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对我漠不关心,让我陷入低自尊....

母亲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不断批评我是错的...

我从来没有被听到,被看到,仿佛一具行尸走肉...

我常常觉得,只有我足够听话时,父母才会爱我....

我厌倦一次次证明自己,厌倦证明我是值得被爱的...

有时我极度的憎恨他们,更多的时候,我极度渴望他们爱我......

你很难想象,这些话是一些孩子的真实想法;你更难想象,这样的想法,在他们成人后,依然折磨着他们,仿佛是摄魂怪,不断吸食他们的能量和快乐。

有一个孩子离开家很多年了,他告诉心理医生说:我试着放手,试着往前走,但记忆总是会在梦里出现,在梦里,我记得很多细节,记得父母的表情,记得他们说的每一句话,我会哭着醒来,我会疑惑:他们为何要这样对我?

原生家庭的童年阴影是什么(和她们的痛苦相比)(1)

很多父母不明白:生孩子不会让你成为父母,就像拥有钢琴,不会让你成为钢琴家一样。为人父母,是需要学习的。

这句话在最近刚完结的热播剧《小欢喜》,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剧中陶虹饰演的单亲妈妈,将一切感情和关注点,都投射在女儿身上,这种密不透风的爱和控制,让女儿英子患上了抑郁症。

虽然妈妈的爱是真的,但妈妈造成的伤害也是真的。

原生家庭的童年阴影是什么(和她们的痛苦相比)(2)

许多人因此探讨亲子关系,原生家庭问题,但可以很负责的说,陶虹饰演的妈妈,并不是那种会给孩子,带来无法修补的,原生家庭伤害的妈妈,因为她对孩子的管控之所以这么严,是因为她就是用这种方法,将女儿教育的很优秀,所以自然会在心里坚持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没问题的。

但当后期女儿出现问题时,她也开始迷茫崩溃,不知道该怎么做,当女儿检查出抑郁症时,她也开始全面放手,一切以女儿健康为主。

她像极了我们大多数家庭的妈妈,因为爱,所以管的多,但也因为爱,所以会退步。

可以说,有时亲子关系也是一场博弈,孩子的叛逆,是有力量的,孩子的反抗,是可以为自己争取权利的。

所以很多孩子才会经历叛逆期,因为当他开始说 [不] 时,当他开始用行动捍卫自己的坚持时,大多数爱孩子的父母,是会放手的。

而有些父母,他们宁愿摧毁孩子,也要证明自己是对的;他们宁愿置孩子一生的幸福于不顾,也要牢牢控制住孩子。

这些父母,才是原生家庭问题,产生的真正缘由,才是缔造原始家庭伤害的真正黑手。

原生家庭的童年阴影是什么(和她们的痛苦相比)(3)

精神病学家和家庭治疗师默里·鲍文,开始对家庭系统疗法感兴趣,是因为他发现了一个问题:他的很多患者,在医院时明明康复的很好,但回家后却会经常复发。他因此不得不把家庭,也纳入他的治疗体系中。

这让他发现,原来家庭,不仅会伤人,还会吃人。

那些给孩子带来严重伤害的父母,有时不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教育,而是因为他们本身是一群有缺陷的人。

这群父母可能自私,可能控制欲强,可能习惯性打击孩子,因为他们是一群自恋的父母!

关于自恋者的一个普遍看法是,他们来自创伤性虐待,或者一个忽视他们的家庭环境,有些自恋者,也可能是父母过度放纵和夸大的结果,但无论是被虐待还是被过度纵容,处于这种情况下的儿童,都没有得到健康的教育。

原生家庭的童年阴影是什么(和她们的痛苦相比)(4)

因此,受虐待的孩子被贬低,受纵容的孩子被高估,两者都让孩子们相对于他人,缺乏现实的自我价值感,与父母也没有可信赖的联系,即便他们成人后,为人父母了,他们的情感,依然停留在大约三岁的发展水平,他们缺乏最基本的,关心他人感受,需求和观点的能力。

这个孩子无法形成一种有弹性的自我意识,她用一个比生命更大的虚构角色来过度补偿。

乍一看,自恋者本身,也似乎十分可悲,值得被同情,但一个大问题是,自恋者病态地自私,而且往往残忍得惊人。

并且自恋者的伤口永远无法愈合,他们会吞噬每一个,爱他们的人。

原生家庭的童年阴影是什么(和她们的痛苦相比)(5)

来自芝加哥的林恩,从小就有一个自恋的母亲。

林恩解释说:我母亲看起来善良、充满爱心,她可能会很有趣,但她患有抑郁症和自恋症。因为她小时候被家庭严重忽视,她的爸爸非常严厉,经常批评她,而她的妈妈软弱冷漠,不会保护她,她的父母让她觉得自己不被爱。

而这种情况在结婚后,没有得到缓解,因为林恩父亲对母亲也不好,加剧了母亲的自恋。所以林恩作为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就肩负着必须要爱母亲,并支持母亲的使命。

在林恩七岁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她的妈妈因为和爸爸吵架,把自己关在浴室里,妈妈扬言要自杀,因为没人爱自己。从那时起,林恩就很害怕,她觉得让母亲活着,就是自己的责任。

因此,多年以来,只要妈妈威胁要自杀,她就会妥协一切。但这种亲子关系让她感到窒息,她觉得自己在家里,就如同在监狱一样。

原生家庭的童年阴影是什么(和她们的痛苦相比)(6)

可以说,在这段亲子关系中,林恩扮演的是金童的角色。

金童,意思是金色的孩子,是自恋者理想化的最爱,被赋予特殊的地位。自恋者对他选择的金童,给予关注和赞扬,经常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她理想化的后代身上,自恋者看起来很爱这个孩子,其实只是因为这个孩子,满足了她的角色分配,换言之,孩子无法做真实的自己,只是扮演一个父母需要的角色。

而替罪羊,也是自恋者的孩子之一,是这个家庭选择的虐待对象,是愤怒和责备的目标。相比之下,替罪羊无能为力,因为不管她多能干,多么努力,永远都不够好。

因此,你能够看到,金童是一个家庭的快乐和骄傲,是无所不能的宠儿,他的成功被庆祝或夸大,失败却被自动屏蔽和抹掉,金童通常是自恋父母,关于美好的一切投影,即理想化的镜像。而替罪羊则相反。

原生家庭的童年阴影是什么(和她们的痛苦相比)(7)

比如很多家庭重男轻女,男孩往往是那个金童,女孩往往沦为那个替罪羊。

拿同样探讨原生家庭的热播剧,《都挺好》来说,姚晨扮演的苏明玉,就是替罪羊的角色,而郭京飞扮演的苏明成,就是金童的角色,苏母,则是被原生家庭忽视,从而演变为自恋者的统治者。

看剧的时候,你可能会同情苏明玉这样的替罪羊,但其实苏明成也是受害者,他的妈妈同样不爱他,只是完成母亲的自我投射与期待,是自恋者的延伸,是自恋家庭的一枚棋子。

正如林恩所言:金童在成长的岁月里,可能看起来获得了很多爱,但是金童的情感发展,比应该的要延迟,因为被搁置了,你在那里服役,推迟了你的情感成长。对有些人来说,这种损害,是永远的。自恋家庭中的每一个角色,都会受到打击。

所以,被偏爱的苏明成,其实和苏明玉一样可悲,他在应该需要成长的时候,只是扮演母亲情感需求的角色,自己的那一部分成长,却被拦截了,以至于即便成年之后,他也无法过好这一生。

原生家庭的童年阴影是什么(和她们的痛苦相比)(8)

很多人以为,苏明成的悲催是因为苏母死了,靠山没有了,但即便苏母活着,一个将儿子作为情感寄托的母亲,也不会让儿子建立新的情感生活。

因为自恋供给像寄生虫一样,自恋人格依赖于他人的情感,作为生命的血液。她以牺牲他人为代价,来滋养自己的虚假自我,换言之,她用操纵他人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如果一个供应源,试图抽离或不接触,自恋者可能会试图,将它们吸回自己的控制范围内。

所以,除非苏明成永远不想建立自己的小家庭,除非她的妻子一样处于妥协的角色,否则,相安无事是不可能的。

这解释了为何有些自恋者母亲,会亲手摧毁儿子的婚姻,因为儿子是她们的供应来源,如果供应中断,她要么寻找其他来源,要么不计一切代价,吸回这个供应源。

看起来母亲很爱孩子,其实儿子也只是她的棋子而已。

原生家庭的童年阴影是什么(和她们的痛苦相比)(9)

如果用一句话来解释自恋者家庭,那么乔治·萧伯纳的这句话很合适:这是由最弱小的成员,统治的家庭暴政。

自恋者的情感匮乏,使得她们弱小,但成年后的精明,让她们熟谙控制之道。

所以,林恩的母亲用自杀迫使她妥协,被苏母异化,同样变成自恋者的苏大强,作天作地,满足自己的私欲。

而苏母,则像很多自恋者表现的那样,因为害怕无价值感,害怕被忽视,所以不惜一切代价,通过一张刀枪不入,完美的虚伪脸庞,和优越感的精明,来让自己处于有利位置,处于家庭的领导地位。

如果没有爱她的人,心甘情愿被操控,自恋的苏母,也会像林恩的母亲一样,或者像苏大强一样,用另一种弱,来牵制和控制所有的供应源。

原生家庭的童年阴影是什么(和她们的痛苦相比)(10)

自恋者要么通过比别人优越,赢得控制权,要么通过弱小或放大痛苦,赢得主导权。总之,她们只利用他人来安抚自己,不能真正给予爱或同情,。

并且,为了使自己处于优越地位,和掌握权力,她们会通过以下策略,不断操控他人。

比如:批评,恐吓,羞耻,谎言,煤气照明,毫无界限;

或者,她们也采用一些,表面上看似积极的策略,比如:理想化,奉承,过度关注,诱惑,偶像化投影,夸张的赞美等。

自恋者为家庭成员,打造了虚假的角色,否认和否定孩子真实的自我,并给孩子带来可以持续一生的沉重负担。

而遗憾的是,很多深受自恋父母伤害的孩子,她们很难意识到问题的根源,甚至于很多人,会延续父母的错误。

原生家庭的童年阴影是什么(和她们的痛苦相比)(11)

心理治疗师菲奥娜·斯蒂尔,已经行医30多年,她发现很多孩子,处于煤气照明的伤害。

所谓的煤气照明,源于1944年好莱坞电影《煤气灯》,这是对这种洗脑的经典描述。是一种心理虐待形式,指的是逐渐通过引导他人,质疑他们对现实的看法,来破坏他们的精神状态。换言之,自恋的施虐者,利用扭曲和虚假信息,来侵蚀受害者,对自己判断的信念,最终侵蚀他们的理智。

这解释了很多妈宝男,扶弟魔,为何会用一种危害自己的方式生活,因为他们被洗脑了。

那么,怎么从人群里找出一个自恋者呢?通常自恋者都有以下表现:

极度缺乏同理心,不会关心他人的感受,需求和观点

夸大妄想,如果妄想受到威胁或破灭,会激烈的反应

操纵他人,不惜一切代价,去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不能容忍批评,作为回应,会猛烈抨击或寻求报复

永远不会真诚地,为自己的行为道歉或承担责任

对自己和他人,用撒谎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

合理化自己的言行,无论多么不恰当、虚假、或残忍

不致力于家庭的和谐,反而有意征服和制造分裂

需要钦佩和赞美,否则就会产生不耐烦或愤怒

希望留下深刻印象,擅长虚假的亲密和客套

傲慢自大,尤其是对待那些不如自己的人

享受优越感,渴望在各个方面碾压嘲笑他人

麻木不仁,并努力争取别人的注意力和情感

寻找可以利用的看护型人格,并实行控制

通过夸大痛苦和疾病,以获得同情和控制权

擅长将问题和失败,归咎于外人和环境

原生家庭的童年阴影是什么(和她们的痛苦相比)(12)

对于被自恋者伤害的孩子来说,有时候,离开和减少接触,是必要的。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珍妮,就有一个自恋的母亲,她会嘲笑和批评珍妮。珍妮17岁时,被诊断出患有,多发性硬化症。她还出现了强烈的焦虑、抑郁、高血压、偏头痛和未确诊的消化问题。她说:我觉得自己像一个行走的黑色虚空,毫无价值,被摧毁了。

成年后,在丈夫和孩子的支持下,她中断了和原生家庭的联系,随后多次检查证明,她的病变显著减少。

尽管面对原生家庭问题,对于受害者来说,显得过于沉重,但是你要为自己挺身而出,正视问题,拯救你和你的孩子,否则原生家庭问题,可能会陷入无尽的恶性循环。

很多人似乎认为,孩子通常可以用这些方式,来应对功能失调的家庭模式:

将伤害你的人,从生活中完全剔除;

让自己变得强大,学会反击;

试着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但遗憾的是,这并不能真正根治问题。

原生家庭的童年阴影是什么(和她们的痛苦相比)(13)

因为孩子天生在情感上依恋自己的家庭,这种依恋,是距离无法隔绝的,如果给她们一点机会,他们会不计代价的,紧紧抓住虐待他们的父母,而不是其他可能更善待他们的人,比如一次一次被家庭掏空的樊胜美。

所以,有一句恶毒的话是:生一个女孩,然后不爱她,她会因为缺爱讨好你。

对于这些受害者而言,他们比任何人,都渴望来自父母的,哪怕一点点温存。

而如果你没有从深层次,解决原生家庭模式对你的影响,那么你就会重复父母的模式,或者走上另一个极端,对孩子过度补偿,两者都会产生新的问题。

所以,研究家庭系统疗法的默里·鲍恩,讨论了一种叫做分化的理论,帮助个从在情感上,与家人的情感彻底分离。

鲍文主张个人,应该将他们的家庭,放在多代人的背景下理解,而不是孤立的个体,因为家庭系统中的关系模式,会在几代人之间重复。

原生家庭的童年阴影是什么(和她们的痛苦相比)(14)

因为,无论我们是在一个,我们引以为豪的家庭中长大,还是在一个糟糕的环境中长大,我们的家庭生活都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它给我们留下了印记。我们都把自己学到的习惯、偏好、交流方式、表达情感的方式,以及更多来自家庭的东西,带入了成人后的关系和婚姻中。

其中一些模式,无论好坏,在家庭中根深蒂固,世代相传。

也就是说,你的父母是自恋者,可能你能在爷爷奶奶身上,看到问题产生的根源,你的爷爷奶奶的问题,也能在上一代,寻找到解答。

反思我们的出身家庭,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可以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想要规避的模式,以及我们认为,可以沿袭的模式。

而如果我们选择逃避,不去正视原生家庭问题,我们不仅会错过个人的重要成长机会,还会在之后的关系中,重复错误或无效的模式。

或者我们走向极端,比如,很多自身受到父母严厉对待的孩子,可能会对下一代采取放养的模式,从而让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缺乏方向,陷入新的问题。

而这些模式,你都能从自己的家族中,看到有人沿袭。所以,一个人对他的出身越熟悉,对家族的代际发展模式越清楚,他就越能走向自我分化,从固有模式中脱离出来。

原生家庭的童年阴影是什么(和她们的痛苦相比)(15)

因为旁观者的思维,让他更有可能做出回应,而不是反应;更能让他能将每一次的互动,视为一次独特遭遇,而不是过去的阴影;更能让他能开发自己的独特潜力,而不是按照他人的期望生活。

这有助于他努力理解,自己家族的经历,并让他在之后的行动中,变得更加理性和客观。

这种方法可以说,适用于每个人,帮助每个孩子,形成健全个体,从家庭中独立出来。

你可能听过张爱玲的名言:如果你了解过去的我,就会原谅现在的我。

这句话被受到伤害人,广泛应用于为自己的行为开脱,但遗憾的告诉你,这句话绝对绝对是错的。

因为你的过去可以解释你,但不足以原谅你。

你已经长大了,已经握住了人生的方向盘,过去的坏习惯可能会影响你,但不是你成为马路杀手的理由,让你从受害者变成施害者的理由,只有一个,你自己想要这么做。

文| 巴黎夜玫瑰

图 |Saba Isl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