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弟子搅动六国(鬼谷子弟子苏秦)(1)

春秋时期的鬼谷子,姓王名诩,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纵横家的鼻祖,在游说和谋略等方面大有成就,在游说方面,苏秦与张仪是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在谋略方面,孙膑与庞涓是其最著名的两个弟子。

当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崩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

鬼谷子弟子搅动六国(鬼谷子弟子苏秦)(2)

苏秦,洛阳人,字季子,出生在农贾之家,家境较为贫寒。当他听说纵横家鬼谷子博学多才,便拜他为师。与魏国贵族的后代张仪师出同门,向鬼谷子学成纵横之术后,便下山了。

苏秦回到了洛阳,张仪回到了魏国。

回到洛阳以后,苏秦听说卫鞭入秦,成功游说秦孝公,得其欢心,秦孝公赐他商地十五邑,称其商君。于是他就准备以“兼并诸侯”之策入咸阳,游说秦王。

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苏秦变卖了所有家产,然后为自己制作了黑沼装,准备了车马仆从,赶赴咸阳。

苏秦的哥哥、嫂嫂和其妻子见他要出游列国,都极力反对,劝他说:“你可以种田耕地,经营家产;也可以经商谋利,求那十分之一二的利润;为何偏要以口舌之劳去求富贵,还丢弃了现有家业。如若以后穷困潦倒,你定会后悔的。”

鬼谷子弟子搅动六国(鬼谷子弟子苏秦)(3)

苏秦去意已绝,未听劝阻,于是就去了咸阳。

公元前333年,苏秦一行到达了秦国以后,就想以“兼并之策”游说秦王。但是,刚好遇到秦惠文王车裂了商君卫鞭,心里对游说之士憎恨之极。所以,苏秦的策略惠文王听不进去,极不耐烦地推辞道:“听说,羽毛不丰满,不可高飞;政令不完善,不可责罚百姓;政教不顺民心,不可麻烦群臣。现在,先生不远千里来到我秦国的大庭教训我,我想,还是改日我再聆听你的教诲吧!”

苏秦无功而返,回到住处后,先后给惠文王写了十封书信,但均无回音。由于他在秦国住了很久,黑绍装已经破旧了,带来的钱财也花光了,无奈之下,他只好回到洛阳。

回到洛阳后,他的父母、兄嫂、妻子见他这般落魄,都不愿理他。苏秦心灰意冷,叹息道:“哎,都是我的罪过啊,现如今,老婆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家人,父母不认我这个儿子。”

所以,苏秦很惭愧,躲进屋里,搬出了数十个箱书,找到《太公阴符》,开始不分日夜地闭门苦读。困了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了脚上。

苏秦想:“观天下形势,唯有秦国最有实力,也是最强的,可以成就帝业。可秦王不采纳我的“兼并”策略,就算我再去游说,也不会成功,那我再也没有颜面回到故里了?”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合纵”之策,让其余六国同心协力,抑制秦国。

于是,苏秦再次辞别家乡,踏上了游说六国之路。

苏秦最先得到了燕文侯的赏识,然后来到了赵国,赵肃侯对他的“合纵”之策很感兴趣,他们相谈甚欢,兴奋之时,还互相拍打对方的手掌。

苏秦说:“如若六国合纵联盟,可共同抗秦。谁若不按盟约办事,其他五国可齐力讨伐。如此这般,大计可成。秦兵当再也不敢前来危害山东各国,赵国霸主事业可成。”

赵肃侯听后十分高兴,说道:“管理国家,我资历尚浅。从未听过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谋略。如今你献策保全天下,我愿率领全国民众,听候你的安排。”

赵王非常赏识苏秦,拜他为相,并封他为武安君,令其以“合纵”之策,游说另外五国,拆散之前的连横,使得六国联盟,共同抗秦。

在苏秦的游说之下,最终说服了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和楚王,联合了六国,他做了合纵联盟的盟长,担任了六国的相国,“合纵”之策取得了成功,秦兵再也未敢进入函谷关以东地区。

鬼谷子弟子搅动六国(鬼谷子弟子苏秦)(4)

从这个故事中,有几点启发:

一是跟对师傅很重要。鬼谷子博学多才,是有名的纵横家,苏秦拜他为师,学到了捭阖精髓,让他有了一身本事。

二是做事果断很重要。苏秦出生农贾之家,非常普通的一个老百姓,家境也不好,但他志向远大,为了理想,果断地变卖家产,不远千里,游说列国。

三是坚持不懈很重要。以“兼并”之策游说秦国,不成功,弄得自己狼狈不堪,回到洛阳,遭到全家人的嘲讽。但他并没有灰心,更加努力向上,锥刺股,不分日夜闭门苦读,观天下形势,揣摩游说国君之辞。

四是“穷”则思变很重要。这里的“穷”是穷尽的意见,苏秦的“兼并”之策在秦国行不通,就没法再用,而他也没有一意孤行,而是通过分析研判,马上改变策略,从以“兼并”之策游说秦国改为以“合纵”之策游说六国,反过来对抗秦国。

五是审时度势很重要。苏秦站得高,看得远,有“一览重山小”的气势,胸怀天下,有大格局,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

六是慧眼识才很重要。惠文王未能慧眼识才,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因为商君,而对所有游说之士心存芥蒂,失去了一次“统一六国”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