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与结果的话题,在我们日常管理中可以说非常常见,也存在很多困惑和误区最常见的问题是,过程与结果哪个更重要?接下来,我通过三个管理场景结合红绿灯原理,来与各位一起探讨,过程与结果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管理过程中结果和过程谁重要?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管理过程中结果和过程谁重要(过程与结果哪个更重要)

管理过程中结果和过程谁重要

过程与结果的话题,在我们日常管理中可以说非常常见,也存在很多困惑和误区。最常见的问题是,过程与结果哪个更重要?接下来,我通过三个管理场景结合红绿灯原理,来与各位一起探讨,过程与结果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场景一】管理的漏洞

周会上,客户经理小吴汇报下周工作计划,当汇报到A客户的时候,小吴说:“下周继续推进A客户的合作”。领导条件反射式的大发雷霆,说:”小吴,怎么又是这个客户?”

用管理语言阐释一下这个管理场景:当我们布置下属一件工作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们汇报的语言都是“持续推进”,至于结果如何,不是非常明确。而领导的表现则告诉我们两个信号:第一,这个客户我已经听了很多次了,我耳朵都听出老茧了。这一层含义很容易看的出来。第二,我作为领导并不了解这个客户的情况,我平时没有关注,只是在会议上听你汇报。本文重点要讨论的就是第二点,这一点恰恰说明了,我们日常的管理漏洞,即:我们的领导只是在例会上问问结果,而没有关注过程。那么问题来了,之前领导都跟我们讲,“我只看结果不看过程”,难道领导的话错了?我们讲,管理本身没有对错,对于管理,我们只谈“影响”。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管理场景,其实含义和影响是不一样的。就这里讲的过程与结果其实主要分两个场景。第一个是领导讲的“我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这是一个领导场景,意思是说:我要的是结果,怎么做是你的事情。背后的潜台词是:我要培养你独立工作的能力,调动资源,协调事务的能力。就领导而言,这样的管理方式,是一种领导力的体现。当然,作为领导在布置完事情之后,是不是就不管了呢?如果是那样,那就形成了我们前面讲的“管理的漏洞”,因此,就具体的管理方式或方法而言,我们还要进行过程的追踪,因为下属“只会做你检查的,不会做你布置的”。

所以,关于管理场景一,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在领导场景,重视结果,是领导能力的体现,是要培养下属独立工作的能力;

在管理场景,关注过程,是管理能力的体现,是要确保工作执行到位。

.................................

【场景二】未经确认的结果

这一天,领导在办公室赶一个文稿,想抽烟的时候,发现烟没了。就要小吴去帮忙买包烟。小吴进来领导的办公室接受完任务后,很快就把烟买了回来。领导见到小吴买回来的烟,还是大发雷霆。领导讲:“小吴啊,我以为你去买万宝路,你怎么给我买回来中华啊?”,小吴非常委屈的讲:“领导,我明明看到你刚才桌上有一包刚抽完的中华烟,我以为你要我买中华。。。”

这个管理场景,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非常常见。很多时候我们交代下属一件事,然而他做的并不是我们想要的,而作为下属也会觉得,我工作这么努力,怎么领导老是不满意。这里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在于双方都犯了一个在执行中常见的错误,那就是“我以为”!在我以为的思维逻辑下,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都会认为对方会理解自己的意图,结果就是“南辕北辙”。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在工作中缺了一个环节,对结果的确认。如果,我们能对一件事情所要达到的结果和验收结果做一个最基本的确认,那么就可以避免场景二中情况的发生。

...............................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对过程与结果的管理意义做一个最基本的小结了。第一,解决工作长期没有进展的问题,场景一就是具体表现;第二,解决上下级对于结果理解不一致的问题,场景二体现的就是这个问题。

..........................

【场景三】不愿承诺的工作计划

学习完前面的结果与过程的基本要求之后,小吴再次在周会上汇报工作,这次小吴讲到:“本周提交B客户给风险管理部审核”,请注意,小吴这次工作汇报开始有结果了。然而,这次领导也学会了一招,讲:“小吴,这个客户啊,我要的不是提交审核,而是确保审核通过!”请注意,领导在与小吴进行工作结果的确认了,我们认为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没想到,小吴有话说。小吴讲:“领导,这个客户啊,我只能负责提交,至于能否通过,不是我能决定的啊?那是风控部门的权力!”

..............................

对话到这里,工作又无法开展了。正如很多我们日常的工作一样,当我们要下属承诺结果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说,这是外部因素所控制的,我无法确定结果的走向。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昵?

好吧,我们来看看红绿灯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在红绿灯的运作机制中看能否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有一天早晨,我开车去上班,走到路口的时候,突然发现红绿灯不亮了,很快这个路口开始出现拥堵。平时,我们有红绿灯的时候没有发觉,没想到红绿灯的作用如此之大。一路上我都在思考,红绿灯的设置是基于什么考虑昵?很显然,是基于人们不会相互礼让,否则就不会出现红绿灯坏了,而立刻陷入混乱的情况了。我们沿着这个逻辑,继续思考,大家发现这套系统中,不仅仅包括红绿灯,还有“摄像头”,很多时候,当我们决定是否违章的时候,除了基于安全考虑,还会看有没有摄像头,如果近有红绿灯,而没有摄像头,那么很可能我们是会违章的。那么,设置摄像头的初衷就是假设红绿灯也没有效果了。同样,关于这个系统中的罚款和罚分都是基于否定的假设,就是摄像头也没有用,罚款也没有用,所以,最后罚分。

红绿灯的管理,清晰的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把确保交通顺畅当作结果,那么红绿灯系统中的各个假设就是过程,而这个假设都是否定思维,即:如果不能顺利的达成目标(交通顺畅),那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当原因分析完之后,我们再基于可能出现的情况,采取措施,这样就可以确保目标的达成。

............................

我们回到【管理场景三】,这个时候我们不需要跟小吴讨论是否能审核通过,而是要讨论,如果不能通过,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经过讨论,我们发现可能不通过的原因有四,分别是:材料不规范、定价不合理、风险措施不到位、客户评级不够。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就很简单了,我们将这四项工作分别安排到这周的周一到周四,然后周五提交,那么客户方案获批的概率是不是大大提高了呢?(红绿灯系统就是应用这个思维模式确保交通畅通的)

如果我们按照过程与结果的要求,以及红绿灯原理中对于否定假设和工作计划的分解,那么我们的工作计划将发生根本上的转变,详见下图: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总结了,过程一结果在管理中有什么意义呢?

第一,结果是肯定思维,其背后是做出承诺;第二,过程是否定思维,其背后是寻找工作方法;第三,用结果进行管理,可以将大结果分解成若干小结果,不断进行工作的推进;第三,过程管理可以有效防范业务风险。

最后,过程与结果的管理思维,在战略管理中同样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战略的制定是结果思维,必须全体认同,并作出承诺。然而,战略执行却可能受若干内外部因素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进行若干个否定的假设,即:如果战略不能成功实现,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我们对可能出现的阻碍战略实现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并把这些措施变成我们的年度重点工作,再进行进一步分解和执行。这样的话,战略成功的概率将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