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讯 奚洪杰、记者殷晓旭报道 2019年,山东省平度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市的一场硬仗来打,各作战单位以打造“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营商环境为目标,全力攻坚,把“硬骨头”一块一块啃下来,把“山头”一个一个攻下来,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青岛营商环境意见和建议?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青岛营商环境意见和建议(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

青岛营商环境意见和建议

中国发展网讯 奚洪杰、记者殷晓旭报道 2019年,山东省平度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市的一场硬仗来打,各作战单位以打造“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营商环境为目标,全力攻坚,把“硬骨头”一块一块啃下来,把“山头”一个一个攻下来,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根据赛迪顾问2019年县域营商环境百强县的报告显示,平度市在1879个参评的县级行政区划中排名第45位,位列山东省第8位,青岛市第2位。今年,平度市将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市委“1133”工作体系,全力打造青烟潍城市群会客厅,让更多的企业感受到“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选择平度就是选择青岛未来”!

推进流程再造 提升审批效能

平度市深入推进流程再造,相继出台了《平度市聚焦企业和群众关切深化“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的措施》和《平度市实施流程再造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工作方案》。目前已实现企业开办时间由3个工作日压减至1天以内,不动产登记时限由5个工作日压减至3个工作日以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40个工作日压减至30天以内。这正是平度市在全面实现省“3545”、青岛市“3540”改革要求基础上,率先实现的“1330”改革突破。

针对平度市部分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游离”在大厅外、群众办事“多头跑”的实际,调研形成了《“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关于加快推进平度市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市民服务大厅的调研报告》,市政府主要领导作出“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5月底前迅速调整到位,逾期启动问责程序”的批示。

目前,平度市市民服务大厅已新完成进驻204个事项,共集中办理823个事项,实现了行政审批、不动产登记、公积金、公证、税务、车驾管、出入境、社保、医保等业务“一站式”办理。

落实惠企政策 助力轻装上阵

针对企业关心的收费问题,平度市实行动态清单管理,不断提高涉企收费的透明性。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方面,2019年度连续两次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2020年2月1日-6月30日,对执行“工商业及其他用电”类别且不属于高耗能行业的电力用户(含非高耗能行业市场交易用户)计收电费时,统一按原到户电价水平的95%结算,累计为企业减轻负担2200余万元。2020年以来,疫情期间阶段性降低非居民用气价格,累计为企业减轻负担1000余万元。

为更好落实惠企政策,平度市梳理汇总各级各类政策,集中办理省级出台的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45条、扩内需补短板促发展42条等政策措施,同时2019年配套出台《平度市关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28条意见》,2020年对该意见进行了进一步的升级,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在服务民营企业方面,平度市深入开展市级领导联系企业活动,印发了《关于建立“无事不扰、有事必到”精准服务企业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16位市级领导帮包160家企业,建立市级领导“‘一帮十’和‘一包到底’”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切实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以优质服务壮大存量企业发展。

此外,平度市在全国率先推出“出口退税24小时到账”服务,出口退税平均到账时长由18天压减至21.5小时,极大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流动压力。

优化法治环境 保障企业发展

2019年以来,平度市制定了《关于落实法治环境打造攻坚战中规范行政执法部门涉企检查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行政执法部门严格落实涉企检查备案制度;印发《关于平度市规范重大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审查工作的意见》,对于涉及面广、影响重大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案件,在各部门法制机构法制审核的基础上,由市司法局进行内部审核监督,不断规范行政执法部门涉企检查。

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平度市研究出台了《平度市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并试点诚信政府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积极推行“信易 ”应用场景,开展了“信易贷”、“信易游”等活动,增强守信激励,让守信主体更有获得感。

在为企业提供治安保障方面,平度市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行动,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为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提供保障。成立“护航行动”工作专班,设立“营商环境110”举报电话,在平度政务网、《今日平度》、平度广播电视台、“大泽清风”微信公众号公布营商环境问题举报电话、举报网址及“随手拍”二维码。组建察访组,通过不打招呼、不亮身份,以普通群众身份到政务服务窗口办事,亲身体验企业和群众办事流程,检查窗口服务作风。在全市范围选取不同地区、行业、领域、类型企业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以无记名方式及时广泛收集企业对政务服务效率、质量的评议评价、投诉差评和意见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