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建部发布《2021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全国共有约2.7万家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参与了统计报告从企业总体情况、从业人员情况、业务情况、财务情况、科技活动情况5方面,对2021年全国具有资质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基本数据进行了统计,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基础研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基础研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基础研究

近日,住建部发布《2021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全国共有约2.7万家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参与了统计。报告从企业总体情况、从业人员情况、业务情况、财务情况、科技活动情况5方面,对2021年全国具有资质的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基本数据进行了统计。

在创新型国家战略推动下,勘察设计行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度与日俱增。2016年以来,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科技活动费用支出逐年增加,2021年达到了2541.7亿元,同比增加36.1%。2016-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26.8%。“十三五”期间科技活动费用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维持在2.3%-2.6%,2021年该指标增至3%。勘察设计行业科技创新取得了良好成绩。

勘察设计行业科技创新现状

这些年来,我国勘察设计行业积极推行科技创新,勘察设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01

设计方法和手段创新

勘察设计行业积极应用先进工具,特别是以BIM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提高了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为实现数字化交付、拓展数字化业务奠定了基础。港珠澳大桥、大兴国际机场、乌东德水电站等一批特大型工程的高质量、高水平建成,充分体现了设计手段创新成果。

02

设计理念创新

勘察设计行业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科学发展理念,在工程项目中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例如,建筑设计企业创新设计理念,积极采用地源热泵、绿色照明、雨水利用、光伏发电等新技术,开展绿色建筑设计,为节能减排作出了贡献。

03

设计技术创新

勘察设计行业不断推进技术进步,在许多专业领域的设计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截至2020年,勘察设计行业累计拥有专利30万项、专有技术6万项,比2015年分别增长了219.7%和125.4%,勘察设计行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04

数字信息化管理创新

许多勘察设计单位重视数字信息化建设,运用平台开展协同设计和项目管理,以智能化、多媒体化、数字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勘察设计中得到了较好应用。

05

完善创新体系

一些勘察设计企业已经建成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完成了一大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和技术攻关项目,在政策研究、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规范编制和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行业科技创新现存问题

当前,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勘察设计行业科技创新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既有勘察设计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外部环境的问题。

01

勘察设计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创新认识不足。科技创新是勘察设计企业持续发展的根基。但是,一些勘察设计企业没有做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平衡,未能正确处理创新与创收的关系,只是忙于眼前的经营生产,忽视了科技创新的投入,尚未从观念上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创新体系不健全。一些勘察设计企业虽然已经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但是在创新体系建设方面缺乏有效办法,在科技创新课题选择、科技创新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管理机制设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创新体系的不健全也导致了创新效果不佳,影响了坚持科技创新的信心。

创新成果质量不高。一些勘察设计企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目标不明确,有的为了满足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会做一些科技创新,存在“为创新而创新”的现象,科技创新和经营生产脱节,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企业业务发展的效果不好,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02

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创新引导不足。伴随着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化,设计收费早已放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价格导向下,精心设计、积极创新的设计与照搬照抄的设计相比,收费水平差异无法充分体现,打击了勘察设计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创新环境不适宜。一些业主片面追求投资和进度目标,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不理解、不支持,压缩工期、压低造价,导致勘察设计企业缺乏足够的投资和充分的时间投入科技创新,制约了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

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勘察设计行业知识产权管理缺少相应的监管手段,勘察设计成果被抄袭、复制或者盗用、盗卖的现象时有发生,专有技术的认定、使用和交易缺乏规范,专有技术应用的有偿收费问题在实施中难以得到业主的认可,科技创新成果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和价值实现。

目前,勘察设计行业发展正处于寻求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期。在后疫情时代,政策刺激效应回落、产业结构深化调整等多重背景叠加之下,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加速推进迭代,重组整合步伐明显加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特别是数字技术与建筑业广泛融合和深度渗透,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力。

目前,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在工程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设计创新能力不足,行业市场不规范、同质化低价竞争激烈、以及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推动勘察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下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2022年3月,随着《“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的印发,设计行业科技创新再次被提到了战略高度,科技创新无疑是工程设计企业走向新赛道的重要力量源泉。然而,对于设计行业而言,想要真正落实这一规划,还有许多困境亟待破题。

勘察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

现今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在工程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设计创新能力不足,行业市场不规范、同质化低价竞争激烈、以及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推动勘察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下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2022年3月,随着《“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的印发,设计行业科技创新再次被提到了战略高度,科技创新无疑是工程设计企业走向新赛道的重要力量源泉。那么,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勘查设计行业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01

规范健全市场运行机制

为优化勘察设计行业发展环境《规划》提出,一方面将稳步推进市场准入制度改革,优化勘察设计企业资质管理制度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招投标管理制度,持续完善勘察设计招投标机制;倡导按质择优的评标原则,严防低价中标,探索评定分离制度,强化发包方自主定标权利和责任。

另一方面,完善信用管理和协同监管机制,推进将勘察设计质量信息纳入信用信息管理完善信用信息公开、信用惩戒机制。

02

保障勘察设计质量

完善勘察设计质量责任体系,创新监管方式。全面落实各参建单位勘察设计质量责任,突出建设单位首要责任,明确勘察设计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勘察设计企业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注册执业人员责任,完善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推进勘查设计质量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强勘察设计质量事中事后监管并与信用等级、风险程度挂钩。

深化施工图审查制度改革。强化施工图审查监管作用,严格落实建设单位、勘察设计企业和施工图审查机构责任。加大施工图审查信息公开力度,推进施工图审查数字化、智能化,扩大人工智能审图试点范围,逐步推广BIM审图。

探索建立勘察设计质量保险制度。鼓励开展勘察设计质量保险相关研究,研发满足行业和市场需要的险种。逐步建立由最终用户潜在质量缺陷保险、勘察设计职业责任保险等构成的勘察设计质量保险体系,发挥保险等金融工具对提升勘察设计质量的促进作用。

03

贯彻绿色建筑,提升科技创新力

提升建筑绿色低碳设计水平,贯彻落实绿色低碳理念,促进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绿色发展,助力工程建设绿色产业链形成和延伸。推广绿色建筑设计,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强化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技术论证,发挥设计在工程价值链上的引领作用。同时加强低碳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鼓励绿色低碳关键技术与设备产品研发创新,鼓励绿色建材、低碳技术等在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

完善勘察设计科技创新体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为引导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科技创新体系。鼓励中小型勘察设计企业在专业细分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引导建立以质量、贡献、绩效为核心指标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同时,加强科技创新与资质、职称、评优评奖等关联,激发从业人员创新动力。

未来,建筑行业版图将重构,设计产业形态也将会发生改变,勘察设计行业要有效适应新需求,才能实现跨周期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

部分内容转载于:中国勘察设计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