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民杨女士的儿子今年十一岁,读小学五年级,半个月前学校开始网上授课,因为杨女士和爱人也需要网上办公,就把手机直接交给了孩子。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半个月之后,两张银行卡里的余额全空了。

孩子家长 杨女士:

孩子他爸转钱,一转说余额没有了,我就看我的银行卡,6000多块钱就剩80了,信用卡里也刷了7500元,我自己算了一下,大概是13658元。

12岁男孩沉迷游戏费近2万(11岁熊孩子沉迷网游)(1)

事情发生后,杨女士的儿子才说这些钱是自己给一款叫“超级精灵球”的游戏充值了,而支付密码是看母亲消费时记下的。为了不被发现,他在充值后还专门删除了银行的短信消费提醒。

12岁男孩沉迷游戏费近2万(11岁熊孩子沉迷网游)(2)

孩子家长 杨女士:

我就进入小程序游戏一看,孩子把游戏标成星了,每次就直接进入游戏,游戏里面带钻石和充值点券,光我账单就打印了五张,最高充值648元,最少的是30块钱。

12岁男孩沉迷游戏费近2万(11岁熊孩子沉迷网游)(3)

12岁男孩沉迷游戏费近2万(11岁熊孩子沉迷网游)(4)

记者在手机小程序内找到了这款“超级精灵球”的小游戏,并在页面下方看到了适龄提示为12岁以上人群使用。在使用微信默认登陆后即可开始,游戏充值过程中,只需要密码就可以购买数额不等的游戏点券。

12岁男孩沉迷游戏费近2万(11岁熊孩子沉迷网游)(5)

12岁男孩沉迷游戏费近2万(11岁熊孩子沉迷网游)(6)

12岁男孩沉迷游戏费近2万(11岁熊孩子沉迷网游)(7)

孩子家长 杨女士:

我承认没有监管到,但是发生了问题,游戏平台需要跟我去沟通怎么解决,可从2月27号发现到现在3月6号了,我一直都没有联系上游戏平台。

杨女士说,他在游戏的小程序投诉里填写并提交了相关信息,但是一直没有收到游戏公司的回复。

12岁男孩沉迷游戏费近2万(11岁熊孩子沉迷网游)(8)

近期,我们的节目也多次报道了未成年人使用家长的手机购买游戏装备点券的事,几乎每个案例都存在家长对未成年人疏于管理的情况。那么游戏公司是否应该返还这些费用?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又该承担哪些责任?记者就这些问题也咨询了律师。

吉林良智律师事务所律师孙 慧:

其实双方面我认为都是有责任的,手机需要家长进行一个自身的监督和管理,游戏平台在验证过程当中应该增加一些像人脸识别、加密的管理。

12岁男孩沉迷游戏费近2万(11岁熊孩子沉迷网游)(9)

吉林良智律师事务所律师孙 慧:

如果这个家长能够举证,证明这个行为确实是未成年人完成的,那么平台是应该返还全部费用的,举不出证据, 那么我就建议双方平等地来协商解决问题。

12岁男孩沉迷游戏费近2万(11岁熊孩子沉迷网游)(10)

记者也了解到,近年来未成年人给手机游戏充值的事件屡见不鲜,扔给孩子一部手机,的确可以让他安静下来,但久而久之,换来的也必将是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要做到防患于未然,除了游戏平台完善游戏中的验证环节之外,监护人也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管,并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引导,才能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避免沉迷网络游戏。

12岁男孩沉迷游戏费近2万(11岁熊孩子沉迷网游)(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