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19日,在美国风景如画的美国波多马克河边一家康复中心里,一个叫马丁·F·西蒙的老人孤独的走完了一生。可是,很少有人想到,这位83岁老人的离世,引起了谍报界的轩然大波。他的真名叫尤里.A.拉斯特沃罗夫,曾经是克格勃引以为傲的“亚洲一号间谍”,也是克格勃从1954年以来缺席审判死刑,一直在被秘密追杀的原克格勃海外高级特工。

克格勃的所有暗杀行动(说谍50年代前叶克格勃最大丑闻)(1)

拉斯特沃罗夫

当真相不再是秘密的时候,曾与他相处几十年的邻居和朋友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震惊,马丁·F·西蒙,一个热情、精力充沛而且风趣的成功商人,衣着时髦,经常开着高档跑车,从事电子产品贸易,还是一个技术高超的网球手。他还有两个女儿,妻子早已离婚。

然而,他真正的身份是克格勃第一总局的尤里.A.拉斯特沃罗夫中校,负责苏联在亚洲的一个巨大的情报网,其曾经的潜伏点在日本东京,身份则是苏联外交官。

在被解密的CIA一份原绝密文件中称,拉斯特沃罗夫是一个“高价值间谍人才”,“他提供了大量克格勃和苏联政府的内幕背景情报,他是年轻CIA官员的导师,教给他们关于俄国人和克格勃的知识。”现已退休的CIA反间谍部门主管保罗·雷蒙德说:“在进行反间谍工作中,他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

克格勃的所有暗杀行动(说谍50年代前叶克格勃最大丑闻)(2)

绝密档案的解密还原了拉斯特沃罗夫的人生轨迹。

1921年7月11日,拉斯特沃罗夫出生于俄罗斯库尔斯克的迪米特力耶夫斯克。拉斯特沃罗夫父亲是红军高级军官,曾任莫斯科达卡恩军区政委。母亲则是一名医师。

但他的爷爷则因为阶级成分被划为大地主而被剥夺了土地,农庄集体化之后,又被饿死。虽然,在那个年代和环境下,很多苏联家庭都有这样的阴影,但当年CIA经过对其分析后认为,爷爷的死因可能是拉斯特沃罗夫叛国内心中最初也最深的诱因。

1941年,正是二战东线战场最残酷之际,拉斯特沃罗夫参军,但他并没有如其他新兵一样,填入了绞肉机一般的战场,而是因为父亲的原因,被内务人民委员会招募,进入了间谍学校学习日语和必要的外勤特工所需要掌握的情报技能。几年后,他毕业分配至苏联安全机构的海外情报部门,即后来的克格勃第一总局。他娶了美丽的芭蕾舞女演员安德里芙娜.古多娃,1945年,他有了第一个女儿塔特亚娜。而仅仅作为一个克格勃的校级军官,他的家居然被安排进了莫斯科市中心的“将军楼”。

(这个待遇让人羡慕,也因此引出了他其后叛逃的一个花边新闻般的诱因,说是贝利亚看上了他漂亮的妻子。这个并没有其他佐证。题外话,贝利亚今天的定论,在史学家和解密的苏联档案中,呈现的可能是另一种形象,当然,一切都已经是尘埃)

至此,拉斯特沃罗夫在其人生的道路上可谓一帆风顺。

克格勃的所有暗杀行动(说谍50年代前叶克格勃最大丑闻)(3)

克格勃军官证,非其本人

1946年,他第一次出外勤,便被指派前往日本东京,作为熟悉环境,他只待了很短的时间,当年,就回到了苏联。

而给他带来其情报事业巅峰的道路,就在此刻开始踏上了征程。

二战硝烟才过去,冷战就拉开了帷幕,原苏联驻日本大使扬科夫.马里卡被召回莫斯科。斯大林亲自和他密谈:考虑到现实和未来对远东地区影响力的争夺,对日本的间谍行动不但不能削弱反而要极大地加强。在这种背景下,25岁的拉斯特沃罗夫作为派驻日本的情报人员,在发展其情报网的策划中,他首先前往苏联战俘营中,在几十万万日本关东军战俘中物色自己需要的眼线和未来的间谍,经过拉拢、培训后,再把他们派回日本搞驻日本美国人的情报。

克格勃的所有暗杀行动(说谍50年代前叶克格勃最大丑闻)(4)

苏军俘虏的日本关东军

西伯利亚的寒风早让日本战俘们对生存和想回国的欲望日复一日的强烈,拉斯特沃罗夫的这项工作事半功倍,众多的日本战俘唯他首是瞻,拉斯特沃罗夫有的是挑选余地。他首先采用精英策略,把目标锁定在180名日本将军级和高谋略能力战俘,以及日本政要亲属们的身上。这些人回国后织成了苏联情报部门在日本和亚洲的一张巨网。其各类情报的收集给苏联对西方阵营的决策起到了极其重大的参考作用。如曾经被英国认为在东南亚对英国犯有严重战争罪行的第三号战犯,原日本大本营参谋部主任参谋朝枝繁春中佐就被他发展为苏联间谍,并在他的庇护下,逃过了战犯惩罚,1949年就被放回了日本,成为了拉斯特沃罗夫指挥下的一名日籍苏联特工。

克格勃的所有暗杀行动(说谍50年代前叶克格勃最大丑闻)(5)

朝枝繁春

1950年,正是朝鲜战争爆发时刻,他第二次派驻东京,掩护身份是苏联外交部官员。当然,真正的身份,他是作为苏联海外情报指挥官坐镇东京,开始指挥原来战俘营中培养的那些“鼹鼠”,并且招募更多的情报人员。东京的一个网球俱乐部成为其联络和招募的据点。日后,他的美国邻居口中出色的网球便是这个期间练就的。

美国情报机构当然也并非是瞎子,拉斯特沃罗夫在东京的举动早已经进入了他们的视线,同样,负有同样使命的中情局特工霍普.玛卡特妮以英语教师的身份来到了他的身边,不久,两人成为了知己。(美人计是特工这个古老的行业从诞生就有,并且屡试不爽的手段)其实,双方都心知肚明,身份的掩护中所拥有的特权让彼此间并不捅破而已。

克格勃的所有暗杀行动(说谍50年代前叶克格勃最大丑闻)(6)

五十年代东京咖啡馆一瞥

此时,拉斯特沃罗夫的事业如日中天,他所取得一系列情报业绩,很多都是战略级的重大信息,源源不断的送往了莫斯科,并成为领导人案头上可以给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的资料。这让他当之无愧的享有了克格勃“亚洲一号间谍”的美誉(注:克格勃这个简称是在其叛逃的那年才有的,在此,只是俗称上的习惯)。

1953年,苏联发生了两件让世界震动的大事,斯大林去世和贝利亚被处决。新的当权者开始了新一轮的清洗。这个时候,莫斯科连续急招拉斯特沃罗夫回国述职,这让他开始惴惴不安。作为一个在苏联安全机构已经服务了十余年的“老人”,他很清楚,他的情报成绩和可能即将面临的噩梦是不成正比的。

克格勃的所有暗杀行动(说谍50年代前叶克格勃最大丑闻)(7)

贝利亚

1954年1月,日本北海道举行国际滑雪大赛,苏联派队参加。陪同代表团的政府官员有一部分留在了东京,解决驻日外交机构问题。拉斯特沃罗夫被找去谈话,再次被通知立刻回国述职。让拉斯特沃罗夫感到自己预判成为现实的是,代表处译电员对他说了一句:“你应该知道虾是如何过冬的,有人会把你的皮扒下来的!”

1954年1月24日晚,这也是拉斯特沃罗夫被勒令回国前最后一天,他下定了决心,迅即找到了“英语女教师”玛卡特妮,后者立即领他到美国军事反间谍机关见了自己的老板。很快,他和玛卡特妮在东京被送上了飞往冲绳的飞机,并从那里送回了美国本土。于是,一个令世人震惊的消息公开了:苏联在亚洲的“一号间谍”已从东京叛逃美国!而这也成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苏联情报机构影响巨大的丑闻和叛逃事件,即“拉斯特沃罗夫事件”

克格勃的所有暗杀行动(说谍50年代前叶克格勃最大丑闻)(8)

美军冲绳基地

1954年11月和12月,已经叛逃十个月,经过了美国中情局甄别阶段,并且作为交换,已经向美国人提供了中情局日后称之为“关于苏联在日本所进行间谍活动的重要情报”(其中,朝鲜战争中,东西方阵营之间的情报与合作关系尤为关键,包括在东京和拉斯特沃罗夫直接联系的日本情报关系有36名,而且他还列出了他们的具体姓名)的拉斯特沃罗夫,以自己的真实姓名接连于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披露了克里姆林宫高层的权力斗争内幕、朝鲜战争期间苏联所施加的影响以及自己阐述的为何叛逃的前因后果等等。

1956年,他被要求出席了美国参议院小组委员会的听证会。

这是最后的公开曝光,从此以后,拉斯特沃罗夫便无声无息,再也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连CIA的最大对手,拉斯特沃罗夫的老东家克格勃也查询不到他的踪迹。虽然,苏联军事法庭缺席审判其死刑,可是克格勃始终未能得到其影踪消息。

事实上,拉斯特沃罗夫已经正式蜕变成一名CIA“秘密特工”,并且在CIA的“策划”之下以另一个全新的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他开始有了美国名字马丁·F·西蒙。而且,为了瞒天过海,CIA还为这个虚构的“角色”编造了完整的“人事档案”:这位“西蒙”的父亲是一个曾于苏联“十月革命”之前在巴库油田工作过的荷兰石油工程师,后来娶了位俄国女子,婚后生下了这位“西蒙”。小“西蒙”后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以及伊拉克长大,父母双双去世之后他独自一人来到美国闯荡。

拉斯特沃罗夫按照CIA的指示把“西蒙”这个角色扮演得相当成功。每当有人问他为何一张嘴便是满口的“俄式美语”时,他就以母亲生前在家时与他说俄语搪塞过去。如果还有人追问既然他父亲是个荷兰人又为何听不出他半点荷兰语口音时,他便连忙转移话题。

1959年,根据美国政府颁布的一项特殊法案,西蒙正式获得了美国国籍、一个社会保险号以及一本名字上写着“马丁·F·西蒙”的美国护照。有了这本护照,西蒙冬季经常前往欧洲滑雪胜地旅游度假。

克格勃的所有暗杀行动(说谍50年代前叶克格勃最大丑闻)(9)

瑞士的滑雪度假胜地

美国对他如此“礼遇”,“知恩图报”的西蒙也不含糊,向CIA吐露了大量有价值情报,其中包括前苏联曾在日本的秘密间谍活动、朝鲜战争期间苏联的幕后活动等等,为此前CIA局长艾伦·杜勒斯还专门向他发了封“感谢信”。

而美国中情局确实没有亏待成为西蒙的拉斯特沃罗夫。英语女教师霍普.玛卡特妮嫁给了他(当然,第一还是对叛逃特工的监控法则原因),并加上了新的夫姓成为了霍普.玛卡特妮.西蒙。并给他生育了两个女儿,詹妮弗.沃瑟和亚历山德拉。当然,这段婚姻并不长久,最后,美国妻子和他的一对女儿还是离他而去,后来,妻子成为了CIA另一名特工的夫人。而他的苏联妻子也发表了和他离婚的消息。

沃瑟回忆道:“父亲心里明白,只要他一回国性命就会玩完。由于他始终未敢贸然回国,一直滞留在苏联国内的发妻和女儿不得不长年忍受着骨肉分离之痛,后来妻子终于宣布与他离婚。

尽管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叛逃者惶恐却始终存在,内心中,死亡的阴影从来没有散去。曾经《华盛顿邮报》对其女儿詹尼弗.沃瑟进行了独家专访,首次披露了这位传奇特工的“双重生活”内幕。

沃瑟回忆,她从未听到过别人喊父亲的俄语名字,对于过去的经历,父亲从未都是讳莫如深。直到11岁那年,她才和13岁的姐姐亚历山德拉知道父亲的双重身份,当时一家人正居住在明尼苏达州。一天,母亲霍普.玛卡特妮.西蒙神色凝重地告诉姐妹俩说:“你们的爸爸有两个生日——”听了这话,沃瑟和姐姐都感到莫名其妙,两人愕然地互相望着对方,目光充满疑惑。母亲继续说道:“他并不是你们以为的那个人,他是个苏联叛徒。”

其实,这“两个生日”,第一个生日是父亲的“真实生日”,即1921年7月11日,拉斯特沃罗夫出生在俄罗斯中部库尔斯克省的迪米特力耶夫斯克;第二个生日则是CIA用于掩盖拉斯特沃罗夫身份的“假生日”,变成了他美国身份的1924年9月1日,出生地变为了伊朗德黑兰!

沃瑟说,西蒙对妻子把他过去的经历告诉给孩子们的做法很恼火。因为当时莫斯科方面正重金悬赏捉拿他。西蒙担心,妻子这么做很可能走漏了风声,从而让他们全家处于极度危险之中。谈及往事,沃瑟说:“当时父亲可能有些妄想狂,但他的担心不无道理。事关生存大计,不能不谨慎。”

沃瑟回忆说,西蒙如此谨慎,以至于就连她婚后想向丈夫坦白父亲原名叫做拉斯特沃罗夫时,也必须事先得到父亲的批准。

在叛逃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西蒙一家都在华盛顿地区定居。据沃瑟回忆,父亲可能一直都工作在CIA的第一线,并在许多工作和生意领域为CIA提供了大量咨询和建议。沃瑟说:“父亲是一个很擅长做交易的人,为CIA做成了许多笔买卖,20世纪50年代后期,他负责为CIA谈成了一笔电子生意。他经常坐长途飞机到外地开会,以防泄露目的地的位置。他从不和家人分享他工作的丁点细节。据女儿沃瑟回忆,“父亲的间谍生涯,对我来说一直都是个谜,他从不谈论他所从事的工作。”

克格勃的所有暗杀行动(说谍50年代前叶克格勃最大丑闻)(10)

沃瑟回忆说,自从一家人搬进一套圆形大房子之后,细心的沃瑟便注意到墙上挂着一张陌生小女孩的照片。沃瑟说,父亲曾指着照片对她说:“那是你同父异母的姐姐”,如果她还活着,这位从未与妹妹谋面的塔特亚娜现在应该已经58岁了。沃瑟表示,她希望与姐姐团聚。

当然,沃瑟和她的姐姐亚历山德拉也没有陪伴自己父亲终老,

2002年,拉斯特沃罗夫发生了一次严重中风,不久后因此做了膝盖替换手术,此后就一直在康复中。

2004年1月19日,差不多是拉斯特沃罗夫叛逃祖国50周年之际,孤独的离世了,享年83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