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以称之为三国最著名的公案,因为这件事不仅关系到蜀汉北伐成败,还关乎诸葛亮的军事水平。也正是因为这样,“子午谷奇谋”千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

魏延子午谷三条铁证(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不可行)(1)

话说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发动了第一次北伐。出征途中,大将魏延向诸葛亮提议由自己率领“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魏延子午谷三条铁证(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不可行)(2)

这就是著名的“子午谷奇谋”,但结果是“一生唯谨慎”的诸葛亮并没有采纳,对此,魏延黯然神伤。从而留下一个“如果当初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蜀汉是否可以一举攻破长安”的千古猜想,后人因此事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也争论不休。

下面,我们就来谈论一下,魏延所提出的子午谷计谋究竟可不可行。

魏延子午谷三条铁证(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不可行)(3)

首先,来看子午谷道的地理位置。

子午谷,南北纵向,长约三百三十公里,北起陕西省长安县西南秦岭山中,南至石泉县;北方出口称“子口”,南方出口称“午口”。子午谷悬崖绝壁,栈道无数,其险要的原因乃在于秦岭。秦岭又称为终南山,山势西高东低,为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子午谷围于其中,其山势之险峻,途径之恶劣,则可想而知。所以,有史学家才发出了"秦岭六道,子午为王"的感叹。

魏延子午谷三条铁证(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不可行)(4)

子午谷奇谋成功可能性有多大?答案是否定的。下面,来看几典型的例子。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没有采纳魏延的奇计,而是选择了“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确立了先攻占陇右作为进攻跳板的战略。但最终结果却是纸上谈兵的马谡失掉街亭,使得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无功而返。

而数十年后,走子午谷奇谋有成功的案子,那就是后三国时期,曹魏伐蜀,大将邓艾就派兵走了子午谷,《三国志》关于邓艾偷渡阴平行军情况的记载:“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於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魏延子午谷三条铁证(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不可行)(5)

只不过此时的魏国国力强盛,走子午谷也是为了出奇制胜,结果蜀国竟然没有在子午谷设伏,最终使得魏军成功灭亡蜀汉。然而,由于当时的蜀国国力衰败,后主刘禅昏庸,在子午谷没有设防,因此,这个成功案例并不足以说明其可行性。

事实上,子午谷在古典时期,确实曾经被多次策划过用来偷袭长安,但是却从来没有成功过。三国之后的东晋时期,大将桓温北伐前秦,就曾效仿魏延的计策,率领精兵偷渡子午谷,结果却被埋伏在半路中的秦军伏击,还没出谷就被全歼。

魏延子午谷三条铁证(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不可行)(6)

无独有偶,历史上最著名的走子午谷的军事路线的要算明末时期的闯王高迎祥了。

崇祯九年,高迎祥率领五万大军偷渡子午谷,幻想超近道奇袭西安,占领陕西等军事要地。

结果,他的大军进入道地势险恶的子午谷后,就遇到了暴雨,结果原本几天就能走完的路程,花了近一个月也没有走完。好不容易来到子午谷黑水峪的时候,两万明军早就在此恭候他们多时了。

魏延子午谷三条铁证(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不可行)(7)

结果毫无悬念,尽管高迎祥拥有五万大军,人数上远超2万防守明军,但明军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双方战斗的结果是高迎祥以及所率领的五万士兵全军覆没。

话题再回到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上来。

其实,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要取胜那是要有条件的,最关键的是两条:一是突然性,也就是说魏延带5000军队丝毫不被发现,即使行走十几天也不被发现,其实这第一点基本不可能,因为当时曹魏在子午谷沿线就有哨所。

二是偶然性,也就是说即使军队到了城下,这位守城的还必须是个贪生怕死的人,看到魏延兵临城下,立刻逃跑闪人。否则一旦他要坚守待援,肯定难逃被全歼的命运。而当时的魏军守将夏侯楙且不说是一员虎将,就算是无能之辈,但是看到魏延区区5000人,而且是长途奔袭时,想必他也不会弃城逃跑会,百是坚守城池,等待援军的到来。

魏延子午谷三条铁证(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不可行)(8)

且不说这个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两大因素影响,成功概率本来就微乎其微,就算魏延率五千士兵奇迹般地穿过子午谷,兵临长安城下,但以当时的情景,魏延想和诸葛亮在长安城下顺利会师显然也是难于上青天的事。而孤军深入的后果是什么,可想而知。

同时,再加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表义虽然说是“还于旧都”,但是其真正战略目标还是指向陇右,意图以封锁陇山的方式,切断这部分地区和曹魏关中的联系,达到逐步蚕食曹魏领土的目的。魏延的奇计和诸葛亮的整体战略部署显然是相违背的,因此不采纳也就在情理之中。

魏延子午谷三条铁证(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不可行)(9)

毛主席于1944年在评价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时,就说了五个字:此计太悬危。这五个字一针见血地道破了诸葛亮不采纳的真实原因所在。以当时蜀汉的情况,处于弱势,也只有以优势兵力稳扎稳打,一城一池的去夺,才是上策。如果用子午谷,估计一旦兵败,可能连后路都没用了。

魏延子午谷三条铁证(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不可行)(10)

总而言之,从理论上来分析,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并不可行,1400年后的高闯王率领5万人马以全军覆灭的血腥方式解开这个谜题。而当年诸葛亮拒绝了魏延的请求,也就避免了悲剧的发生,可见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是超群和独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