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扑为什么在日本那么有名(日本相扑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

黑旋风李逵

《水浒传》中有一段李逵被打的描写:有一天,李逵私自下山遇到焦挺,一言不合,动手便打。谁知还未碰到对方,就被打倒在地。李逵不服再打,还未交手,又被对方两次打翻在地。论力气,焦挺肯定不是李逵的对手,但却能轻松将李逵打倒,他用的绝招就是相扑术,焦挺他家是“祖传三代,相扑为生。”

相扑为什么在日本那么有名(日本相扑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

浪子燕青

在梁山好汉中,最精通相扑的还不是焦挺,而是浪子燕青。据说燕青的相扑又是卢俊义教的。不用说卢俊义肯定是相扑高手,只不过堂堂大员外赤膊上阵与人摔跤,总是不大好看,所以《水浒传》中只是一句话带过,没有机会让卢俊义展示高超的相扑技能。倒是燕青出尽风头,在泰山擂台比武中,燕青智扑擎天柱任原,才几个回合就用“鹁鸽旋”将任原旋举过头顶,扔下擂台。

相扑为什么在日本那么有名(日本相扑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3)

中国古代相扑表演

相扑在中国古代称素舞,也叫角抵,起源于秦汉时期。在西汉初年,人们戴着有角的面具、赤裸上身互相比武、斗力,这是一种既是竞技又是表演的游戏活动。到了宋朝相扑非常盛行,不但是军队必备的训练科目,而且也是民间重要的体育竞技项目。据说,宋太祖在带兵时,曾经制定通过角力比胜负、晋升工资的规则。这项“圣训之法”被作为宋朝军队的传统延续下来,成为增强全军将士体质、提高战斗力的有效措施。

到了南宋,韩世忠、岳飞经常在军中进行相扑比赛,谁获胜,便有职务提升的资格。南宋皇宫还成立了一支由相扑高手组成的侍卫队,负责皇宫的保卫工作。

相扑为什么在日本那么有名(日本相扑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4)

相扑在宋朝非常流行,已成为群众性体育项目

宋朝城市里的群众性相扑流行普及,显然是受到军队和皇宫的影响。在京城的娱乐场所经常有相扑表演,还涌现出不少专业的相扑艺人,如周黑大、曹铁拳、铁板踏、王急快、撞倒山、宋金刚等,这些名字很能体现相扑运动急、快、狠、重的技术特点。

让人想不到的是,在宋朝相扑不仅仅是男人的运动项目,也还流行女子相扑比赛。参与相扑比赛的女子和男子一样,裸露颈项臂膀乃至腰围,虽有薄衣裹住上身,概因角力时相互撕扯,导致衣衫不整,春光外泄。

相扑为什么在日本那么有名(日本相扑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5)

在宋朝女子相扑比赛很受大众喜爱

在东京的宣德广场,曾为皇帝和市民举行过女子相扑表演,当时的盛况真可谓“万头攒动、热闹非凡”。不过,这么热闹的场面也惹恼了一些封建卫道士,那个“司马光砸缸”的司马光又来砸场子了:他写了一篇论文《论上元令妇人相扑状》,上书皇帝,力证妇人裸戏不是“隆礼法、示四方”的正确做法,要求“今后妇人不得于街市以此聚众为戏”。尽管有人反对,但女相扑手的饭碗,还是没有被砸掉,直到宋朝南迁临安(杭州),以女子相扑闻名的还有张椿等十姐妹。只不过,因为司马光上书,皇帝不好意思再去与民同乐,大饱眼福了。

相扑为什么在日本那么有名(日本相扑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6)

据史书记载,相扑传到日本,是在公元七世纪,在日本允恭天皇的葬礼上,中国派遣特使到日本表演素舞致意,这是中国相扑首次传入日本。中国由于封建礼教观念的束缚,元朝以后相扑逐渐衰落,至清中期消亡。而相扑却在日本发扬光大,成为日本的国技,现在竟成为人家的申遗项目。哎,一声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