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网购,却莫名其妙收到包裹?小心这很可能就是你中“套”的开始,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紧急提醒双十一消费陷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紧急提醒双十一消费陷阱(可别光顾着买买买)

紧急提醒双十一消费陷阱

没有网购,却莫名其妙收到包裹?小心!这很可能就是你中“套”的开始。

未网购却莫名收到快递

就在前两天,家住扬州天下中兴苑小区的钱先生收到小区快递柜取件信息,钱先生没多想,就去打开柜子取包裹。打开快递包装发现是一块手表,钱先生很诧异,“我最近没有网购,怎么会突然收到包裹?我就打电话问家里人,家里人也说近期没有网购,所以不知道是谁寄东西过来。”

钱先生随后将装有手表的快递带回家,也不敢擅自乱拆手表包装。没想到第二天就有快递员打电话给钱先生,称昨天的快递投递到快递柜里,货物是货到付款形式,马上将上门,请钱先生付下货款。

钱先生一想不对劲,赶紧询问身边好友该咋办,大家都建议他不要付钱给快递方。最终钱先生要求快递员上门将手表带走,因为钱先生未拆手表包装,快递员并无异议,将钱先生收到的手表带走作寄回处理。

市民怀疑网购信息被泄露

“对方知道我家地址,精准寄送到我的快递柜,我怀疑我的网购信息被泄露了。” 钱先生介绍,寄件人显示来自外省,他怀疑收到的包裹有诈,寄件方有所图,有可能是一场骗局。

记者昨天采访一些市民了解到,他们偶尔也会莫名其妙收到快递员送来的包裹,里面是什么根本不知道,快递员只说是“货到付款”。这时由于好奇心作怪,不少人会选择要。再打开一看,其实里面是很廉价的东西,这个时候你想退都懒得退了。

“为什么有的市民明明没有买任何东西,却能收到快递员‘货到付款’的东西?”兰苑小区西门附近申通快递站点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确实是听说有“货到付款”骗局,但作为基层快递网点,他们也不知道站点揽收的所有“货到付款”形式的货品里,到底哪件是骗子所为。

快递的代收货款业务是如何进行的呢?扬州一快递站点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代收货款可以做个人业务,也可以做公司业务。一般讲,公司业务如果比较大宗需要与快递公司签订《代收货款服务标准合同》,此后快递给公司返款可以通过银行账号、微信、支付宝等多种形式,这需要双方约定。个人用户由于金额不高则不需要签订合同。

站点负责人同时提醒市民,货到付款快递形式中,一旦市民付了钱给快递方,一签收之后,这个钱就直接支付给卖家,如果市民对货到付款的商品存在异议,只能和卖家沟通,找快递方并没有用。

市民因为信息泄露之后收到“货到付款”快递

记者上网输入“货到付款被骗”后,发现此类事件在全国已经多次发生,被骗的市民收到的“货到付款”包裹也是五花八门。

“市民信息是从哪里来的?”扬州籍全国最美快递员、圆通速递南京白下分公司经理张锦就记者提供的钱先生案例判断,这应该是市民信息泄露所致。张锦说,骗子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市民家庭住址等信息,就可以寄送货到付款的货品,进行诈骗。

记者查询本报公开报道资料发现,确有扬州市民因为信息泄露,在这之后收到货到付款的快递。家住桑园北村的许女士,去年收到过三次“货到付款”快递。许女士告诉记者,去年自己接到一个来自广东的电话,电话里一位自称是某某保健品公司的员工的女子讲,公司周年庆向全国多地老年人派发免费保健品试用装,需要客户提供家庭地址邮寄。听到可免费试用,许女士就把自家信息告诉了对方。 之后,许女士收到了一个快递,快递单子上面写的是保健品,快递员称需付99元才能拿走,儿子让她拒收。过了不久,她再次收到货到付款的保健品,继续再次拒收。没想到,过了不久,保健品又第三次被快递过来,全部都是货到付款,许女士均选择了拒收。

“快递到付”套路深 广大市民要小心

针对货到付款骗局,广陵公安分局头桥派出所所长吴光磊介绍,此类骗局背后是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个人信息。

吴光磊提醒,这两年,全国各地发生过很多“39元快递到付”欺骗案例,货到付款金额都不大,以39元最多,里面的化妆品、日用品等都相当劣质,价值远低于39元到付款。很多人即使被骗,也觉得钱不多,处理起来麻烦。去年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报道过哈尔滨一起快递“到付”案件,只要付29元邮费,就能免费领取高档电子手环,实际收到的电子手环成本2元都不到,全国包邮快递费也不到5元钱。每笔29元邮费,实际骗走了200余万人8000多万元。

警方表示,临近“双十一”,市民网购量增多,收到的快递也比较多,要注意甄别。同时,在遇到一些来源不清的快递时,一定不要急于拆开,要问清家人朋友是否确实是自己的快递。万一实在弄不清楚,可以报警求助。

针对货到付款骗局,扬州大扬律师事务所周俊律师表示,对于商家来说,在消费者没有购买行为时,就寄出“货到付款”的商品,已经涉嫌强制交易和诈骗。“面对这种情况,关键在于消费者,一定要验收货物后再付款,签收。要看是不是自己所订的货物,和描述的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可以拒收。‘验’是最重要的。”周俊提醒市民,自己无法接收快递时,一定要事先和家人或朋友打好招呼,描述清楚所收的商品,以免因为误收而遭受到欺骗。对于来路不明的包裹,消费者只要拒收,骗局就无法形成完整的链条,自然失败。

Tips:“货到付款”新骗局的三种“障眼法”

1.收集消费者快递地址,在和消费者无任何接触的情况下送货上门。

得逞原因:消费者不验货,直接签收;亲戚、朋友不知情,付款代收。

2.窃取消费者信息,冒用商家名义,以礼品回馈方式将货物送上门,称到付货款为运费。

得逞原因:利用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不验货就付款或亲属代收。

3.通过微信等社交工具发布免费领取试用品的信息,得到消费者地址后,送货上门,称到付货款为运费。

得逞原因:消费者主动申领,诈骗者不明示费用,消费者收到误认为运费。

记者 赵磊

编辑 土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