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倭患的性质(有多少是日本人)(1)

倭寇,困扰明朝多年的边患。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倭寇都是日本人,戚继光的抗倭军事行动,更是流芳百世。真实的历史告诉我们,倭寇里中国人占了很大的比例,《明史》中的记载是这样,“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

明朝嘉靖年间人郑晓在《今言》中,多次谈到了困扰明廷的倭患问题,他对倭寇中的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看法,“近日东南倭寇类多中国之人,间有膂力胆气谋略可用者,往往为贼。躧路踏白,设伏张疑;陆营水寨,据我险要;声东击西,知我虚实。”

明朝倭患的性质(有多少是日本人)(2)

如果上面记载无误,这意味着倭寇中绝多数人都是中国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跟明朝统治者实行的“海禁”有直接关系。对那些靠着大海生存的老百姓们来说,“海禁”让他们“失其生理,转而为寇”。

同时,巨大的海外贸易需求以及高额的利润,都大大刺激了民间走私风潮,最终酿成了“嘉靖倭乱”。这起重大倭乱的起因,正是“海禁”造成的,“凡番货至,辄赊奸商。久之,奸商软负,不肯偿。番人泊近岛,遣人坐索。不得,番人乏食,出海为盗。”

明朝倭患的性质(有多少是日本人)(3)

与之前的倭乱不同,“嘉靖倭乱”的主要成员是中国人,“夷人十一,流人十二,宁绍十五,漳泉十九。虽既称倭夷,其实多编户齐民也。”汪直是安徽歙县柘林人,号五峰船主,早年担任盐商,后来与家乡几人造船出海贸易,获得了巨额利润。巅峰时期,汪直拥兵20万,东南沿海的海商和海盗都听命于他,“海上之寇,非受(汪)直节制者,不得存。”

不仅如此,汪直还和日本萨摩藩保持了良好的贸易关系。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汪直将大本营搬到了日本的松浦津,自称徽王,并不时派遣部下引导倭寇袭击明朝沿海。

明朝倭患的性质(有多少是日本人)(4)

事实上,“倭寇”这一称呼,在明朝嘉靖年间就产生了不小的争议。当时在沿海前线抗击倭寇的将领们,对混淆视听的做法很不满意,认为“倭寇”中很多人都是中国人,地方官每每上报都称为“倭寇”进犯,实乃自欺欺人。时任南京湖广道御史屠中律,也在奏折中表示,“沿海‘奸民’要想给番邦做生意,其实多编户之齐民也。”

参加资料:《嘉靖实录》、《明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