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黏黏书怪
如果人一生只能读一本书,那我一定选《百年孤独》。
如果要我说出一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那一定是马尔克斯。
在文学这一领域,他担得起所有赞誉。对于所有爱好文学的人来说,马尔克斯是不可不读的存在。
陈忠实曾说:“如果《百年孤独》是一幅清明上河图,那迄今为止我的所有作品都不过是连环画而已。”
于是,陈忠实历时六年,发誓要写出一部可以带进棺材当枕头的小说。于是有了后来的《白鹿原》——一部《百年孤独》的精致模仿。
人非生而伟大,辉煌的背后有无尽的磨难
马尔克斯的一生可以说是标准的“励志模板”。
出生在贫困家庭的马尔克斯,是十个兄弟中最大的一个。他不得不在很小的年纪便承担家庭的重担。这让他显得比同龄人更成熟,也更孤僻。
他很早就爱上了文学,和每个嗜书如命的人一样,他把所有时间都用来阅读诗歌和小说,并开始尝试创作。
父亲并不支持他搞文学,他会饿死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百年孤独》之前,贫困从未离开过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有着非凡的信念,文学是他的生命,如果离开文学,他会死掉。
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枯枝败叶》意料之外地无人问津,因为他已经在知名报刊上发表过两篇小说,这是他第一次被退稿。
退稿的信件上肯定了马尔克斯的创作能力,但并不觉得他有成为小说家的潜质。
这次失败深深打击了马尔克斯,好在朋友的鼓励下,他才重新振作。
在这之后,他又创作了《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恶时辰》《格兰德大妈的葬礼》,马尔克斯也因此获得了名声,不过贫困依然如影子般伴随他。
马尔克斯在创作上遇到了瓶颈,并一度认为小说不是表现故事的最好形式,而电影才是。
几经周折,他终于挤进电影圈,开始剧本创作,这时他才发现,电影要受到导演喜好,投资人,制片方,时下热点等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根本无法按自己的思想表现故事。这也是他一直拒绝将《百年孤独》拍成电影的原因。
他认为只有黑泽明能拍他的《百年孤独》,可惜黑泽明先一步去世。如果马尔克斯早一点遇到黑泽明,也许我们就能看到电影版的《百年孤独》了。
电影梦的破碎于马尔克斯来说是件好事,他更坚信小说才是表达思想的最好载体。于是,灵光乍现,那个神一样的开头在马尔克斯脑海中浮现出来。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莱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是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小说开头。
1965年,马尔克斯辞去所有工作,开始专心创作《百年孤独》。他的创作几乎是一种癫狂的状态,他把自己关在一间只有几平米的书房,书房里烟雾缭绕,除了吃饭,马尔克斯整日在房间里创作。
其实他从十八岁就已经开始构思《百年孤独》,可以说它就像一颗种子,在马尔克斯心中生长了二十年,才得以成为一颗苍天大树。
1967年,马尔克斯完成了《百年孤独》,并欠下12万比索。
因为贫穷,《百年孤独》的问世并不顺利。马尔克斯甚至不知道它会不会有销量。
没人愿意出版《百年孤独》,因为马尔克斯只不过是一个名气低微,近年来又毫无作品的小作家。
出版界是很封闭的机构,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即使是面对马尔克斯也不例外
最后,在朋友的推荐下,南美的一家出版社同意审核《百年孤独》,要求马尔克斯寄稿件过来。
马尔克斯太穷了,穷到只能支付起一半稿件的费用。结果阴差阳错,他寄去的是后半部分。
正当马尔克斯绝望时,出版社寄来信件和邮费,要求寄来稿件的前半部分,他们已经等不及了。
《百年孤独》成功出版,销量超出预期的好,出版社用光了所有的纸和墨,整个南美和拉丁美洲都在讨论这部小说,而书店根本买不到这本书。
这一年,马尔克斯四十岁。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好女人
“亲爱的,现在你可以去买任何你喜欢的衣服了。假如钱不够的话,你回来以后告诉我,我再去写一本小说,保证比《百年孤独》还好。”
马尔克斯单膝跪地,这样告诉他的妻子梅赛德斯。
那部享誉世界的,以他父母为原型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正是马尔克斯送给梅赛德斯的礼物。
世上还有比这更浪漫的礼物吗?
在马尔克斯创作《百年孤独》前,把所有的钱交给梅赛德斯支配家用,这期间他不希望受到任何形式的打扰。钱很快花光了,而马尔克斯还没有完成创作,梅萨德斯不得不告诉他生活的窘迫。
马尔克斯卖掉了他的汽车,然后又钻进了书房。
卖车的钱也仅仅支撑几个月,梅赛德斯要照顾马尔克斯的饮食,供给稿纸,还要兼顾两个小儿子。没钱交房租,就连买菜的钱都没有了。
这一切她都没有告诉丈夫,而是变卖了自己所有首饰。
她把所有重担压在自己身上,好让马尔克斯心无旁骛地创作。
后来马尔克斯说:“在创作《百年孤独》期间,我差点杀死了自己的妻子。”
马尔克斯十八岁时,遇到了十三岁的梅赛德斯,那时她才刚刚小学毕业。
“我要娶你!”
马尔克斯初见梅萨德斯时便是这样告诉她的。
梅萨德斯起初并未在意,谁知马尔克斯是认真的。
他等她长大,就像《百年孤独》中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等待年幼的蕾梅黛丝一样。
十四年后,他们结婚了。
他们生下两个儿子,携手走过半个世纪。
马尔克斯的小说,为何影响如此深远
马尔克斯用他的文字刻画了人类内心深处,用深刻,最本质的“孤独”。
“孤独”是人类的常态,却也是人类的毒药。马尔克斯深深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
与其说马尔克斯是孤独的,不如说马尔克斯是厌恶孤独的。
他不厌其烦地描写着生活的细节,尽最大努力刻画拉丁美洲的现实问题。他坚信小说的使命是书写现实。
他要通过文学发出自己的声音,他始终有一种社会责任感。他要揭露独裁者可憎的嘴脸,书写拉丁美洲的社会问题。这与他多年从事记者工作有很大关系。
马尔克斯最开始的小说都是虚幻类的,直到“遇见”卡夫卡,《变形计》打开了马尔克斯文学的大门。
“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
就如同后来的莫言读到《百年孤独》时说的一样。
再后来,他读到了《老人与海》,明白了语言简练的重要。
他以一己之力奠定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方式,也做到了同卡夫卡,海明威一样的成就,成为后世文学从业者的指路明灯。
他的一生都执着于文学,贫苦、失败、瓶颈都没有击溃他。在他八十岁生日上,现任西班牙国王,以及八个现任或卸任的总统都来为他庆生。马尔克斯在生日宴上说:“我从未想过,这样的成就会发生在我身上。”
诺贝尔文学奖是对他最好的褒奖,他用了87年的时间,让后世永远记得他,这是他最伟大的成就。
文学需要天赋,需要灵感,更需要坚持。如果不是在一次次失败中反复站起来,如果不是对文学近乎偏执的热爱,如果不是想在这个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就不会有《百年孤独》,也不会成就最后的马尔克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