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月10日网上报名工作的结束,预示着2022年昆明小升初进入到招生准备阶段。

按照昆明公办初中实行“一校单点或一校多点、九年一贯以校划片,结合户口(或人户分离的实际居住地)免试、免费、就近或相对就近分配入学”的原则,在相应的招生工作中小学学籍仍会是小升初的一个重要参照内容。

因此,对于今年幼升小出现的变化,或将在六年后直接影响到小升初的就读。

在今年的这些变化中,昆明幼升小疑似“多校划片”的操作,无疑是最令人关注的。

1

北市区疑似开始幼升小多校划片?

为何会说北市区有疑似幼升小“多校划片”的情况呢?

实际上,是五华区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的相应回复中,透露出了这样的信息。

昆明划片对口学校出来了吗(昆明开始多校划片了)(1)

图源地方领导留言板

针对网友关于“购买红云小区B区内田坝小区二手房就读学校的咨询”,五华区教体局在此前的回复中表示:田坝小区属于红云小学的招生范围。但由于北市区实行四位一体(红云小学、武成小学国福校区、红旗小学德润校区和韶山小学云著校区)的统筹方式,具体的就读学校以每年发放的入学通知书为准

也就是说,在公办小学划片招生中,田坝小区幼升小招生划片虽然是红云小学,但具体就读哪个学校,还要根据“四位一体的统筹”来最终决定。

再通俗一点的理解是,田坝小区符合幼升小条件的业主子女,会分别对应红云小学、武成小学国福校区、红旗小学德润校区和韶山小学云著校区等四所学校,至于具体招录到哪个学校就读,要看四校统筹的结果。

一个小区,对应多所学校。五华区的这波操作,是不是很像“多校划片”的操作呢!

事实上,或许不止五华区,行政管辖涵盖一部分北市区的盘龙区,可能也开始了类似的尝试。因为,在前述五华区的回复中,专门提到“北市区”的字样。

而在今年幼升小划片信息公布之后,就有网友在昆明市教体局官网留言反馈“关于俊发城片区秋季小学上学的问题”。

昆明划片对口学校出来了吗(昆明开始多校划片了)(2)

图源昆明市教体局官网

其中提到,俊发城周边有云师大附属俊发城小学和云师大附属俊发城实验小学两所学校,但是两所学校的招生划片范围均是:“俊发城适龄儿童”,没有明确具体的招生要求,给业主子女就读造成了相应的困扰……

实际情况是,今年民转公的云师大附属俊发城实验小学公布的划片范围是俊发城小区业主的适龄儿童;而原本公办的云师大附属俊发城小学,划片涵盖俊发城小区牡丹苑、百合苑、玉兰苑、紫薇苑、金盏苑、茉莉苑、芙蓉苑、蔷薇苑、郁金苑的本地户籍适龄儿童。

从两个学校的招生划片范围来看,确实有高度的重合。

虽然针对咨询昆明市教体局以“属地统筹”为由建议网友向盘龙区教体局咨询,但从两所学校针对同一个小区划片的现实情况,或多或少也能看到“多校划片”的影子。

2

为何是北市区先吃螃蟹?

对于“多校划片”而言,其实早在2015年教育部就放出了风声:正在考虑推行“多校划片”。

伴随着愈演愈烈的学区房热炒风气,在教育公平化的呼声中,“多校划片”也被看作是消减学区房的优势,解决家长过分追捧学区房、中介大肆炒作学区房现状的一剂猛药。

去年4月,北京市西城区明确:凡不符合“六年一学位”要求,且2020年7月31日后新购房产或户籍从其他区迁入西城区的家庭,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

昆明划片对口学校出来了吗(昆明开始多校划片了)(3)

图源“北京西城”公众号

一时间,北京西城区严格执行“多校划片”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甚至催生感叹:学区房要“变天”了!

而从昆明来看,北市区出现疑似“多校划片”的情况,似乎也蕴含着一些可操作性上的考量。

众所周知,昆明市优质教育资源大多集中于五华区和盘龙区。而北市区,正好是五华区和盘龙区均有覆盖的区域。

同时,在昆明城市发展的格局中,北市区还是昆明人口较稠密、居住较密集的区域。无论是消减学区热缓解就读焦虑,还是开展教育改革试点,都有较好的代表性。

而且由于龙泉路沿线、北京路沿线新建楼盘多,布局的学校也多。在招生政策的调整方面,有着较大的回旋余地,能在局部的变化中保持全局的稳定。

当然,以上仅是基于已明确的信息而展开的合理推测,至于疑似“多校划片”的情况是否在昆明北市区以外的其他区域存在,从目前仅有的信息中尚无法判断。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按照教育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导向,“多校划片”仍不失为一个探索的方向。

3

“多校划片”在昆明接地气?

当前,虽然只有北市区出现疑似“多校划片”的情况,但如果放到整个昆明来考量,是否完全适合呢?

恐怕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我们知道,学区热的症结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不止是行政区内,也包括行政区外。

而从昆明实际来看,对于教育资源相对密集的五华区和盘龙区,特别是市中心区域实施“多校划片”,反而可能带来更激烈的学区房追捧。

简单举一个例子,在“多校划片”实施过程中,当某个小区对应的都是几个比较强的学校的时候,非但不能减弱家长择校的热情,反而会因为就读好学校的概率大而再度催生择校热。

现实中,五华区的翠湖片区就极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也是义务教育阶段“人户一致、就近或相对就近入学”原则下,局部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对“多校划片”形成的一种挑战。

即便是官渡区、西山区这类教育资源相对较弱的行政区,“多校划片”实施的效果也有可能会打折扣。

因为,在行政区范围内,教育资源整体差不多,似乎择校的余地并不大。但放到局部区域来看,“多校划片”可能出现的学校好坏搭配带来的不确定性,势必会产生溢出效应,甚至出现跨区择校现象,加重前面提到的强校聚集区的学区追捧度。

显然,这与“多校划片”消减学区热的初衷是相悖的。在不对等的教育资源面前谈“多校划片”,难免会走上按劳分配”的老路。

还有一种情况是,“多校划片”对于多孩家庭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友好性。特别是多孩年龄差距小的家庭,可能会面临划片到不同学校情况。如果学校离得近可能还好,要是学校距离远,无疑会加重家长的接送负担。

当然,说“多校划片”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并非是说它完全不可取。

在实际中,对于一些住户众多的超级大盘来说,“多校划片”算是一种需要。因为,在这些超级大盘面前,单校划片显然满足不了所有业主的需求。

姑且抛开教育公平不说,单在满足就读需求方面,“多校划片”对于大盘会有很大的适用性。

理性地看,任何新的政策施行都会有两面性,这也是影响面大的政策进行前期试点工作的重要体现。对于“多校划片”不妨给昆明多点时间,让时间来检验和优化政策,以让其更好地切合昆明的实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