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时代贡献巾帼力量(闽宁芬芳筑梦未来)(1)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福建省委关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系列部署精神,进一步深化闽宁两地妇联和妇女工作交流协作,构建起两地妇联牵头抓总、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的对口协作机制,在东西部协作的大局中展现巾帼担当作为。

日前,由福建省妇联、宁夏回族自治区妇联和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联手实施的“闽宁芬芳·筑梦未来”对口协作项目正式启动,

帮助更多宁夏籍女性成长成才,助推宁夏妇女儿童事业发展。

为新时代贡献巾帼力量(闽宁芬芳筑梦未来)(2)

在闽宁协作第二十六次联席会议

妇联协作签约仪式上

两省区妇联

与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签订《关于合作开展“闽宁芬芳·筑梦未来”对口协作项目协议书》

为新时代贡献巾帼力量(闽宁芬芳筑梦未来)(3)

福建省妇联、宁夏回族自治区妇联、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开启“闽宁芬芳·筑梦未来”对口协作项目

本次协作

是福建省妇联、宁夏回族自治区妇联

携手优质高校

积极探索闽宁对口协作的

一次有益尝试

是妇联组织和学校

履行社会职能

践行大爱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

“闽宁芬芳·筑梦未来”对口协作项目内容:

01 从2022年起至2026年止,定向招收资助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困境女学生100名(每年20名)到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完成大学本科学业。100名宁夏籍优秀困境女学生四年的学费、书本费和住宿费总计1200万元,由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承担。

02 从2022年起至2026年止,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在校内设立500万元的“宁夏籍女大学生创业创新扶持基金”,从100位在校学习的宁夏籍女大学生中遴选优质创业创新项目予以扶持,支持宁夏籍女大学生在校创业创新。

03 从2022年起至2026年止,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女联合会每年选派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女中学生30名到福建参加由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承办的夏令营活动。夏令营活动方案由三方共同制订,五年间150名宁夏籍女中学生赴福建的夏令营活动费用约计300万元由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承担。

为新时代贡献巾帼力量(闽宁芬芳筑梦未来)(4)

为新时代贡献巾帼力量(闽宁芬芳筑梦未来)(5)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面向宁夏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如下

1.凡通过全国普通高考被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录取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优秀困境女大学生,根据定向资助协议,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学生到生源所在地妇女联合会办理相关确认手续,新生报到当天到学校财务部门减免学费、住宿费、书本费

2.学生正式报到后,学校将宁夏籍困境女大学生名单上报福建省妇联。省妇联将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协调各方力量,持续关注在闽求学宁夏籍女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就业、创业、社会实践和成长情况,出台相关帮扶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宁夏籍女大学生群体成长环境;

3.被录取的宁夏籍考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均可享受“生源地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国家各类奖助学政策。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面向宁夏回族自治区定向招生录取条件及录取原则

1.根据教育部普通高考有关规定,凡符合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高考报名条件的应、往届文理科优秀困境(宁夏农村户籍学生或宁夏城镇户口低保家庭学生)女性高中毕业生,且高考分数达到当地本科二批的最低控制线的均可报考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2.高考成绩及本科二批最低控制线、录取原则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高校招生办公室公布为准。

延伸阅读

为新时代贡献巾帼力量(闽宁芬芳筑梦未来)(6)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风景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位于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美誉之称的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在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的2022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学校被评为六星级中国顶尖民办大学,综合指标跃居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第四位(经管类),蝉联福建省第一位。

为新时代贡献巾帼力量(闽宁芬芳筑梦未来)(7)

博雅音乐厅

学校积极构建文、经、管、艺、工、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拥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及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现设有37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教、文、工、管、艺等6个学科,在校生18500余人学校拥有一支以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为引领的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现有专兼任教师1100余人,80%以上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40%以上教师具有高级职称。

为新时代贡献巾帼力量(闽宁芬芳筑梦未来)(8)

学生参加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志愿者服务工作

学校秉承举办者吴钦明先生“教育是一种大爱”的情怀,积极倡导“善心、善言、善行”的教育理念,经全体师生共同实践和不懈努力,砥砺出“融会中外,经世致用”的校训精神,孕育了“崇德、勤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不断开创学校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姐妹情深,跨越山海

闽宁携手,筑梦未来

来源/闽姐姐、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编辑/张若冰

校对/陈佳颖

编审/颜财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