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解决老龄化的唯一办法(看看老龄化严重的日本是如何解决养老难题的)(1)

大家好,我是广发养老鲸。

环顾全球,日本应该是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日本总务省2021年9月18日发布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了3627万人,与前一年相比增加了大约6万人,老龄化率已经达到29.1%,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于2022年7月发布的人口变化报告显示,日本的老龄化程度在200个人口超过10万人的国家和地区中位列第一,大幅超过其后的意大利和芬兰。

平均预期寿命渐长、出生率不足叠加老龄化加速,令日本的公共养老金制度持续承压。在这一背景下,日本政府养老金投资基金(GPIF)于 2006 年成立,成为日本公共养老金的专门投资管理机构,将养老金缴费结余作为储备资产进行集中投资,以弥补未来的养老金收支缺口。

自成立以来,GPIF已经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采取委托投资为主、直接投资为辅的运营模式,以增强公共养老金投资的市场化程度。GPIF还积极尝试增配权益市场、增配海外资产、探索另类投资等多元化投资方式,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日本养老制度体系主要由三个独立部分组成

日本与中国同处“东亚文化圈”,其养老金制度也是伴随“老龄化”进程不断改革和完善而来。

根据厚生劳动省的标准,日本将全体国民划分为三类被保险人,同时将养老金体系划分为三个部分(不同于“三支柱”的设计),三类被保险人在养老金体系中分别参与不同部分的养老金制度(不同组合)。

养老金体系的三个部分分别为:

第一部分国民年金,具有强制性原则,日本的全部工作年龄人口都成为国民养老金的被保险人,每月固定缴费;

第二部分厚生年金,民间企业的工薪阶层员工和公务员、私立学校教职工等,可以在参加国民年金的基础上加入厚生年金,由企业和个人各担负一半;

第三部分即自愿性个人储蓄年金,遵循自愿原则,希望加入的人员可以任意加入,并在退休时得到额外的给付。其中国民年金与厚生年金一般可以都被理解为日本公共性质的养老金。

建立养老储备基金以弥补未来收支缺口

日本的国民年金和厚生年金制度本质上是现收现付制的养老金制度,属于代际养老的概念,即在职人员缴纳的养老金缴费用于退休人员领取待遇。

一般认为,在现收现付的公共养老金制度下,养老金计划通常只需为临近的支付需求储备一定流动性资产即可,但日本为了适当应对人口和经济的变化,并为将来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和人口老龄化提前做好准备,在公共养老金计划中单独设立一定的储备资产,以弥补未来养老金缺口。

为解决储备资产投资管理问题,日本政府于2006年成立了政府养老金投资基金(GPIF),负责管理和投资厚生劳动省委托的储备资产,并定期将部分投资收益汇入政府的特别账户,为国民年金和厚生年金提供稳定的支付保障。自成立以来,GPIF一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公共养老投资基金,截至2021年3月底,GPIF的规模已经达到 186.16万亿日元。

2004年养老金改革后,政府至少每5年报告一次“社会保障养老金财务状况的现状和未来展望”。厚生劳动省也列出了GPIF在特定时期内的目标。“全球综合行动计划要实现的目标”规定“根据养老金融的现状和前景,GPIF必须在风险最小的情况下实现1.7%的长期实际回报。”根据以上要求,GPIF在其中期计划中制定了资产配置计划,以此为基础进行养老储备基金的投资和管理。

给我国的经验和参考

日本的基本养老金制度和投资运营经验可为我国提供以下借鉴:

一是基于长期精算平衡设定收支政策和投资目标。养老金体系是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因此养老金制度改革应未雨绸缪。日本基本养老金至少每5年就会定期进行一次精算评估和财务核查,全面、充分考虑了各因素对养老金制度可持续性的影响,综合测算养老金的收入情况和支出情况,以及需要的投资收益率水平,并启动政策调整进程,保证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

二是投资理念对资产配置和投资收益产生长期重要影响。养老基金管理的投资理念是投资方法运用和投资策略实施的基本前提,尤其对于中国的养老基金而言,投资理念在市场化运作初期应当给予更多关注。

三是相对独立的组织架构保障高效化管理和专业化投资。一方面,组织的高度独立性有助于形成高度专业化的投资团队;另一方面,独立自主也使投资管理团队有更大空间实施主动投资战略。

四是多元化投资并适当配置风险资产提升长期投资回报。从世界范围来看,主权养老基金大都经历了从采取比较保守的投资策略到不断增配风险资产的过程,我国也可以充分发挥资产配置优势,提升长期收益,改善投资体验。

日本解决老龄化的唯一办法(看看老龄化严重的日本是如何解决养老难题的)(2)

(风险提示:本文仅为投资者教育之目的而发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若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