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十多年前没有听说过合肥这座城市,那么很正常,但是,如果在现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霸都合肥的名字还未曾耳闻,那么便是孤陋寡闻。

合肥是一座最近十几年全国经济增速最快的城市,合肥又是一座被绰号为风头的城市,合肥是我的故乡。

2007年的时候,合肥的GDP只有800多亿。而转眼到了2020年GDP就已经突破了1万亿2021年更是达到了1万4000亿。在这短短的十四年gdp就已经增长了超过十四倍,这放眼在全国600多座城市也是绝无仅有的。

评价合肥这座城市(一座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又爱又恨的神奇城市)(1)

伴随着合肥经济的快速腾飞,他的名声也是褒贬不一,人们对他的赞扬更多的是来源于它在多少年前的高瞻远瞩紧裤腰带,挽留住了中科大。也让合肥紧紧抓住了科技新城的一张王牌: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在这最近20年得到了飞速蓬勃的相辅相成。

现在合肥已经成为了全球全国高科技企业的集聚地。也是著名的科教城,科教与产业相辅相成,拉动了整个城市整体的格局和视野。合肥市政府的关键抉择点,准确的投资和义无反顾的对企业的帮扶与支持成为了茶余饭后什么津津乐道的话题。合肥人敢闯敢拼的精神,也为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期待。

评价合肥这座城市(一座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又爱又恨的神奇城市)(2)

当然有喜爱的地方就有令人不满的地方。合肥市的发展秉承着省政府强省会战略,这在全国其实其他省份也屡见不鲜,例如河南省郑州市,四川省成都市。等等强省会战略其实是一个有过前人经验确实可行的,其全力打造的一座强省会城市,然后通过强省会城市的虹吸效应,在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

但是其他省会城市很明显没有像合肥那样在网上遭受众多网友的非议和议论。事实上,合肥作为省会的首位度经济指标远远不敌长沙,武汉,成都这样的巨型特大城市,在省里面的首位度。但是合肥吸血的毛病一直为网友所诟病,主要是因为合肥的发展太过分的去吸收周边兄弟城市的资源,同时又不愿意去反补,导致自己自身强大的同时,而周边基本上被炸开,所以非常的不爽。

相比于其他大城市,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会负责辐射带动周边的一些兄弟城市的发展,很明显,这一点合肥做的不是特别好,可能就会让大家有很多的非这也是我对于故乡合肥又爱又恨的一个复杂情感的一个层面。

评价合肥这座城市(一座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又爱又恨的神奇城市)(3)

不过我个人认为可能是任务,合肥并不是说不想发展周边的兄弟城市,而是因为他还是坚持着闭起公寓1亿的集中策略,合肥自身发展还没有达到充分饱和的状态,所以他想等自己发展的更加成熟,规模更加巨大之后才有可能去辐射拉动,更好的帮助周边的兄弟城市。

所以我们需要给合肥一定的时间和发展的空间,让它充分探索和发展之后再从整个安徽省一盘棋的角度来考虑。

作为合肥人,我觉得最恨的一点就是合肥的房价和消费水平其实还真的太高了。2016年房价的转折点,我们就不再赘述,房价突然翻倍增长。从平均价格7000多一下增长到了16000多,这样的价格让工资没有明显变化的普通工薪阶层明显承受不住。而且前几年合肥炒房的现象是越发的严重,尤其是政务新区和滨湖新区,价格最高的甚至达到了四五万,而对于这样的一个准二线城市来说,合肥很明显高攀不起这样的房价支撑,所以也一定程度上掺杂了部分投资客的行为。

评价合肥这座城市(一座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又爱又恨的神奇城市)(4)

虽然说是科教之城,但是科技企业毕竟有限,绝大多数的基层老百姓还是要靠基本的普通工作来维持生活家庭的正常运转,所以在合肥工作最多的一些公司基本上都是快递、外卖、电话销售、保险和普工等等。而这些工种替代性很强,而且没有特别高的学历和技术要求,所以入职门槛比较低工资,很明显的,也就并不特别的乐观,基本上是通过体力来换取报酬,工资基本上维持在4000~6000元左右,而对于合肥的高房价,我们来算一笔账。

评价合肥这座城市(一座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又爱又恨的神奇城市)(5)

我们假设小明是2020年在合肥买的房。就选取平均值在合肥庐阳区北二环以外,均价18000元,买了一套80平米的房子,总价是144w.首付我们姑且让他付了44万,房贷是100万,房贷100万的话,加上利息大概将近200万,200万还款30年,那么月供就需要6000多元。而合肥市的城镇居民的基本工资每个月也就6000元左右,换句话说,一个人在排除家庭开销以外,每个月所有的工资还房贷还不一定够。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靠家庭的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后三五年白手起家在合肥买上一套房子。而且买完房子之后还要成家立业,结婚,装修,生孩子,这样的压力可想而知。

这也是我一直觉得合肥市区的居民生存压力大的一个非常硬性的不可避免的伤痛,当然这样的现象在全国各大城市都有。

合肥市在安徽省的正中间,距离南北正好处于一个中间位置,不南不北,严格地意义上来说它属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南方地区,方言是江淮官话与南京类似,但是与传统的往南有个格不入,所以安徽是中国地缘最复杂的一个省份,丝毫不为过。淮河和长江天然的讲,安徽省分为皖北,皖中和,皖南三个部分,而各自就有不同的文化,饮食和方言等习俗不同,而这些不同融合在合肥这样的省会城市都可以看得到。

评价合肥这座城市(一座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又爱又恨的神奇城市)(6)

由于本身地缘和方言等文化基础不统一,所以导致尤其是外来人口对于合肥的意见偏大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好在合肥市绰号霸都也不是浪得虚名,毕竟霸都最早出自于中华城市吧,本身带有一些威胁的调侃贬义,但是合肥从来不会在意计较这些,一心一意,默默无闻的发展。这么多年他的飞速发展建设也是有目共睹。而且合肥人生性比较直爽,心态比较宽容,对外的包容程度比较高,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些东西也是一笑了之,这点上面我觉得还是很佩服我们合肥家乡人的。

总的来说,合肥的饮食偏向于南北融合南方为主,而说话的方言更偏向于北方,比较的浅显易懂,只不过语速比较快。

由于家乡容不下我的栖身之所,也不能找到一个非常体面像样的工作,所以小编也是背井离乡,在他乡毛球一份工作。家庭也是两地分居,不过现在也勉强习惯了,这也是生活所迫。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合肥人,也在合肥买房,安家,生活成本是冷暖自知。

评价合肥这座城市(一座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又爱又恨的神奇城市)(7)

像我们这些基层的打工老百姓,我在体制内可能还好一些,每次回到家乡的时候都会发现周围的亲戚朋友们都是非常的忙碌,偶尔的一次聚会,他们也不得不把家眷都带着,因为确实时间很宝贵,没有过多的经历,只能这样如此,这也是成年人的无奈,而对于何为是这样节奏比较快的,准一线城市来说更是如此,人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消耗在家庭和工作上,所以更多的精力只能去这样恶性的循环,很少有时间能留给自己或者是安逸的生活。

合肥就像一个巨大的远洋游轮。开足了马力,继续向着新的目标迈进,而这个岳阳的邮轮下面是无数的劳动者在用自己的经历来支撑着它的运转。所以我对合肥的感情还是非常的浓烈与饱满。有时候也夹杂着一些无奈,而这些无奈不是合肥城市本身所带给我们的,可能是因为大环境的弥漫,由他来往下渗透的这一点我也可以表示理解。

当淮河路步行街每天依旧是游人如知的时候,当三小口的女人机被改造的面目全非,变成了全部商业味的休闲商业街的时候,当阿良国贸这样的巨型商厦购物中心无人问津的时候,当曾经的安徽大市场城隍庙现在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市井之气的时候。其实我知道我对于老合肥还是有很深的留恋。而随着消费和生活水平提高,我觉得我的内心的感情却越发的空虚和旷达。

评价合肥这座城市(一座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又爱又恨的神奇城市)(8)

唯一不变的可能就是环城公园旁边的大钟楼,每隔整点它会准时报时提醒着我,这个历史的车轮还将继续往前进,合肥将会迎来属于更美好的明天,而我在易与他乡跳望着北方。写下的这一段纠结又矛盾的自白。

愿所有在合肥打工的人和所有在他乡的合肥人都能够家庭幸福,工作顺利。

,