:有一种焰火叫“起火”

安阳方言有哪些(安阳方言出处及渊源三例)(4)

安阳方言:有一种焰火叫“起火”

起火,安阳方言之一,焰火的一种。安阳有一种焰火俗称“起火”,一个炮仗下面连着一根细竹棍儿,放的时候用手拿着上部,点燃后会“嗖”的划出一道橘黄色的火焰升空而去,男孩子们特别喜欢玩。

明朝沈榜《宛署杂记·民风·土俗》一书中记载:“放烟火,用生铁粉杂硝、磺、灰等为玩具,其名不一,有声者,曰响炮,高起者,曰起火。”

《红楼梦》第五三回:“一夜人声杂沓,语笑喧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

赵树理《登记》一:“ 艾艾 可只看放花炮起火。”

二、《安阳方言“清酱”一词的出处及渊源》

词条整理:陈博(留美博士)、谷乡(安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安阳方言有哪些(安阳方言出处及渊源三例)(5)

安阳方言:有一种酱油叫“清酱”

安阳70后及之前出生的人大多数人把“酱油”称做“清酱”,很多地方的人比如南方的昆明等地也把“酱油”叫做“清酱”。

清酱是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是中国的传统调味品。

清酱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的汉朝,东汉农学家崔实的《四民月令》里记载:“正月可作诸酱。至六七月之交,可以做清酱”。此处的清酱实际上就是酱油,可能做法上比较传统而已。

当时的清酱,是在制成豆酱的基础上,原始地用酒笼(一种取酒的工具),逼出酱汁。做清酱与做一般豆酱的区别是,要不断地捞出豆渣,加水加盐多熬。逼酱汁时,将盛酱的酒笼置缸中,等生实缸底后,将酒笼中的浑酱不断地挖出来,使之渐渐见底,然后在酒笼上压一块砖,使之不浮起来。沉淀一夜后,酒笼中就是纯清的酱汁。用碗缓缓舀出,注进洁净的缸坛,在太阳下再晒半月,就是酱油。

此外,古代酱油还有其他名称,如豆酱清、酱汁、酱料、豉油、豉汁、淋油、柚油、晒油、座油、伏油、秋油、母油、套油、双套油等。

清酱即酱油,是从豆酱演变和发展而成的。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酱油”名称是在宋朝,林洪著《山家清供》中有“韭叶嫩者,用姜丝、酱油、滴醋拌食”的记述。此外,古代酱油还有其他名称,如清酱、豆酱清、酱汁、酱料、豉油、豉汁、淋油、柚油、晒油、座油、伏油、秋油、母油、套油、双套油等。公元755年后,酱油生产技术随鉴真大师传至日本。后又相继传入朝鲜、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

三、《安阳方言(阙)“que”一词的出处及渊源》

作者:王飞(安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安阳方言有哪些(安阳方言出处及渊源三例)(6)

安阳方言:有一种欺骗叫“阙(que)”

安阳话里的“que”。

安阳话里有个发“que(平声)”音的词。

例句:你又想“que”我类。

我真没有“que”你。

你这是当“que”类?

辨义:根据“que”的实际使用效果分析,虽然“que”含有骗的意思,但不完全等同于骗,“que”具有一个明显的定义就是,使别人受损。安阳话里有另一个词,叫做“诓”,也是指使用谎话等手段,向别人隐瞒真相,促使别人在上当的前提下做出某些决定。“诓”不同于“que”,“诓”未必会使别人受损。例如,当只有一个馍的时候,母亲骗儿子说自己已经吃饱,让儿子把馍吃了;儿子看出真相,就会说:“妈,你诓我类,你就没有吃饱。”而绝不会说:“妈,你que我类……”

对安阳话里的“que”打个形象比喻:一个人在黑暗里下楼梯,原本以为下到底了,不料一脚踩空。这就是被“que”的感觉。因此,安阳话里的“que”的含义是:利用阴谋诡计使对方受损。

考据:虽然“que”这个词在安阳话里是个常用词,但一直以来说不清“que”到底应该是哪个汉字。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里有一句“不阙秦,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注1)对句中“阙”的释义是“损害”。(注2)

在文中,烛之武凭借向秦穆公陈明利害关系,而说动了秦穆公,劝退了秦国军队。

烛之武的话语大意是:现在看起来晋国与秦国关系很好,所以秦国愿意帮助晋国来攻打我们郑国。其实晋国的种种举措本意都是暗中培植自己的力量,而至于晋国许诺给秦国的好处根本就是一纸空谈,因为郑国离晋国更近、离秦国更远。打下郑国之后,只会让晋国的实力进一步增强,秦国得不到实际好处。晋国实力增强,等于秦国实力受到削弱,将来一旦晋国足够强大了,必然会与秦国为敌。也就是说,晋国如果不是为了“阙”秦国,还能是为了什么呢?“阙(损害)”秦国以有利于晋国,这就是晋文公的如意算盘,还望秦伯您能分辨清楚啊。

秦穆公听完烛之武的话,深以为然,便撤回了军队。

这里的“阙”,非常符合安阳话里“que”的含义。可见,安阳话里的“que”应该就是“阙”,并且使用的还是“阙”字的古意。

注1:《左传》,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32页。

注2:《左传》,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33页。

【读者朋友们,您如果对各个地区地方方言有新的见解和发现,欢迎来稿,本平台邮箱 616507838@qq.com,近期将会从来稿中择优刊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