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世民批阅奏折是什么样(唐玄宗一字未批)(1)

唐朝时期,在唐初的时候,就出现了动荡不安。这时候唐高祖李渊建立了唐朝,之后为了皇位的争夺,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由此这位庶子成为了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在唐朝时期,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说,李建成才是唐朝真真正正的皇位接班人。

结果玄武门之变的发生,让李建成失去了皇位争夺权。那么唐朝时期,一共出现了三次“玄武门之变”。不可否认的是,每一次玄武门之变都是因为皇位。到了唐玄宗时期,唐朝的国力再一次达到了巅峰,此时的唐玄宗创造了开元盛世。

唐朝李世民批阅奏折是什么样(唐玄宗一字未批)(2)

从这时候开始,唐朝的国力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李隆基在位期间,不断的改革,因此未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李隆基任用贤臣,包括宰相宋璟、宰相张说等等,这些人都是辅佐唐玄宗李隆基奠定开元盛世的大臣。同时也是历史名臣。

唐朝李世民批阅奏折是什么样(唐玄宗一字未批)(3)

在当时来说,李隆基奠定了开元盛世,但是他万万想不到,之后李隆基的一份奏折,竟然改变了唐朝的国运。历经三十年的时间,李隆基将唐朝推向了一个新的巅峰。可是这个唐朝的巅峰很快迎来了转机,就是安史之乱的爆发。

唐朝李世民批阅奏折是什么样(唐玄宗一字未批)(4)

不过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仍然没有灭亡。可问题是,在李隆基在位期间,济阳别驾魏林上奏了一份奏折。也就是这份奏折的内容,李隆基没有批复,结果这本奏折中出现的人导致了唐朝的灭亡。当时魏林在奏折中写到河东节度使王忠嗣想要拉拢太子谋反。

唐朝李世民批阅奏折是什么样(唐玄宗一字未批)(5)

魏林密告王忠嗣有不臣之心,别说是李隆基了,即使是历史上任何一位皇帝,也是放心不下的。王忠嗣自幼丧父,九岁的时候入宫,与太子一起学习。王忠嗣雄毅过人,就连李隆基自己,都曾夸奖王忠嗣为“尔后必为良将”。在长大之后,王忠嗣果真成为了良将。

唐朝李世民批阅奏折是什么样(唐玄宗一字未批)(6)

此时的王忠嗣已经成为了镇守边关的大将,当时的王忠嗣已经掌握了河东、河西、朔方三镇节度,同时拥有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将近20余万。魏林上奏奏折的时候,李隆基已经年过六旬了,此时的他已经在位三十三年了。这时候,李隆基对太子爷产生了想法。

唐朝李世民批阅奏折是什么样(唐玄宗一字未批)(7)

魏林的奏折让李隆基对王忠嗣和太子李亨都产生了不信任。难道他们真的有不臣之心吗?不管有没有不臣之心,李隆基先是敲掉了李亨的党羽。这其中包括陇右节度皇甫惟明、刑部尚书韦坚等等。魏林对王忠嗣私下拉拢他的话上奏给了李隆基。

唐朝李世民批阅奏折是什么样(唐玄宗一字未批)(8)

李隆基一看,是非常震惊。“早与忠王同养宫中,我欲尊奉太子”。后面一句“我欲尊奉太子”让李隆基冷汗直流。面对这样的奏折,李隆基束手无策,不知该如何是好。于是李隆基问了问旁边的太监,他就是高力士。此人是历史上有名的宦官。

唐朝李世民批阅奏折是什么样(唐玄宗一字未批)(9)

高力士可不是什么好宦官,此时的他也是有自己的私心。李隆基晚年时期,同样出现了皇位的争夺。在当时来说,太子李亨与寿王李瑁开启了皇位争夺。寿王李瑁是武惠妃的孩子,可是武惠妃仅仅38岁就去世了,这导致了寿王失去了李隆基的宠爱。

唐朝李世民批阅奏折是什么样(唐玄宗一字未批)(10)

当时的宰相李林甫是支持寿王李瑁的。可问题是寿王不是嫡长子,根本不可能成为皇帝。李林甫知道有人弹劾魏林之后,便想要在这方面做文章。于是李林甫弹劾了王忠嗣。李隆基知道王忠嗣手中的兵马,根本不敢轻易动武。于是这事只能够放一放了。

唐朝李世民批阅奏折是什么样(唐玄宗一字未批)(11)

这本弹劾王忠嗣的奏折,李隆基没有批复。相比较来说,这份奏折要比之前王忠嗣的奏折重要的多。那么在这之后,李隆基对李林甫的奏折没有批复,之后就是高力士前往了李林甫的家中。李林甫的拿起高力士的奏折,封面上写着“济阳别驾魏林”。

唐朝李世民批阅奏折是什么样(唐玄宗一字未批)(12)

弹劾王忠嗣的奏折,上面一字未批。此事之后,王忠嗣仍然没有被弹劾。不过李隆基的晚年时期,是非常昏庸的。李林甫一直是寿王李瑁的支持者,这时候的李隆基到了寿王府中,于是见到了姿色过人的杨玉环。也就是在这时候,杨玉环遇到了李隆基。

从当初王忠嗣被弹劾之后,李隆基在皇位上就是犹豫不决的。结果遇到了杨玉环,开始昏庸。当初弹劾王忠嗣的奏折没有受到批复,于是在李隆基的晚年,出现了安史之乱。因为当时的王忠嗣真的有不臣之心。到了之后,王忠嗣等人的下狱,导致了唐朝党派的动乱。

此时就出现了“韦坚案”。大量的朝廷官员被处理。韦坚、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贬官,之后他皇甫惟明被赐死。到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战乱给国家带来了无比剧痛的创伤。也就是当初魏林弹劾王忠嗣的奏折,唐玄宗没有重视,结果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最终的唐朝走向了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