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

上海按下了“暂停键”。

轨道交通、公交行业

水上客运和巡游出租汽车

也沉寂了下来。

但是,

暂停运营并不等于暂停工作,

作为横沙岛与外界唯一的通路,

长横对江渡航线暂别乘客后

扛起了民生保供的重任,

成为特殊时期的一条水上“生命线”。

上海黄浦江摆渡地点(24小时待命的摆渡人)(1)

13日上午,横沙岛进行了全员核酸后,检测样本经由长横车客渡送往实验室检测。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下同)

船来船往:保供物资和急救病人的唯一通道

5月13日中午11点刚过,张菊明顺利到达了长兴对江渡客运站码头,车后座载着当天横沙乡老百姓的核酸检测样本。“我是横沙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上午已经跑了一车,总共要把2万多份样本送到崇明检测。”

他来不及多说什么,便踏上下一段路程。3月23日以来,往返于长兴岛与横沙岛之间的人们都与张菊明一样,承载着某个任务,有时甚至是性命相关。

上海黄浦江摆渡地点(24小时待命的摆渡人)(2)

调度员正与船长沟通120急救车的抵达时间。

120急救车上,崇明医疗急救中心医生施学冬负责运送一位扭伤的病人。“横沙岛没有陆路交通去到外界,急救车只能依靠车客渡船来完成工作。”他回忆,这段日子在水上来来往往,有不少船次其实是只有急救车的“专线”。

当然,保供物资也离不开摆渡。跑物流的杜龙兵一个多月来天天坐船,他介绍,“单位有两辆车负责保供,一辆走市区拉货,一辆来横沙送货。”王数是土生土长横沙人,“我车里装了2吨米,还有油、牛奶、卫生纸等生活必需品。”

提到身上的责任,两人都觉得担子很重。“有人私下让我帮忙捎点物资到横沙,我一口回绝,因为这辆车就是用来保供的,不能耽误运输大家的物资!” 杜龙兵告诉记者。

上海黄浦江摆渡地点(24小时待命的摆渡人)(3)

13日晚6点,沪航21轮驶从长兴岛向横沙岛。

全天待命:完成应急保障运输914船次

据气象台播报,当天郊区最低温度11℃,长江口区东部阵风可达6-7级。下午2点,不放心突然的降温与变大的风势,上海客轮长横分公司经理施卫兵在横沙对江渡客运站调度室了解情况,他从3月10日起就驻扎在了单位。

施卫兵介绍,从3月28日至5月13日,长横对江渡航线共完成应急保障运输914船次,投入车客渡船3艘、工作人员79人。其中,运输防疫物资322船次、生活物资200船次、危重病人220船次。

除了做好每航次的消杀工作,他们还要确保渡船维持全天候的运转。“船次尽管不如平日多,但从调度员到船员都必须做到24小时待命,确保渡船有应必答,运转顺畅是近来的关键。”施卫兵说,目前调度室和崇明急救中心建立了“绿色通道”,只要一接到对方的指令,便会马上安排急救车渡江。

上海黄浦江摆渡地点(24小时待命的摆渡人)(4)

13日上午,手骨折的赵静娣和陪同她的丈夫坐“摆渡车” 前往长兴岛进行治疗。

“我实在太难过了,没有办法才出门看病的!” 68岁的赵静娣在老伴陪护下诉说起出门看病的经过。她一早不小心摔坏了右手,一方面不想让住在市区的子女担心,一方面想着“足不出户在家忍忍”,直到坐上了乡政府安排的短驳车,得知120急救车就在长兴岛客运站外等候后,她才放下心来。

记者了解到,当急救车“忙不过来”时,有迫切需求的老百姓也坐上乡政府提供的车辆离岛就医。施卫兵说,不光急救中心的需求会早做对接,像赵静娣一样乘坐专车的老百姓,他们会在接到乡政府消息后立即核实,提供摆渡服务。

“疫情不散,坚守就在。”作为长横对江渡航线的“大当家”,施卫兵觉得这8个字就是在岗79人的心声,“让横沙岛上的人们生活得安心,保障老百姓的生命线,我们义不容辞!”

新民晚报原创稿件

记者:董怡虹 陈炅玮 陈梦泽 李一能

来源: 新民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