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面临的“文理分科”,到底应该怎么选?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教育前线、从事高中英语教学近十年的班主任老师,这里和关心此类问题的家长们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高考改革后各科选择情况 新高考模式下的(1)

依据《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相关规定,作为全国第三批实施改革的8个省市之一,自2021年起,湖北省高考考试科目,已经设置为“3 1 2”的组合方式:

“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其中,外语可依据学生实际需求,由传统的英语变更为日语、法语、俄语等。

“1”由学生在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门,以原始分计入总成绩,满分为100分。

“2”由学生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以等级分计入总成绩,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高考改革后各科选择情况 新高考模式下的(2)

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为了更好地体现高校人才培养需要。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的基础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类”的基础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或人文社科、以及其他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因此,将这两门科目作为首选科目,有利于考生为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

二是有利于学生多样化成长发展。学生从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参加考试,理论上组合有12种。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两种学科组合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而且促进了文理交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

三是便于投档录取。高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按物理和历史两个类别分别编制;在录取时,将选物理和选历史的考生,按照两个序列分别排队录取。同一名考生考生只能从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参加选择性考试。

高考改革后各科选择情况 新高考模式下的(3)

在“3 1 2”新高考政策下,选择历史类还是物理类,这是一个让家长和学生都必须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在高一的起始阶段,学生对于学习科目的选择至关重要,这不仅会影响到自己当前的学习状态和考试成绩,还会影响到三年后的高考成绩,继而影响到高考后的大学专业的报考等;

高考历史、物理方向的综合选择,首先是便于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学科、在高考中取得更为卓越的成绩。从长远上看,选科的重要意义,也会为学生今后的事业规划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学生面临新高考“文科”还是“理科”的选择时,家长应当对孩子做好耐心细致的引导,周密而又全面地规划出一条适合孩子们深化发展的道路。

高考改革后各科选择情况 新高考模式下的(4)

历史还是物理,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学生的兴趣爱好。如果您的孩子是一个爱好文学、喜欢背诵、擅长逻辑推理思维的人,那么孩子可以尝试一下历史方向;如果您的孩子不喜欢文科背诵、性格沉稳内敛、空间相像能力出众、擅长发散性思维公式运算的人,那可以选择物理方向。遵循孩子的兴趣爱好,挖掘潜能、发挥专长,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一定会动力十足、特别投入。

从高考的录取形式来看,所有的考生,主要还是以成绩为主,所以,孩子在选择“历史向”还是“物理向”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自己的优势学科,同时要尽量避免自己的弱势学科,扬长避短,这才是正确选择的方法。

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孩子们切忌不可盲⽬选科。对于选科的盲⽬性,我们需要提高警惕,不要等孩子们选好自己的学习科目之后,却发现自己能力不足、无法胜任,然后随波逐流,以致于孩子们到了⾼⼆以后,又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不得已更改学习志愿。根据最新的一份高考调研显⽰:有50%以上的⾼中⽣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发现所选的科⽬亲不适合⾃⼰,由于时间和精力不允许,以致于80%的学生都没法转科,所以,在最初的选择科目时,⼀定要慎之又慎,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探索、群策群力。

高考改革后各科选择情况 新高考模式下的(5)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选择“历史向”还是“物理向”,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发展和前途,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兼顾孩子们的兴趣和特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论您的孩子选择“⽂科”还是“理科”,如果孩子本身就对选择的科目兴趣不足,还还是要硬着头皮往前冲,长此以往,势必会让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这在⾼三体现的尤为明显。

许多家长问我:选择“历史”和“物理”,最大的差异在哪里?这里,我也简单地解释一下:

相对来说,“物理向”的科研项目,确实要比“历史向”的更为广泛,尤其是最近几年,国家对高校持续性的科研资金投入更多,因此,理科专业分布较多的高等院校,经济实力往往更强,更有充足的资金来进行科研试验。对于国家建设,很多地方也都需要理科人才来支撑,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物理向”的学习,更具有创新精神。

高考改革后各科选择情况 新高考模式下的(6)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选择“物理向”,就业前景一定会比“历史向”要好很多,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理科生的选择几率更大,就业范围更广,甚至在大学毕业之后,孩子们可以选择“理科”和“工科”等多个方面进行就业,“理科”的工资水平更高,待遇也更好;

对于文科生来说,可选择的范围相对较小,往往是文职工作或者是体制内的工作,相较于理科类,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其实不然,当今的时事变幻莫测,所以未来的就业趋势,也难以衡量。

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对于孩子面言,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引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凭借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拼搏,以理想的成绩,考入梦想中的大学,然后在大学里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今后的前途,一定是辉煌和灿烂的!

高考改革后各科选择情况 新高考模式下的(7)

也有家长说:学习理科不需要背书,只需要孩子们埋头苦读,做好“书山题海”,整天到晚刷题即可,这也是一个误区。高中化学、生物上面的知识点非常多、而且也非常杂,物理到了“电磁学”章节的时候,光是受力分析,都需要孩子们花费很长的时间。

相对于文科,也不仅仅只是“背书”那么简单。文科对于孩子们综合领悟能力要求比较高,一个历史问题,可以纵横跨越千年,并且也会同时牵扯到世界各国的地理问题和政治问题,这就需要孩子们具备缜密的问题分析能力和宽广的知识面。

当然了,选择“物理向”的优势,不仅是在高考中,同一类本科批次的录取分数线,“理科”会比“文科”低20分到30分,还有就是,“理科”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每道题都有标准的答案,孩子们算对了,步骤准确、思路清晰,就能够得到满分,不像文科,即使孩子们所答的知识点近乎标准答案,阅卷老师依然可以找到理由,从每一题中扣去一定的分数值,无法保证此题得到满分。

但是,“理科”也有一个“致命”的弊端:如果孩子们最后的结果没有算对,那这一题,即使是孩子们在高考中花费了半个小时,也是无济于事,错了就是错了,不可能会有模棱两可的答案。所以对于那些能够在高考理科中考满分的学生来说,这其实也是一个极大的优势,做出来一道难题,就能超过很多人。高考从来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提高一分、干倒千人”,此言不虚!

高考改革后各科选择情况 新高考模式下的(8)

最后,我给各位新高一的家长们一句忠告:家长在孩子们面临“文理分科”的重大抉择时,不要一味地只看孩子的成绩和平时表现,或者是依据家长自己的主观判断,而是要细致做到更加客观地对孩子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并仔细听取其他经验人士或教育专家的建议,这些都会让孩子们终身受益。

有的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不佳、基础较弱,他们觉得文科简单,因此就去选择文科,这是不可取的。实际上,无论是选择“历史向”还是“物理向”,都需要孩子们具备扎实的学习基础。基础是一切文理学习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孩子们不能够认清自己的实力,就可能在短时期内,无法深刻地学习自己所选择的课程。

事实上,文科不比理科简单,学好文科,更需要孩子们对知识点日积月累的积淀。因此,盲目选择是不可取的,孩子们究竟是选择“历史向”还是“物理向”,一定是经过家长和孩子深思熟虑的。

此外,这里需要特别提醒家长的是:在文理科目选择的问题上,家长应当充分给予孩子们选择权和尊重,不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们身上。

高考改革后各科选择情况 新高考模式下的(9)

新高考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那些比较偏科的学生,充分选择自己占优势的科目,从而使孩子们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看到自己真正的实力,在高考的时候取得更好的成绩。

虽然“新高考政策”在刚刚推行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伴随着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已经逐渐变得可控,并能够逐渐得到妥善的解决。

新高考政策考验的不仅是学生,更在很大程度考验家长。每个孩子在选择适合的科目组合时都是各有差异,因此,在选科的最初阶段,家长和孩子们都要考虑多方面的综合因素,给孩子们选择一个最佳科目组合,助力其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

张明杰

2022年10月1日国庆节写于成丰

高考改革后各科选择情况 新高考模式下的(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