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凌晨0点10分,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中南海住处与世长辞,霎时间举国上下陷入悲痛之中。

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1)

(毛主席逝世)

彼时的国务院代总理华国锋正在和西萨摩亚的元首会面,会议中途突然接到了毛主席病危的噩耗,他立刻匆匆告别几位外宾,驱车赶往毛主席住处,一路上他心急如焚,恨不得自己长出翅膀飞回中南海。可惜天不遂人愿,他最后还是错过了与毛主席的最后一面。

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2)

(华国锋右)

主席逝世后,中央的各个领导强忍着悲怆的心情,开始着手处理主席的丧葬问题。毛主席生前曾交代过自己身后可以直接安排火葬,但在当时那个年代火葬还不同现在这般普及,大家都认为火葬不够庄重,加之考虑到人民的心情,大家一致决定先将主席的遗体保存好,等待后续安排。

一番讨论后,众人都赞同用水晶棺将毛主席的遗体完好保存,以供后人敬仰。9月1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公开商讨对毛主席的悼念文稿。会议上,汪东兴提议在悼词中加入一条毛主席生前的指示,这一建议得到了华国锋的全力赞同。

那么,这条指示究竟是什么呢?

山河变色,一代伟人的离去

其实早在几年前,毛主席的身体就一日不如一日了,早年行军积压的旧疾到了晚年都颇为严重,加之忧心政事导致的失眠症,还有过去养成的无法割舍的烟瘾……一切的一切都让他变得力不从心起来。

1970年,毛主席更是患上了肺炎,经常连夜咳嗽,无法安然入睡,与此同时还有各种并发症相继磋磨着他的身体。虽然后来经过医疗组的精心调治,肺炎也渐渐康复了,但毛主席的身体却像是被打开了一个缺口,开始出现大大小小的老年病,英雄迟暮,也免不了病痛的折磨。

到了1975年,耄耋之年的毛主席已经缠绵病榻,连起床走动都需要护工搀扶。1976年年初,周恩来总理逝世。

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3)

(周恩来逝世)

噩耗传来,毛主席悲痛不已。想起两人相识于革命年代,一起经历了中国的兴衰存亡,有着非同一般的情谊,但年纪比他小的周总理还是走在了他的前面,这如何不令他难过呢?

但悲伤过后,毛主席还是振作了起来!当年的除夕夜,北京的天气出乎异常的寒冷。毛主席艰难地在儿女的喂食下吃完了一顿年夜饭,早已疲惫不堪,最终在护工的搀扶下暂时于沙发上休息。

可即使自己饱受病痛折磨,主席也不忘考虑身边人的感受。他怕因为自己的疾病导致这些人过年都不痛快,于是就把他们都赶去院子里去玩乐,自己则坐在沙发上听着耳边热闹的鞭炮声。

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4)

(中共五大书记)

1976年7月6日,朱德元帅逝世,毛主席再一次陷入悲痛之中。有一句老话叫“朱毛不分家”,朱德曾经表示:就是把他劈成两半,朱毛也不能分家。朱德和毛主席风雨同舟48年,一起出生入死,为革命事业奋斗献出热血,即使两人有过分歧,但相伴的多年间都不曾怀疑过彼此。

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5)

(毛主席与朱德)

就这样,曾在中国解放事业上熠熠生辉的“五大书记”如今只剩毛主席一个,老朋友们一个个都走了,主席倍感孤寂。

屋漏偏逢连夜雨,十几天后,唐山发生了大地震,一夜之间一座城市崩塌,24万条生命在短短23秒内消逝,这个打击让毛主席几乎陷入昏迷,他心系国民却无法亲自慰问他们,心里头只能干着急,这无疑再次加重了他的病情。

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6)

(唐山大地震)

9月9日凌晨,毛主席逝世,举国悲痛,山河失色。一代伟人因病离世,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都对这一消息表示了痛惜。很多国家的领导人都对毛主席逝世表示哀痛,还有外国记者这样写道:毛主席离世的那一刻,地球似乎已经停止了转动。

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7)

(毛主席遗体)

但是,举国上下陷入悲痛,中央的领导班子却要抓紧时间除了毛主席的身后事!尽管主席生前表示要将遗体火化,可中央领导一连召开好几次商讨会,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将毛主席的遗体置于水晶棺中,进行长久的保存,以供人民群众的瞻仰。

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8)

(毛主席与学生们)

在毛主席去世的两天后,经过殡仪处理的毛主席遗体覆盖着党旗被运送到了人民大会堂,让全国人民与各界人士等30多万人瞻仰吊唁。此时的毛主席仪态安详,如同忘却生前的一切哀愁,陷入了熟睡一般。

主席的身后事

9月1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了对于毛主席悼词文稿的商讨会议。其实在早前,中央办公厅主任、政治局委员汪东兴就安排了悼词文稿的提前起草,悼词的主题没有沿用以往的惯例书写毛主席的伟大功绩与一生曲折,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安抚人民的情绪上。

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9)

(悼念毛主席)

但在商讨会上,众人又对文稿草案进行了修订,汪东兴提议在悼词中加入一条毛主席生前的指示,也就是“三要三不要”。此议一经提出,立刻得到了包括华国锋在内的主要领导的一致同意!

其实,“三要三不要”指的是毛主席所说的“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这条指示是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总结出的关于新中国建设方面的思想精华,也是他留给人民的宝贵财富。

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10)

(毛主席追悼会)

1976年9月18日下午3点,毛主席追悼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同时通过中央广播电视台进行转播实况,而当天也有150多万人民群众前来追悼。

伴随着《国际歌》的响起,在场的群众们皆掩面欲泣。而华国锋更是强忍着悲痛宣读了3600字的追悼词。

在宣读的过程中,他越读越禁不住流泪,期间更是多次哽咽。尽管悼词有3600字那么长,但如何能够概括伟人那波澜壮阔的一生呢?

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11)

(毛主席追悼会)

“化悲痛为力量,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华国锋最后读到,说出了主席留给人民的最后期许,也指明了新中国当下需要走向的新方向。在追悼会的最后,华国锋带领民众向毛主席庄重地鞠了三个躬。

其实,对于华国锋而言,毛主席不仅是他一生的追随对象,也是驱散他前路迷雾的明灯。

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12)

(毛主席在湖南)

华国锋:毛主席是我的引路人

在共产事业上奋斗多年,华国锋是用命在拼工作,退休以后,身上也积压了大大小小的病症,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他无法常出门走动。

但无论身体状况如何糟糕,他总会记得毛主席的每个诞辰,届时他会穿着齐整的正装前往毛主席纪念堂,瞻仰着毛主席的遗容。

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13)

(华国锋)

在毛主席纪念堂里,华国锋经常一呆就是几个小时,以此来抒发自己对于毛主席的追思。

其实,华国锋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是在湖南湘潭。彼时他还只是湘潭的一个小书记,在毛主席思想的引领下,他深入基层,对农村进行了深刻的调查研究,之后凭借三篇富有亮点的文章成功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其实,华国锋出生于工人家庭,自小就带着为革命奋斗的满腔热血,他原本想要参军上战场,无奈后来被分到了文职工作。幸而在拜读了毛主席的理论著作后,华国锋对自己的岗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他也在基层深深扎根,一扎就是好多年。

在长沙的时候,毛主席接见了这位踏实又有干劲的年轻人,他问了华国锋许多问题,包括洞庭湖血吸虫害的防治,都是一些非常贴近基层的问题。但华国锋都凭借踏实本分积累的基层工作经验对答如流,给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14)

(华国锋与老战友)

后来华国锋的职务一路攀升,毛主席也能在一些全国的会议中碰到他,再到后来华国锋就到了毛主席身边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华国锋对毛主席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有时毛主席甚至不需要开口吩咐,华国锋就知道主席心里在牵挂什么。

当时唐山大地震时,毛主席听闻唐山24万人因地震丧生,感到悲痛欲绝,但他此时身体状况已经十分糟糕,尽管牵挂灾区,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华国锋知道主席心系灾民,于是他亲自前往唐山慰问受灾群众,帮助受灾民众安顿生活,灾区有什么新情况,他都会尽数向主席汇报,病榻上的主席看了灾民们得到安顿,心头压着的大石头也稍轻了。

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15)

(华国锋、汪东兴、李先念等人)

周总理逝世后,毛主席让华国锋暂任国务院代总理。此时毛主席病重,基本已经无法处理政务。而华国锋经常会去到毛主席中南海的住所处,给毛主席汇报全国的近况。

当时毛主席已经不能自己起身,他让护工拿来纸和笔,颤颤巍巍地对华国锋写下了一行字:“没事,慢慢来,不要着急,按着方针办事,你办事,我放心。”

2007年12月26日,是华国锋最后一次前往毛主席纪念堂,此时的他年事已高,吃药的频率比吃饭还频繁,家人们都劝说他不要再出门走动,但华国锋还是坚持梳妆穿衣,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了毛主席纪念堂,再次表达他对主席的哀思。

2008年,华国锋在北京逝世。

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汪东兴建议在悼词中加一条指示)(16)

(华国锋与毛主席)

结语

其实毛主席的一生,经历的年头也许与常人并无不同,但从生命的宽度与价值层面来看,他所贡献的与自我实现的,几乎是一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这一生中,他为党和国家奉献了自我,为革命献出了满腔热血。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可他从未放弃过追求,坚持为中国追求一剂良方,只因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正如毛主席悼词所说,继续为无产阶级革命而奋斗,是他对后代的期许,也是我们这一辈人的责任与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