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往事》这部电影就属于典型的发酵型作品,对于影院级的观众来说并不友好。

影片上映之初,很多观众奔着彭于晏的名字前来观影,结果一脸失望地扫兴而归。

文艺片的门槛向来都很高,再加上导演温仕培初出茅庐,充满了浓厚的个人情绪,《热带往事》真的很难引起共鸣。

彭于晏为新片吃素半年暴瘦32斤(彭于晏暴瘦32斤只为诠释)(1)

彭于晏为了这部电影提前一个月进行减脂运动,成功创造了自己成年以来的最低体重记录,减重32斤骨瘦如柴整个人都脱了相。

结果影片一上映就遭遇全面差评,豆瓣评分仅有6.3分,甚至有网友大呼“彭于晏这次亏大了”。

彭于晏为新片吃素半年暴瘦32斤(彭于晏暴瘦32斤只为诠释)(2)

那么《热带往事》真的有那么的不堪入目吗?

01

首先说一说,为什么这部电影并不受普通观众欢迎。

《热带往事》充满了大量的主观视角,同时大多数都是以侧面镜头进行诠释。

这样侧重心理的镜头几乎贯穿整部影片,而推测角色心理是一个逐渐强化的过程,这需要观众对于人物有深刻的认知。

很多观众带着看悬疑犯罪片的心态去看电影,结果被缓慢的剧情和不着边际的叙事手法打击到了。

彭于晏为新片吃素半年暴瘦32斤(彭于晏暴瘦32斤只为诠释)(3)

《热带往事》并不是要给我们讲述一个犯罪的故事,而是让我们去感知角色在犯罪后的心理变化。

抱着这种心态去看电影,你就会发现彭于晏这次暴瘦32斤真的不亏,甚至是他演艺事业上的一次爆发。

影片运用了大量的视听效果来强化人物的心理变化,配合上倒叙和闪回的非线性叙事,最终让角色内心变得立体而又突出。

彭于晏为了迎合角色内心挣扎和抉择的特点,顺利把自己变成了“病入膏肓”的样子。

彭于晏为新片吃素半年暴瘦32斤(彭于晏暴瘦32斤只为诠释)(4)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彭于晏因为犯罪而内心受到巨大煎熬,他蜷缩着身体任凭水滴冲刷身体。

暗淡焦黄的皮肤下肋骨明显突出,这种因为内心长期煎熬导致的身体变化,完美地对应了角色因为误杀产生了心理病变。

为了更好的表现出一个“善良人”因为误杀产生的极端心理变化,彭于晏在影片中做出了大量的心理向动作。

彭于晏为新片吃素半年暴瘦32斤(彭于晏暴瘦32斤只为诠释)(5)

比如反复开关灯、呆滞无神的眼睛、空洞安静地思考、行尸走肉一般的动作等等,甚至连语言的风格也变成了微弱试探性的低声窃语。

彭于晏为了更好地融入到角色中,自己付出了很多很多,甚至亲自去请教修空调的师傅。

《热带往事》更像是彭于晏的一次演技独秀,大量的篇幅全都集中在了角色内心的诠释,而他也确实惊艳到了我们。

02

光有演技是不够的,为了更好的帮助彭于晏深入角色内心,导演温仕培运用了大量的视听效果。

影片一开场就是一段幽怨而又孤独的哼唱音乐,这段音乐恰恰正是张艾嘉饰演的女主所为。

彭于晏为新片吃素半年暴瘦32斤(彭于晏暴瘦32斤只为诠释)(6)

音乐结束的一刻,画面切换到监狱中,彭于晏一脸严肃出现在荧幕中。

这段剧情利用音乐把故事的两个男女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不生涩反倒更有余味。

《热带往事》充斥着两段回忆画面,一个是张艾嘉回忆丈夫,一个是彭于晏回忆案发现场。

彭于晏为新片吃素半年暴瘦32斤(彭于晏暴瘦32斤只为诠释)(7)

两个人的回忆在不同的光线效果下独立出现。张艾嘉的回忆中以白色强光来暗示自己获得自由的惊讶和希望,而彭于晏的回忆则处在模糊的昏暗光线中,反应了他慌乱无所适从的内心。

虽然《热带往事》是一部犯罪题材电影,但温仕培导演不崇尚暴力。

很多动作戏都以客观的视角展现出来,导演运用了尖锐的配乐来表现紧张刺激,用红色的色调来表现角色处境的暴躁和惊恐。

彭于晏为新片吃素半年暴瘦32斤(彭于晏暴瘦32斤只为诠释)(8)

在彭于晏得知自己并没有撞死人的那一刻,画面瞬间出现了一组舞狮子的乐队,欢快的号声恰好暗示了彭于晏此时内心的欢喜。

03

虽然《热带往事》的叙事顺序不够友好,但是彭于晏和张艾嘉的演技确实值得称赞。

这部电影勾勒出的角色余味其实比故事本身更吸引人观众。

彭于晏为新片吃素半年暴瘦32斤(彭于晏暴瘦32斤只为诠释)(9)

一个女人为何会对丈夫的死既悲痛又兴奋,一个男人为何会对误杀的事既恐惧又勇敢,胶着在故事背后的人性情感其实更值得我们回味。

很多电影都不是一次绽放光彩,《热带往事》可能就是这样一部慢慢体味,慢慢发酵的,充满余味的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